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音乐学院违规招生,近百学子未被录取

(2014-08-04 11:15:54)
标签:

高考

沈阳音乐学院

违规

录取

计划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沈阳音乐学院违规招生,近百学子未被录取

学校犯了错,学生咽苦果?

 

晨雾 / 转贴

 

   83日中午12许,酷热难耐。在辽宁省教育厅门前,一群高考考生家长站立在酷暑中,他们怀着一丝希望,在等待一个结果。

 

  自726以来,近百名考生家长已苦苦等待了一个星期,其中的40名家长甚至不惜在教育厅门前集体下跪,希望辽宁省教育厅同意对此前沈阳音乐学院(简称沈音)承诺录取的考生进行补录。

 

  原来,这些考生都通过了沈音组织的专业课考试,取得了校方颁发的2014年本科招生考试专业合格证,有的专业合格证书上还标明“计划名额之内”字样,但却均未被录取。

 

  81日晚,辽宁省教育厅通报称,沈阳音乐学院许诺“计划名额之内”行为、将省外剩余招生计划调整到省内使用的做法,违反了有关规定,“这些考生未能被录取完全是由沈音造成的。”

 

  省内外招生计划大挪移,多年潜规则露馅

 

  沈音附中高考生郭莹莹(化名)今年17岁,报考的是沈音中国古典舞表演专业,专业课全校排名第三十五,获得了沈音2014年本科招生考试专业合格证,高考文化课成绩399分,远超过该专业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但却没被录取。

 

  “舞蹈专业本来计划招生3个班65名学生,现在听说由于名额缩减了,只招了一个班、24名学生。”郭莹莹的爸爸说,“报考志愿时,招生计划明明写着65人,我合计孩子排第三十五名,不稳当录取嘛!”

 

  像郭莹莹这样的考生,还有数十人。他们获得了沈音颁发的舞蹈专业课考试合格证,还加印了“计划名额之内”字样,文化课成绩也通过了,却最终没有被录取。

 

  726日起,不明就里的家长开始上访,但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据知情人介绍,高校招生计划一般分为省内和省外,沈音也不例外。往年,沈音的省外计划一般都招不满,为不浪费这些指标,学校会自主将省外计划指标调剂给省内考生,增加省内录取数量。这种潜规则虽违反教育部规定,但已操作多年。

 

  沈音招办负责人承认,过去计划可以跨专业调整,也可以把省外计划调到省内,今年都严格禁止了,学校对此估计不足。据了解,今年212日,辽宁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下达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计划的通知》。其中,第五条规定,“从2014年起,艺术类省内和省外招生计划由学校自主确定,未完成的艺术类省内和省外在招生计划不可调出调进使用,也不可用于非艺术类招生计划的调整”。

 

  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于洪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沈阳音乐学院加盖“计划名额之内”字样的做法,违反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中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此行为应视为无效。

 

  另据家长反映,沈音在招生中还存在违规设置男女比例、考试分数排名靠前未被录取等问题。

 

  考生成了牺牲品,省教育厅介入调查

 

  “孩子这么多年的辛苦训练学习白费了。报志愿之前,招生办明确说,专业课和文化课都合格后只要填报肯定能上学。”不少家长说,“但现在学校犯了错,却让孩子们承担后果,搁谁身上也接受不了!”

 

  沈音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学校一直在努力争取和教育厅协调,希望用省外剩余的招生计划调整到省内使用,用于录取这部分考生。

 

  省教育厅坚决否决了沈音的这个提议。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负责人表示,调剂做法不符合相关规定,因此不予同意。

 

  省教育厅表示,由于沈音没有认真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相关政策规定,造成部分考生和家长上访,要求沈音继续妥善做好考生家长的工作。

 

  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虽然考生在这件事中没有过错,但沈音的违规招生造成了这些考生落榜的后果。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教育厅将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一些家长认为,这完全是教育部门自身的错误,不能让孩子成为牺牲品,这不公平。

 

  83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沈阳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学校的错误我们承认,也要承担。教育主管部门怎么处理处分,我们都接受。当务之急是解决这些孩子的入学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人民日报 》( 20140804   12 版)

 

信息来源:2014-08-04《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8/04/nw.D110000renmrb_20140804_4-12.htm

 

违规招生,伤害了谁

 

赵婀娜

 

  两则涉嫌违规招生的新闻,让已进入尾声的2014高考招生季变得不那么平静。

 

  一则是沈阳音乐学院公然违反规定,将省外剩余招生计划调整到省内使用,最终导致近百名考生落榜;一则是山西省平遥县和诚教育学校的一名考生在不服从调剂的前提下,被未曾填报志愿的学校录取,疑似高考志愿遭篡改。

 

  多年来,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但违规招生仍如附骨之疽。近几年,西安、山东、北京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招生违规事件。高压之下,为何违规招生不仅屡禁不止,甚至变本加厉?

 

  显然,违规招生中的巨大利益、制度执行不够严谨是关键所在。

 

  曾有媒体报道过个别高等职业院校串通高中私自篡改考生志愿,由于生源不足,这些学校便许以重金,与一些高中老师串通,篡改考生志愿。也曾有一些民办高校发布虚假招生信息,因为每招来一个学生,就意味着不菲的学费,与之相比,高校诚信与学生未来就显得无足轻重。

 

  另外,高校招生形式多样,环节复杂,涉及主体多元。不仅有普通本专科和高职招生,同时还有省级专业统考、特殊类型招生、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等多种招生方式。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利用。所以,面对名目繁多的虚假、违规招生,考生和家长总是显得无助与无奈。

 

  78,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可才过去20天,沈阳音乐学院的违规招生现象就被曝光,潜规则甚至已操作多年。这不仅让“重典”蒙羞,也不禁令人心生怀疑:往年有多少违规招生明目张胆地存在?

 

  有一则寓言叫《钉子与木头》,讲的是钉子被钉到木头里,留下一个洞,尽管钉子被拔了出来,但留在木头上的洞却始终存在,再也无法消失。每一起违规招生的发生,都意味着以孩子的青春作为代价。而不管如何追责惩处,青春的代价都无法补偿。

 

  更重要的是,违规招生的反复发生,损伤的是我们教育的公信力。或许事后通报、追责是解决之道,但无法打消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怀疑,也难抚平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

 

人民日报 》( 20140804   12 版)

 

信息来源:2014-08-04《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8/04/nw.D110000renmrb_20140804_7-12.htm

 

晨雾点评:

 

    从人民日报的报道看,造成上百名考生未能录取,40多名家长烈日下在省教育厅门前下跪的罪魁祸首是沈阳音乐学院。而在这起事件中,映衬出辽宁省教育厅不为家长们下跪行为所动,坚持原则,顶住违规,成了事件中的英雄。

 

    我们注意到文章中的这段话:

 

      往年,沈音的省外计划一般都招不满,为不浪费这些指标,学校会自主将省外计划指标调剂给省内考生,增加省内录取数量。这种潜规则虽违反教育部规定,但已操作多年。

 

    这说明沈阳音乐学院这么干已经操作多年了,从未失手。往年都是违反教育部的规定,难道往年不需要省教育厅的批准吗?为什么不能追一追,往年是谁批准的?辽宁省教育厅今年成了坚持原则的英雄,让人不得不怀疑,辽宁省教育厅是在等着沈阳音乐学院再次“步入陷阱”,全然不顾无辜考生和家长的利益。特别是在事发时,辽宁省教育厅未做任何解释,对于烈日下考生家长下跪,只是通过警方解决,闭门谢客。这些行为就不需要追究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