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裕果老师描述的是人民大学的录取规则吗?

(2014-07-23 07:20:08)
标签:

育儿

考生

人民大学

晨雾

招生章程

分类: 晨雾原创

张裕果老师描述的是人民大学的录取规则吗?

 

晨雾 /

 

文章背景说明

 

713晨雾转帖了内蒙古家长兔子妈妈的文章《兔子妈妈:惑,求解,人大之专业录取》。文章同时转发给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博和并发邮件给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社会监督员,新京报记者许路阳先生。714上午许路阳先生很快回复说中国人民大学正在研究此事。中午晨雾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的邮件回复《解惑,人大之专业录取》。针对人民大学招生办的回复《解惑,人大之专业录取》,晨雾当晚给人民大学招生办发了一封回复邮件,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将邮件内容以《晨雾回复人民大学招办的一封信》在博客上公布。晨雾指出了人民大学招办的回复答非所问,用一些枝节问题来敷衍兔子妈妈,显露出十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由此引发了关于人民大学招生专业录取规则的不同观点的讨论。

 

由于人民大学去年出现了蔡荣生事件,有部分网友由此联想到人民大学在内蒙的招生又存在暗箱操作,是否存在舞弊?晨雾于715又发了一篇文章《人民大学在内蒙招生出现的问题不像舞弊行为》,文章指出人民大学在内蒙招生出现的问题即便存在错误也不像是舞弊或者暗箱操作,对退档考生的不利影响也很小。兔子妈妈的动机无非就是想弄明白一个招生录取方面的问题而已。但是人民大学的回复让人失望。

 

    715当天晨雾看到了人民大学招办在其“官方博客”(rmdxzb上发了一篇文章《致兔子妈妈的一封解惑信》,再一次向兔子妈妈做出了解释。人民大学解释其招生规则为:“首先,按实考分排队,计划数内、录取线上的考生才有被录取或调剂的机会。即622分考生因为实考分最低,已先退档,是没有录进专业或调剂专业的机会的。”

 

716晨雾发文《人民大学  世上最奇葩的录取规则》。文章指出:人民大学的第二封解释描述了一种世上最奇葩的录取规则,那就是超出100%招生计划以外的实考分数排列最末端的考生首先无条件退档。由于投档前每一位考生的投档分和实考分都是已知的,那么在投档前,只要提档比例确定,无需考查考生本人资料的的任何情况,就能确定某一部分考生必须被退档。大于100%的提档比例将变得毫无意义。

 

由于人民大学的回复水平低下,而且是通过一个不太正规的“rmdxzb”博客发出的,有家长质疑这是有人别有用心地冒用人民大学的名义行骗,提醒晨雾当心受骗。晨雾经过仔细考证后717日写了rmdxzb确实是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官方博客》,实事求是地做了解释,rmdxzb就是人民大学的官方博客。

 

717招生圈资深人士CRETE先生写了RUC招办与兔子妈妈疑惑的症结在“分数清还是专业清”!》CRETE先生认为兔子妈妈询的“专业调剂的时间节点“是贯穿录取全过程的。这句话恰好回答了人民大学两次答复均未回答兔子妈妈的问题:也就是专业调剂时间节点问题。

 

717晨雾针对CRETE先生的文章写了一篇《人民大学的专业录取规则终于有人能说清楚了》。晨雾指出,专业调剂的时间节点“是贯穿录取全过程的,这就意味着人民大学是一边进行专业录取,一边进行专业调剂的。如果CRETE先生的解释成立,我们可以断定两点:一是人民大学在内蒙的录取工作没有违规。二是人民大学对其录取规则的两次解释都是无稽之谈。换句话说,那就是人大招生录取操作是对的,但是他们的解释是错的。

 

晨雾的这篇文章却再一次引发争议。包括兔子妈妈和一些网友都对CRETE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人民大学如果采用的是所谓“边录取,边调剂”的专业录取规则,那么与人民大学招生章程第十五条明显不符。而在上述过程中,人民大学始终一言不发,不置可否。

 

719晨雾再次发出一篇《人民大学的专业录取规则到底是什么样的?》。晨雾分析认为,所谓“边录取,边调剂”的专业录取规则与人民大学招生章程第十五条明显相悖。但是CRETE先生作为一位招生业内资深人士所描述的专业录取规则绝不是凭空编造。与此同时兔子妈妈发现还有其他一些高校也疑似采用了类似的招生规则,因此晨雾做出一种推断:CRETE先生描述的是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在成熟使用的专业录取程序,他并未仔细阅读人民大学的招生章程,没有意识到已经违背了人民大学的招生规则。特别是CRETE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简单看了晨雾老师博客里面一位专家张老师试着回答的文章,说的很全面,其中涉及目前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录取系统的设计,即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有些方面试着做些补充:……”。这疑似CRETE先生是在对这位张裕果老师提到的计算机录取系统的描述进行补充说明。晨雾在文章中讲博客的评论中与张裕果老师的讨论内容罗列了一下。

 

然而张裕果老师读了这个内容,于721写了一篇《回复晨雾老师《人民大学的专业录取规则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后附有原文),再一次谈出了他的完整的观点。

 

本文将对张裕果老师的文章谈谈看法。

 

晨雾首先非常感谢和敬佩张裕果老师。从文章能看出人品。

 

张裕果老师没有再继续坚持认为分数优先就是直接调剂,不管他后面的进档考生;专业优先则是有专业志愿考生录取完,有空额的时候再调剂。而此前张裕果老师误认为人民大学执行的是前者。

 

张裕果老师认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我们大家都忽略了人大招生章程的一句话:“第十五条 所有已投档考生分科类(或选考科目)按实考分排队,从高分到低分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数顺序录取。”误认为人大的专业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 专业级差。

 

张裕果老师还认为我们也忽略了人大招办第二封回信的:“2.专业录取开始前首先退档:首先,按实考分排队,计划数内、录取线上的考生才有被录取或调剂的机会。即622分考生因为实考分最低,已先退档,是没有录进专业或调剂专业的机会的。”这个解释。

 

张裕果老师认为事实上,人大招生章程规定的专业录取规则,不是我们重点讨论的“分数优先”,或者“专业级差”,这种规则,应该叫“预录取”。而后举了一个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条款并举了一个例子,为我们全新描述了这种“预录取”专业录取规则。

 

张裕果老师所描述的这种“预录取”规则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当高校的提档比例大于100%时候,多提档的那些相对最低分考生在安排专业时候始终受到特殊的“歧视”待遇。只有在招生计划内排队的考生根据专业录取规则全部完成了录取和调剂之后发生有退档考生造成缺额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有录取机会。否则他们就只有退档的份。而人民大学正式采用了这种所谓“预录取”规则,所以在内蒙古提档的6名考生中,计划内的5名考生完成录取和调剂之后已经满额,第6名只好退档。

 

晨雾读懂了张裕果老师描述的这种“预录取”方式,从陕西师范大学的招生章程看,也确实是这样录取的。对此晨雾无异议。但是晨雾不认为人民大学也是执行这种专业录取方式,无论是根据人民大学的招生章程,还是根据人民大学给兔子妈妈的第二封解释信。

 

首先说人民大学的招生章程,对第十五条我们不妨读完整:

 

人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第十五条 所有已投档考生分科类(或选考科目)按实考分排队,从高分到低分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数顺序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考生,实考分减掉一个分数级差进入第二个专业志愿排队,依此类推。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根据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人民大学招生章程第十五条的几个要点:

 

1.第十五条规定的专业录取排队是针对“所有已投档考生”,而不是仅仅针对11投档考生的。因此以下各个步骤的执行并没有将超出1:1计划的低分考生排除在外。

 

2.明显的分数优先。按照实考分排序的基础上,先从高分到低分轮到某位考生,再看他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对超出1:1计划的低分考生,只要轮到他了,也应一视同仁去做。

 

  3.明显的专业分数极差。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考生,实考分减掉一个分数级差进入第二个专业志愿排队,依此类推。对超出1:1计划的低分考生,只要轮到他了,也应一视同仁去做。

 

4.专业调剂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所有专业志愿无法满足;二是服从专业调剂;三是某些专业计划还有空额。对超出1:1计划的低分考生,只要轮到他了,也应一视同仁去做。特别是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应当等所有低分考生专业志愿录取完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调剂。

 

5.不服从调剂考生退档需满足条件。那就是他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无法满足。

 

人民大学招生章程第十五条实际上是写得非常有水平的,这个条款绝对看不出对超出1:1投档考生的歧视。所以从人民大学招生章程第十五条不会支持所谓的“预录取”模式的。

 

旁证:人民大学官网2014625日公布的《报考人大热点问题全景解析》 ---- “进档录取篇”第3条:

 

3. 人大的调档比例是多少?会不会退档?政策性加分怎么算?

 我校录取时根据生源情况确定加投计划的数量,在非平行志愿的省份调档比例最高为110%;按平行志愿模式投档的省份,调档比例最高为105%。国防生招生一般按照120%调档,录取时严格按计划数录取,未被录取的学生档案退回。

 在实际录取中,为了保证高分考生的利益,我校尽量合理控制调档比例,如考生服从专业调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退档。

 

这也间接说明人民大学招生宣传上也是不歧视超计划低分类考生的,而且一般提档不退档

 

其次我们在讨论人大招办第二封回信:“2.专业录取开始前首先退档:首先,按实考分排队,计划数内、录取线上的考生才有被录取或调剂的机会。即622分考生因为实考分最低,已先退档,是没有录进专业或调剂专业的机会的。”

 

首先我们先不讨论其“先退档,再录取”之荒谬。我们假设人大执行的就是这样的专业录取规则,我认为这里更看不出与所谓的“预录取”模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预录取”模式虽然非常歧视超计划的低分考生,但是从张裕果老师谈及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和举的例子看,“预录取”模式绝对不等于超计划的低分考生一点录取机会也没有,他们是“候补考生”。而且他们即便被退档,也是要等到录取和调剂都结束之后在进行,绝对不可能“首先退档”。

 

2.张裕果老师用人大招办第二封回信作为支持论据,很可能是看到了这里提到的考生排队是“计划数内、录取线上的考生”,对应例如陕西师范大学的“按招生计划数1:1划定预录取分数线”。但是我们能看出两者的限定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界定“先退档”的条件,不符合“计划数内、录取线上的考生”要先退档。而后者则是界定参加“预录取”的合格条件,虽然也同时界定出“候补者”,但是“候补者”并不会“首先退档”,而是还存在录取机会的。

 

3. 人大招办第二封回信中还特别提出“我校在内蒙招生是按照“实考分 专业级差”原则录退考生,依据是《招生章程》第十二条和第十六条“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分数级差的录取规则”,这与部分高校采用“专业志愿清”的录退原则不同。”而张裕果老师说“人大招生章程规定的专业录取规则,不是我们重点讨论的“分数优先”,或者“专业级差”,这种规则,应该叫“预录取”。”提及的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第二十四条首先界定“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原则,其他省份按照以下方法安排专业:……”。这就是说陕西师大实行的“预录取”模式是在内蒙古以外的省区实行的。人大招办第二封回信强调的是“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分数级差的录取规则”,张裕果老师提到的“预录取”模式和所举的例子不是适合内蒙古的,不是专业级差的。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张裕果老师的文章让我们长见识了,又学习了一种所谓的“预录取”专业录取模式,同时还告诉我们,高校的招生章程规定的专业录取规则,不止分数优先(含分数优先 级差)、专业优先(含专业优先 级差)、预录取,还有一些,只要认真阅读,就能找到。这对我们提醒未来的考生注意仔细阅读高校招生章程,防范“章程陷阱”有着积极地作用。

 

但是这种“预录取”方式,既不是人民大学招生章程上规定的录取方式,也不是人大招办第二封回信中解释的那种“先退档”方式。充其量也只是有点相像而已,我们相信人民大学也未必认可他们的录取方式就是“预录取”方式。但是人民大学至今不再发言确实令人遗憾。

 

如果让晨雾来比较一下,晨雾更认可陕西师范大学的所谓“预录取”方式,因为人家怎么说的,就怎么做。家长仔细阅读招生章程可以规避风险;而人民大学则是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危害更大,因为读了人民大学的招生章程也没有用,人家根本不按照章程做,家长们无法规避风险。 

 

虽然晨雾认为人民大学的录取规则不属于张裕果老师描述的类似陕西师范大学那样的所谓“预录取”方式,但是我们还是由衷地感谢张裕果老师的这篇文章。这给我们广大的家长们提出一种预警:不要盲目相信高校招生时候所讲的“对服从调剂的考生提档不退档”的宣传。处在提档线边缘的考生们要注意了,一定慎报勉强提档的学校,高校完全可能对你退档没商量!那样的话,你连下一个平行学校的投档机会都丧失了。而且除了内蒙古以外,其他所有省份的考生和家长全都被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教育部要求的所谓高考信息公开目前做到的仅仅是一点皮毛,要走的路还很长。大家可以再到兔子妈妈的博客上去看看,疑似人民大学这样的“先退档”、陕西师范大学这样的“预录取”还有更多高校。而张裕果老师的文章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了。

 

说了半天“预录取”方式,只是为了叙事方便与张裕果老师的文章用词一致。但是晨雾在最后不建议把这种方式称为“预录取”。这是因为高招录取过程中考生的电子档案在录取过程中可以呈现出六种状态:

 

    1.自由可投

    2.已经投档

    3.院校在阅

    4.预退档

    5.预录取

   6.录取

 

我们注意到“预录取”已经作为一个高招专用名词表示高招录取的一种状态。“预录取”状态专门用来表示高校拟录取该考生,并已提交招办等待检录;这种状态基本上算是已经被高校录取了,因为再被高招办否决的可能性极为少见。通常有考生家长与高招办联系,高招办说“已经录了”就是处于这种状态。

 

因此为了避免发生意义上的混淆,晨雾不建议将张裕果老师描述的,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上描述的录取规则定义为“预录取”。只要换一个词就好,例如叫做“预筛选”、“初选”等等。而“预筛选”、“初选”的正式结果才是向高招办提交的真正的“预录取”。

 

 

---------------------------------------------

 

请读张裕果老师的原文:

张裕果:回复晨雾老师《人民大学的专业录取规则到底是什么样的?》

(2014-07-21 18:15:51)

 

既然晨雾老师在文章中点了我的名,我再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可能我们大家,包括我,都忽略了人大招生章程的一句话:“第十五条 所有已投档考生分科类(或选考科目)按实考分排队,从高分到低分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数顺序录取。”也正是这种忽略,使我错误地认为人大的专业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 专业级差。

 

也忽略了人大招办第二封回信的:“2.专业录取开始前首先退档:首先,按实考分排队,计划数内、录取线上的考生才有被录取或调剂的机会。即622分考生因为实考分最低,已先退档,是没有录进专业或调剂专业的机会的。”这个解释。

 

事实上,人大招生章程规定的专业录取规则,不是我们重点讨论的“分数优先”,或者“专业级差”,这种规则,应该叫“预录取”。

 

陕西师范大学是“预录取”规则的典型高校之一,2014年其招生章程规定:

 

“第二十四条  考生的专业安排方法: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原则,其他省份按照以下方法安排专业:

 

1)以调阅档案的考生投档成绩排序,按招生计划数1:1划定预录取分数线。

 

2)预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照考生所报专业志愿第一志愿优先,第二志愿以后视为平行志愿的原则安排专业(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3)专业安排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安排。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及身体条件等综合考虑安排专业。在投档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均相同的情况下,我校将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相关科目成绩等作为录取参考。

 

4)对预录取分数线以上、不能满足志愿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不满额的专业由其他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递补。”

 

内蒙古大学、济南大学、集美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采用这种规则。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如陕西师范大学理科在四川计划招生10人,调档线540,进档考生11人。又假设第10名考生是541,第11名考生是540。按照该校专业“预录取”规则,那么,“预录取分数线”是541,前10名考生属于“预录取”范围,第11名考生不在“预录取”范围,属于“候补的考生”。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该校在“预录取”范围内,可以采用分数优先或专业优先或专业级差方法之一进行专业录取,并在在“预录取”范围内进行专业录取和专业调剂录取。

 

第二步的结果有2个:

 

一是前10名考生都符合招生章程的所有条件,也都服从调剂,计划数录取满额,招生计划完成,第11名考生被退档。如果是这种结果,那么该校的调档线是540,实录线是541

 

二是假设前10人中有1人不符合招生章程的某一条件,或所有专业志愿不能满足,又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所产生的缺额,就由第11名考生来补上这个缺额。如果他“候补”成功,那么,该校的调档线和实录线都是540

 

实际上,人大的专业录取规则就是“预录取”,人大的“计划数内、录取线上的考生才有被录取或调剂的机会”说明了这点。那位622分的考生,一开始就是“候补考生”,前面的5位,特别是632623的考生,无论因为“专业级差”减去多少分,甚至低于622,都与他无关。只要前面5位没有被退档的,他的“候补资格”立即被取消,只有被退档的命运。当然,人大说622考生被先退档的说法,是极其不专业的。

 

顺便说一句,高校的招生章程规定的专业录取规则,不止分数优先(含分数优先 级差)、专业优先(含专业优先 级差)、预录取,还有一些,只要认真阅读,就能找到。

 

信息来源:2014-07-21 新浪博客 张裕果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fcf8e9c0102uxi1.html

 

------------------------------------------------------

 

晨雾2015高三家长公益讲座预告(简版)

 

时间:2014726 18:2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B102教室

对象:15届考生家长

电话预约: 010-826298629:3017:30),其他预约方式详见通知。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uxvy.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