政策再收紧 艺考不易考

标签:
教育高考艺考政策收紧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校考院校少了 文化分高了 考试内容更综合
政策再收紧 艺考不易考
晨雾 / 转帖
1月3日,
4700多名考生走进考场,参加北京市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2016年艺考正式拉开大幕。
随着艺考各项政策规定的出台落地,有专家分析认为,2016年艺考主要有四大趋势:继续扩大统考范围;文化课所占比重加大;艺术类专业考试形式改变;考场规范更严格,考生若被发现作弊,还会连带影响高考成绩。
校考院校减少
考生或闯两道关
艺考一般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形式。以上周刚结束的北京市美术统考为例,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参加美术类专业录取的考生须首先取得美术统考合格成绩,如所报考院校按规定组织校考,考生还须取得校考合格成绩。这也意味着报考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也需要参加统考并成绩达标,否则即使通过校考也没有任何意义。
“统考范围不断扩大是艺考近几年来比较明显的一种趋势。”精华学校全日制校长尚友硕分析认为:“一方面拥有校考资质院校的数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统考范围也在逐年扩大。”“相比校考院校数量最多的时期,近几年校考院校数量已经缩减了六到七成”,尚友硕指出。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要求各地方进一步扩大省级艺术统考的科类。在此之前,省级统考主要针对美术类专业,而近几年音乐类、影视艺术类、舞蹈学类、播音主持类等也陆续加入部分省市的统考行列。
教育部划红线
提高艺考文化课成绩
除了校考院校的缩减,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的提升也是近几年艺考考试的一大变化。
2015年12月,教育部公布201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的基本要求,明确了艺术类专业的高考文化课成绩划线标准: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控制线不得低于本省普通二本线的65%,艺术类高职(专科)线不得低于普通专科(高职)线的70%,并会逐步提高要求。
记者注意到,对于教育部明确提出的提高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在艺术类高校的招生政策中也很快就得到了落实。
根据清华美术学院的招生简章,今年报考该院设计学类的考生语文、外语单科成绩需达到该院规定的最低分数线,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今年中央戏剧学院所有招考方向统一按照“专业合格,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中央戏剧学院录取控制分数线后,按专业考试排名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表演系主任郝戎介绍,学院将进一步提高对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录取要求,各招考方向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均有提高。
以中戏话剧影视表演专业为例,2015年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为280分,若以当年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来计算,按照艺术类本科录取线不得低于二本录取线的65%的原则,那么该专业当年录取分数线最低将达342分,分数线至少上涨62分。
院校招生门槛提高
艺考形式更加综合
按照往年规律,从1月中下旬就开始校考,2月是高峰期,一直到3月初校考才完全结束。
“艺考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的提升首先体现了国家、高校对考生专业之外,综合性素质的要求强化。这也促使院校招生门槛进一步提高,在考生选拔上越发精益求精,对考生的要求越发严格。”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胡琼告诉记者。
纵观近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的考试,不难发现艺考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考生若抱持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上榜的机率只会愈来愈低。
2015年艺考后,网上曝光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文学系、摄影系的部分试题。不少考题相当“有个性”,如西红柿炒鸡蛋是先放蛋还是先放西红柿?特斯拉生产的是什么车?北电文学系主任黄丹、导演系主任王瑞表示,“我们需要考生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积累和一定的生活阅历。”
信息来源:2016-01-08《现代教育报》
http://58.128.228.214/epaper/xdjyb/2016/01/08/A01/story/311108.shtml
艺考文化课成绩不再是“洼地”
新闻背景:一年一度的艺考已然拉开大幕。针对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的要提高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各艺术类高校已在招生政策中得以落实。如中央美术学院明确要求考生的文化课总分须达到全国统一考试总分750分的50%以上;中国戏曲学院文学、美术设计等专业录取成绩以60%的专业课考试成绩、40%的高考成绩相加统筹录取。此外,其他艺术类院校除在文化课总分上设置门槛外,对外语、语文还有单科成绩要求。
漫画漫话:受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考生及家长侧重专业课明显多于文化课,厚此薄彼现象严重,坊间一度流传的文化课分不够,艺术分来凑”是其真实的写照。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教育部加大对艺考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这样的现象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此举既是国家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的刚需,也是作为孩子个体一生长远发展的刚需,这样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值得点赞。
□文/王晰
信息来源:2016-01-08《现代教育报》
http://58.128.228.214/epaper/xdjyb/2016/01/08/A02/story/311247.shtml
艺考不再是“捷径” 拼的是综合力
又是一年艺考时,各省市的艺术类专业考试陆续拉开帷幕。近期,教育部出台政策,要求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划线标准,立马引起广泛关注,更有人称今年是“史上最严艺考季”。这实则释放出一个信号:艺考生的综合素质将日渐受重视。而艺考、高考的变化其实影响的并不只是高中生,也包括整个中小学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关注孩子的艺术培养。那么,孩子艺术素养培养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升学走“捷径” 艺考“高烧”难退
每到艺考时节,“艺考热”这一老话题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子去挤艺考的“独木桥”,且人数一年比一年走高。有调查显示,从2002年至2015年10余年间,全国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万余人激增到超百万人,增加了30多倍。同时,热门院校招考更是“高烧”不退,北电、中戏和中传三所高校艺术类专业每年总招生计划不到2000人,但报考人数却达到了7万多人。
虽然选择艺考这条路的学生逐年攀升,但并非都是出于热爱或兴趣才选择。正如有家长所说:“每年能通过文化课进入大学的就那么点人,剩下的人只能是艺考或者想别的办法了。”这也就是所谓的“艺考捷径说”。很多艺考生都是抱着“上大学”的目的,其中不少是看中了艺考文化门槛低这一好处,希望利用艺术成绩作为升学的敲门砖,在这样的背景下,艺考“高烧”的现象一时还是难以退去。
其实,在艺考之外,高校的其他艺术类招生也备受追捧。以近期的2016年高水平艺术团测试为例,同样受到了很多艺术特长生的青睐,各所具有招收高水平艺术团的高校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报考学生。究其原因,学生参加艺术测试合格后,可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政策,这也成为许多学生及家长趋之若鹜的一大理由。
艺考并不“易考” 考艺术更考综合素质
文化成绩标准提高,艺术类专业考试形式改变,考场规范更加严格……随着艺考各项政策规定的出台落地,今年的艺考被称为“史上最严艺考季”。对于不少考生而言,这无疑是给艺考之路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其实,自2014年起,教育部已曾发文提高艺术类招生文化课的控制分数线,今年再次提高文化成绩的划线标准,其所释放的信号也显而易见,艺考不只要看艺术素养,更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最严艺考季”,今年的新晋艺考生周蒙已经在做着准备,他是广渠门中学的高三学生,将要参加今年的播音主持专业艺术考试。近期,他已经报考浙江传媒学院,本月23号就是初试时间,从两个月前开始,他坚持每天早起练声,并学习上镜、面试交流技巧等。同时,他也关注着上海戏剧学院,“我从往年的考试中知道上戏对形体、特长有要求,现在我也在练习舞蹈、唱歌,准备才艺展示。”因为高中阶段一直是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的成员,对此,周蒙还是有着一定的信心。
前几日,从新闻中了解到了艺考要再提文化成绩,但他却表现得很淡定,因为对自己的文化成绩比较自信。选择艺考这条道路,是从刚进入高中就定下来的,当时他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等水平,但从小热爱主持演讲,他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了方向。在他看来,学业特长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艺考这个“独木桥”上,考生们要面对的考验和承受的压力其实并不少,要比拼的也是综合素质和真功夫,这和许多人心目中的“捷径”已经相去甚远。艺考的功能应该是给热爱艺术的人提供机会和平台,是否选择艺术道路,是否从事艺术职业,兴趣和天分很重要。毕竟,艺考是培养和发现具有艺术天赋或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大批的“艺考者”。
事实上,艺考是坦途还是囧途,取决于考生为何而来。有专家认为,缺乏兴趣和潜力的学生,即使通过刻苦训练考进高等院校,也会学得很痛苦,将来也很难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艺考需要回归理性。
艺术培养回归本源 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
随着艺术类考试的火热,各类培训机构也迎来了旺季,尤其是艺考服务形成了一条龙式培训体系,成为一条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甚至不惜重金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艺术特长,但艺术素养的培养,并不意味着仅仅让孩子拥有几项艺术特长,这还远远不够,过度地依靠校外培训练就特长生,其效果也容易过犹不及。
为了更好地在中小学中推动艺术教育,2015年,教育部发布公告,全国102个市(州)、县(区)入选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名单,其中,北京市的东城、西城、海淀、顺义和延庆5区入选。根据规定,学生的艺术测评结果将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许多学校看来,这将督促学校更加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对中小学生整体的艺术普及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从小能接受艺术的熏陶。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是参加艺术素质测评学校之一,目前,该校正在筹备艺术教育与学科的主题整合,拟开展戏剧教育,进一步完善动漫社的工作。副校长闫志玮说,“从学生一生的艺术熏陶着眼,重新规划学校的艺术教育,一定要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北京九中一直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现在,正在以金帆舞蹈团为龙头,带动全校艺术教育的开展。以前舞蹈课都是给特长生开设,今后该校将逐渐向所有学生开放。为何对艺术教育如此热衷?校长林乐光说,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艺术氛围才能提高他们的个人艺术修养,“艺术培养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能让学生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
也有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应回归本源,艺术素养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艺术天才。其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多少艺术技能,而是着重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的稳定素质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
■马上就访
艺术教育,需始于孩子的兴趣
陈淑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教授):艺术素养,不仅包含艺术知识、技能,也包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教育的魅力不仅是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更是通过艺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将这种其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优秀的艺术学生既要文化课好,也需具备较好的艺术素养,其中,会思考、有创造性的学生更受欢迎。艺术院校更是如此,我们不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千篇一律。
在艺术教育的培养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训练需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给予不同的培养,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就得到培养。这也不仅仅是美术或音乐等一个学科就能培养的,它需要贯穿在所有的科目之中。
有的学生为了学习艺术,死背艺术史,但这种只靠背诵而没有理解的方法不是艺术教育的初衷。如果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并不是源于兴趣,这不是我们的期待。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并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家长和老师也并不关心学生的真正兴趣,只是根据学生的分数进行指导、分类,来确定学生报考哪所院校、哪个专业。这也导致现在有些学生在读完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干什么,学而不知用,这需要我们教育者们反思。
对学生进行艺术培养,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家长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真的有必要选择培训机构,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去参与,既能帮助判断培训质量,也能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更好地交流。在国外,家长、老师带孩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是很常态的,这对我们也有一定启发,家长应该多带孩子走进这些场馆、多欣赏艺术,让孩子在玩中感受艺术、文化,把艺术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文/本报记者 娄雪
信息来源:2016-01-08《现代教育报》
http://58.128.228.214/epaper/xdjyb/2016/01/08/A03/story/3112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