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改革高考校长方案学业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南外校长代表多位省政协委员及中学校长建议——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应“不唯上、不唯书”
晨雾 / 转帖
新华报业网讯
“今天的发言,既代表教育界二组,也代表12位中学校长的意见。”邹正如是开场白。去年7月,邹正参加了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座谈会。邹正还是5年前启动的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中12名中学校长之一。3年前,12名中学校长组成的小组就对江苏08高考方案专门进行了研讨,深知其利弊。今年,邹正所在的教育界二组共有28位来自全省大中小学的教师、校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等。
“我们认为,江苏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应在充分调研08方案的基础上,‘不唯上、不唯书’,广泛地征求民意,特别是广大中学一线校长、老师的意见,借鉴外地方案,分步实施。”邹正表示代表大家对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取消俗称“小高考”的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加分政策。理由有三:一是学业水平考试属于合格性考试,而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两者没有加和性;二是学业水平测试放在学期中间进行,打断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造成了部分学科教师季节性工作量失衡;三是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
将学业水平测试权力交给学校。高中只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学分量,校长就有权发高中毕业证,而能否参加高考也应与学业水平测试无关。。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写实性、个性化。老师的评价要把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写到位,而不是泛泛而谈,尽讲好话。
“高考及高考模式是中学教学工作的‘指挥棒’。”邹正指出,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学校都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甚至将高一、高二的新课上成“复习课”,目的就是高考拿高分。
“江苏现行的高考方案过分强化了语、数、外,削弱了理、化、生,功利化的高考方式将使几届学生的理、化水平下降。”邹正认为,高考方案应尽量考虑未来人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有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鼓励学生仅仅从得高分的角度选科。高中的教育不只是为了高考,更不是为了高分采用“田忌赛马”式的选科,应充分考虑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
“考试的频度也不宜过多,因为高考毕竟是国家级考试,要求很高,要占用学校做考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高考,次数多会消耗过多的社会资源。”邹正表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蒋廷玉
信息来源:2015-01-29 20:37:53 新华报业网 / 江苏
http://js.xhby.net/system/2015/01/29/023535347.shtml
---------------------------------------
晨雾2015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讲座时间:2015年1月31日(周六)海淀:9:00-11:00 宣武:14:00-16:00
讲座地点:
海淀:苏州街名商大厦
朝阳:庄胜广场北楼西翼9层
预约电话:海淀:62610909/ 625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