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春季高考改革凭什么打响高考改革“第一枪”

(2014-11-10 10:38:36)
标签:

教育

春季高考

高考改革

春考

上海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热点 | 上海春季高考改革凭什么打响高考改革“第一枪”
2014-11-09 京城教育圈
 
晨雾 / 转帖
 
 

【提要】今天(11月9日)起,2015年北京高考开始报名。和往年有些不同的是,这次报名阶段不再征集照顾加分信息,北京市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等统测报名也暂不与高考报名同时进行(有关北京高考报名通知的“5项变化3个走向”可查看“京城教育圈”10月24日推送文章)。

 

因为高考报名基本是按部就班的事儿,考生按规定程序操作就能搞掂。有关高考真正让人关注的消息是上海的春季高考改革。有媒体评论说,上海春考改革试点方案打响了高考改革的“第一枪”,可见上海这次改革力度不小,而且改在要害处。“京城教育圈”综合多家媒体信息和观点,探讨一下本次改革何以打响高考改革“第一枪”?

 

上海高考后年取消“一本”“二本”之分

 

近日,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表示,上海还将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据相关报道,上海市的高考改革后续工作包括2016年取消“一本”、“二本”院校之分,逐步改变以学校为本的填志愿方式,转到以专业为本的填志愿方式。

 

翁铁慧说,招生方式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出特色,即使市属院校的特色专业也能招到很好生源。在2017年高考综合改革整体实施之前,明年起春季高考改革就将“先行一步”。改革措施包括考试对象从历届生延伸到应届生,意味着今年高三在读生可以关注这个新增机会。因为届时参与春考的院校大大增加,投放到春考的有些专业“非常精彩”,招生计划可能达到1600人左右。

 

今年年底前,上海还将出台一些配套政策,比如要求在沪招生高校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目选择提出要求,因为高一下半学期或高二上半学期学生就要选择考哪些科目,并针对学业考的等级性考试进行相应学习。

 

春季高考考生可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

 

随后,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根据该方案,每名考生可填报两所院校志愿,每校可填报3个志愿。上海市教委新闻办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模式,“考生可以被自己填报的两所院校同时预录取,但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

 

今年,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省市,春考改革打响了上海高考改革的第一枪。明年的上海春季高考将有包括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22所上海市属高校参加春季招生,计划招生1640人,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并不在春招名单之列。春季高考的招生方式与夏季高考有较大不同,春考成绩主要靠“统一文化考试+院校自主测试”,其中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为400分,高校自主测试分值为200分。

 

一定程度上来说,上海的春考是目前与国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最为接近的一种高考模式,它赋予了高校极大的自主招生权力,也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然而,这种力求“破除一考定终生”的考试制度,却始终面临发展困境。上海是目前仅剩的一个春季高考试点地区。春季高考自2000年试点以来,先后有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4个省(区、市)参加,在其余三个地方陆续取消春季高考后,上海成为春季高考的最后一块阵地。明年,上海方面参与春季高考的高校将增至22所,计划招生数也自2008年跌破千人后首次回升到1000多人。

 

上海方案在“招考分离”上迈出一大步

 

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表示,上海春考改革打响高考改革“第一枪”的说法一点都不过。如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来衡量,国务院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基于此方案出台的上海和浙江两个试点省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其量也只跨出了半步。而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则在最关键的“招考分离”、“双向选择”等方面迈出了近乎完整的一步。那么,这个方案与上海和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究竟有什么重大的不同呢?

 

1,一名考生可以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然后他有选择其中一所大学,放弃另一所大学的权利。实现了双向选择。

 

2,地方招生考试机构的主要作用仅在组织全市统一考试,并提供考试成绩和本科录取最低资格线。在招生方面地方招办基本就不再参与,招生的责任和权利全部交给了高校。实现了招考分离。具体的表现就是没有了统一投档环节。

 

3,高校独立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院校自主测试成绩,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地方招办执行监督职责。

 

有了选择权,更要有选择的能力

 

有媒体评论说,比起以往的高考改革方案,上海这一方案中在两方面显出新意:其一是,春季招生不是另设一次考试,而是利用上海已经建立的“高中学业水平考+附加试题”再加学校自主面试形式选拔学生,相对而言,不会造成此前自主招生中多受诟病的每所高校及几大联盟各自考试、学生从高三上学期起就疲于应考的“增负”问题。其二,春考中,每名考生可以填报两所院校、每校又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考生可以被两所院校同时预录取,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即可。

 

每个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成绩水平申请多所学校,每所学校经过材料审核和面谈决定是否预录取,学生可以获得多个大学的录取资格并从中选择一个。这样的招生模式,欧美高校已有多年运作的成熟经验,也是国内许多人羡慕、认可的方式。上海春考迈出的这一步并不大,却很有象征意义。因为它将真正不再是完全“凭分数说话”,也是第一次给予了学生以选择学校的权利。

从上海市属高校开始破题的这一高考招生新政,或许很快,就会在更大的范围里得以展开。

 

疑虑与担忧不是没有。经过这么多年高考指挥棒的机械训练,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已习惯于“标准答案”式的行为方式:学校缺少明确和独特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也很少研究用哪些标准来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苗子;家长缺少对孩子兴趣与志向的尊重与分析,盲从热门专业、学校;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只教会了孩子如何写出“标准答案”,而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做选择,以至于很多年轻人进了大学后一脸迷茫。

 

所以,有了选择权,更要有选择的能力。一个热衷于“分数”“状元”“排名”的社会,如何能生出鼓励创新和多元发展的机制?因此,真要迈好每一步,仍是一种考验,考验的,是整个社会的诚信、自律和他律素质,是顶层制度设计和依法依规操作的决策水平,也是每个个体人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综合新民晚报、中青报、中国广播网等媒体报道;整理/德宏观教;图片来自网络】

 

信息来源:2014-11-09 京城教育圈微信公众平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IxOTYwNw==&mid=201087419&idx=1&sn=b85741bf356555dd4f23c29a9c98f2cd&scene=1&key=7090971183b303169ed2728abeb0e8eadab9a91e9a191056db737fb23c0a9e74da8e0924818e37f8ae454a72ab0e5c71&ascene=1&uin=MTYzNDk5OTQ0MA==&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00901&pass_ticket=IG66nCgZPX3pkcV22o/kWGIVf5hOFtAcVFnBo+l9paM5V6ZGi6LdP8/PGM8L/td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