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无限大的清华园,做一次有情怀的创业

(2015-06-29 23:49:50)
标签:

教育

清华园

情怀

平台

他们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在无限大的清华园,做一次有情怀的创业

 

晨雾 / 转帖

 

赵英梓 蒋烨红

 

在无限大的清华园,做一次有情怀的创业
 

 眼下各省市高考成绩和分数线都已经相继公布,志愿填报的大幕也就此拉开。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眼中,志愿填报甚至比高考成绩更为重要,如何选择一个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成为他们纠结和迷茫的事情。

 

621日,由清华大学5位大四学生创办的“益问益答”平台正式上线,而它致力于解决的,正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难题。

 

 “益问益答”团队

 

“益问益答”利用微信“轻巧”的特点,改造复杂的咨询过程,让高考生和家长可以及时地与各高校、各专业的在读大学生直接沟通,获取最真实、一手和准确的信息,在专业的选择上多点客观信息、多点理性判断、少些道听途说和主观偏见。

 

在这个平台上,一方连着家长和考生,另一方则连着在校大学生,他们不仅是高考“过来人”,同时也对高校、专业有最直观的感受。当然,想要成为大学生咨询师的同学,必须做实名认证,上传学生证照片,以确保“货真价实”。

 

偌大的清华园有着无限的可能

 

四年前,马家琪正在为选择什么专业而苦恼。高考成绩出色的他,原本打算选择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甚至已经为此学了几周的素描。然而,马家琪的妈妈在咨询了很多在校大学生之后,认为他不太适合建筑专业。最终,马家琪选择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没有多少人能像我这么幸运,可以提前了解大学专业。身边太多人都是看分填志愿,分高就填热门专业,生怕自己的分数吃亏,也不管自己是否适合,我看着就觉得着急。在学校四年了,觉得可以拉一群小伙伴一起干点事情解决这个问题了。”

 

于是,已经进入大学倒计时的马家琪,赶在毕业前给自己加了一个头衔——“益问益答”高考志愿咨询平台发起人。

 

马家琪的想法得到了几位小伙伴的热烈响应,他们认为偌大的清华园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要一起做一件“有情怀的事”。于是,在多数学生选择抓紧大学时光的尾巴、尽情享受的时候,5个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零基础”的非典型创业者

 

“我们其实是非典型创业者。”项目发起人之一,清华大学水利系的赖翔这样说道。

 

之所以非典型,是因为团队并没有顾及太多所谓情怀和愿景,也不懂流行的互联网术语,甚至没见过几家投资人。产品前期投入的10万元,全部是团队成员自己用实习工资和奖学金垫付的。

 

由于团队成员都没有任何产品开发和创业的经验,从注册公司、产品内容讨论、产品逻辑设计到产品推广方法,他们都要从零学起。而所有可以被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在了琐碎的前期准备上——办理繁杂的手续、改文案、做访谈、一遍一遍地测试、修改、维护产品。

 

20153月,“益问益答”开始陆续参加一些创业路演。前期做了很多准备的他们信心满满,却没想到从投资人到机构、从老师到同学都反应冷漠,他们被泼了很多次冷水。

 

缺少支持、资金不到位,项目就这样停滞不前,眼看着自己垫资的钱很有可能打水漂,更重要的是自己认为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没有得到认可,团队成员们心理压力都很大。但他们很有默契得谁也没有提这件事,而是一如既往地默默干活,他们坚信自己做的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事情。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之后的一件事改变了项目的命运。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朱武祥教授对“益问益答”很感兴趣,并介绍很多业内人士带着他们做路演。

 

如此一来,团队经验不足的短板得到了很大弥补,项目也慢慢步入了正轨,越来越多“有情怀”的清华人开始关注甚至加入他们,清华X-lab(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启迪孵化器等学校和校外机构也在商业模式和法律等方面给予了他们支持。

 

2015621日,“益问益答”微信服务号发布,项目顺利上线。上线不到12小时,有超过80所国内重点高校的1300名大学生关注,其中700个成功完成注册并通过实名学生证认证,还有将近20个是当年名省级的高考状元。截至25日晚,平台共有3561个关注量和1752个大学生注册量。

 

创始人王从余戏称项目是“十月怀胎”,而“益问益答”的良好开端其实早在团队成员的意料之中,因为他们一直相信,沟通高中生和大学生信息的桥梁,肯定会受到双方的欢迎。

 

屏蔽此推广内容“加入这个平台,是赞同这件事情的意义。我曾经有想做一个类似的东西了,没想到真有人能坚持做出来。自己当年选专业的纠结不希望在学弟学妹身上重演。”成功完成咨询的刘同学这样说道,而他,正是2011年天津市的理科高考状元。

 

“虽然现在力量有限,但是我相信坚持下去,我们能改变整个招生和填志愿的迷茫现状。”项目联合创始人谷天佐这样表示。

 

尽管刚刚起步,前方不知还有着多少艰难险阻在等着他们,但马家琪始终记得自己创办这个项目的初衷:“清华这么大,资源这么多,总想做点不一样的、有意义、有情怀的事情。”

 

信息来源:2015-06-29 人民网 / 教育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629/c367001-27221973.html

 

晨雾点评:

 

    对这个平台还不太了解。从本文介绍来看,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建立一个十分方便的高中学生与大学生的沟通。高中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一所自己关注的大学的信息。获取信息只是高考志愿填报的一部分需求,要完成志愿填报从知己到知彼的完整定位,感觉仅靠在校大学生还很难做好。

 

------------------------------------------------------

 

晨雾老师,赵京老师大型准高三家长讲座预告(简版)

 

时间:201474日(周六)上午830--1200         

地点:地质礼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

对象:2016届考生家长

预约方式:在线预约,详见通知。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vrv8.html

欢迎各位2015届家长推荐2016届家长参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