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的门槛:高校985 211该不该废除

标签:
高校“985”工程门槛存废教育公平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企业招聘的门槛:高校985 211该不该废除
一边是企业把其当作招聘门槛,一边是业内人士要求废除,高校985 211最近陷入争议旋涡。而这种竟然缘自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上的一次“偶然口误”,他错把“停止‘211’、‘985’工程拨款”说成“取消‘211’、‘985’工程”。
存废之争,竟然缘自“偶然口误”
http://www.qlmoney.com/uploadfile/2014/1125/20141125040346640.jpg211该不该废除" />
不得不承认,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以财政经费支持的方式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的而设立的“211”、“985”工程,初衷是好的,而且也确实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实施多年来,也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211”、“985”的存在,造成了中国高校现实地位不平等,且日渐两极分化,“名校情结”成了老牌名校和普通高校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211”、“985”利用名校特权专享国家科研基金和政策福利。据上海交大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9至2013年五年间,政府拨付的科研经费,72%被“211”和“985”高校瓜分,其他2000多所学校分剩余不到30%的科研经费。当教育资源配比失衡成了一种摆在眼前的事实,当“211”和“985”高校享尽了政策的利好,人们便将矛头指向了这两个实施了20余年,中国高等院校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一时间“211”、“985”变成教育不公平,就业歧视的罪魁祸首。
废除声盛,企业却视之为招聘门槛
http://www.qlmoney.com/uploadfile/2014/1125/20141125040410359.jpg211该不该废除" />
那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否就真的像某些媒体所说的那样“211”、“985”已经大势已去,成为历史的产物呢?
然则事情却与大家的设想大相径庭。通过齐鲁财富网记者对近期几场大型招聘会的走访调查,尽管“废除211、985”工程的言论甚嚣尘上,在招聘启事上,“211”、“985”的字眼依然热度不减,甚至某些知名企业依然以“211”、“985”高校毕业为条件设置门槛,甚至“明码标价”,让出身平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直呼“伤不起”。
日前,在广东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深圳威富集团展示薪资标准时,将应届生就读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清华北大等5个梯度。普通院校本科生起薪5000元,之后每一级别增加1000元,给清华北大本科生开出9000元月薪,研究生每一个级别相差2000元底薪,这被不少大学生吐槽“歧视”太严重。
211、985,阻碍教育公平还是怂恿就业歧视?
http://www.qlmoney.com/uploadfile/2014/1125/20141125040432756.jpg211该不该废除" />
对此,教育部于2013年下发专门通知,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其中就有“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院校歧视、就业歧视的现象,远没有偃旗息鼓,只不过是在“阴暗处生长”,不再那么光明正大呈现罢了。
现在,讨论“211”、“985”的存废问题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处于发展转型的瓶颈阶段,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势在必行的教育改革,如何做好改革部署,优化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211”、“985”高校的良性发展,才是此时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针对高校改革的呼声,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强调战略引领,鼓励改革创新,提高集成效益,避免交叉重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门还明确表态,今后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
这样一来,相信“211”、“985”工程会以一个全新的姿态为人才培养服务,公平正义的观念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希望这样的表态不是安抚民意,而是真正让梦想照进现实,是时候确立高校教育改革时间表了,当改革之风盛行之时,便是教育公平实现之际,“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不再只是理想社会的宏伟蓝图,更是百年树人,全面发展的真实写照。
信息来源:2014-11-25 齐鲁财富网
http://www.qlmoney.com/content/20141125-5865.html
附:中南大学校长张学尧在学校网站上发布的“致歉”声明(截图)
截图来源:20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