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的专业录取规则终于有人能说清楚了
晨雾
/ 文
人民大学在内蒙古提前批次B的招生结果被兔子妈妈提出质疑的时候后,晨雾也有疑问,但是仍然认为这个录取过程很可能没有问题或者只存在很小的纰漏。晨雾首先想到的是请人民大学招生办权威解释一下。但是大家都看到了非常遗憾的过程。当晨雾发现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没有能力解释其招生规则的时候,想到了CRETE先生。于是晨雾向CRETE先生求助。今天终于看到了CRETE先生非常专业细致认真的回复(附后)。CRETE先生还对录取过程进行了演绎。如果您暂时看不懂也没有关系,您可以以后慢慢再读。只要理解最后一句话就够了:
兔子妈妈询的“专业调剂的时间节点“是贯穿录取全过程的。
这句话就是回答了兔子妈妈的问题:也就是专业调剂时间节点问题。晨雾在《晨雾回复人民大学招办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写道:
恳请你们不要兜圈子,还继续避重就轻谈一些枝节问题有意思吗?请直接回答兔子妈妈的问题:专业调剂应该在什么时间节点调剂。
然而人民大学招生办两次回复居然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即便我们都不得不认可人民大学的那个“首先退档,然后再录取”的奇葩录取规则,在退档之后也仍然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我看到兔子妈妈在博客的评论中仍然在追索这个问题。
“专业调剂的时间节点“是贯穿录取全过程的。也就意味着,一边进行专业录取,一边进行专业调剂。如果这样,即便没有看懂CRETE先生所演示的专业录取过程,也能看出轮到622分考生的时候,她填报的专业早就录满了,而她又不服从调剂,不退她退谁?但是622分考生的退档一定是录取和调剂过程最终的自然结果,而绝对不可能是在录取之前就先退档了。
CRETE先生的解释如果成立,我们可以断定两点:
1.人民大学在内蒙的录取工作没有违规(此前晨雾早就有所表露,但是不敢断定)。
2.人民大学对其录取规则的两次解释都是无稽之谈(其表述的专业性和水平不是一般的差劲,而是提不起来的差劲)。
当然,这只是根据CRETE先生的观点得出的结论(有细节问题我还要与CRETE先生探讨)。希望各界专家高手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人民大学的招生规则最权威的解释是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哪怕是再奇葩的解释。我们恳请人民大学说明是否认可CRETE的解释?同时人民大学能否再出一次新的解释。同时也希望人民大学加强招生办员工专业素质和工作作风的培训。
请读CRETE先生的原文:
-----------------------------------------------------
CRETE:RUC招办与兔子妈妈疑惑的症结在“分数清还是专业清”!
(2014-07-17
11:44:20)
(晨雾老师的纸条,刚刚看到,抱歉!)
兔子妈妈的做法必须点个赞,只有这样才会让高考愈来愈公平。晨雾老师的做法更得点个赞,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人大的做法也得点个赞,无论是精通招生录取系统技术设计的李向前,还是多岗位锻炼临危受命的王鹏,敢于公开接受监督,亮家底,值得称赞。
但是,两次公告还未讲明白,也是困扰我们招生圈的一个大问号?因为李向前是设置专业级差方面的行家,人大也是真正几所仍然坚持使用专业级差进行录取的高校。(专业级差有其存在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时间可参考北大秦春华主任的博客)
首先,这个录取结果没有问题,符合人大向省级招办录取之前提交的录取政策,目前的高招录取结果确认环节需要两个步骤,1是学校录取系统端口计算机分档,并向教育部远程数据端提交录取数据,2是省级招生考试院录检组审核校验,通过后录结。其中,在第一个步骤里面,学校录取考生的专业,会标注明“拟录取为??专业”,因为具体的专业复核权在省级招生办录检组现场校核。只有经过省级招生办录检组审核后,系统才会最终形成完整数据环,并取消高校及省级招生办录检组调整专业的权限,录取结果封存,即俗称的“录结”。以上步骤教育部纪检组会有完整的计算机轨迹审查。
那么,人大在内蒙古录取这个案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也简单看了晨雾老师博客里面一位专家张老师试着回答的文章,说的很全面,其中涉及目前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录取系统的设计,即分数优先、专业优先有些方面试着做些补充:
一、分数优先,容易理解,俗语讲的“分数清”,就是按照分数(高校可以自行确定是总分,还是实考分)顺序录取,进而也就没有“专业级差”产生的条件,此处略去。
二、专业优先,俗话讲的“专业清”,是优先保证专业录取满额,这里的核心是“专业”,检索条件是“专业”。
三、专业级差,既然要突出专业志愿,则要在专业志愿顺序上加以区分,由此才产生了“专业级差”,这也提醒我们,专业级差是与专业优先,即俗话讲的“专业清”共生的。人大招生办在这个环节设置了专业级差,无论是设置为1、2、3分,均没有问题,
言及此,学计算机的人士可能就要会心一笑了,既然“专业优先”,核心是专业,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则必须有个检索的顺序,即先检索哪个专业?这个在目前的录取系统里面有需要高校自行设定的功能,因此,由于计划专业之间有了先后检索的顺序,则录取结果就会出现不同。问题的实质在于“专业清”的核心是按照专业顺序分档录取。(某种意义上,性质有点类似北京过去实施的院校志愿填报中的非平行志愿填报)
推及这个案例,人大设置的专业顺序可能是:F3-B9-E8-B6-D5
F3-B9-E8这三步,没有问题。
到检索B6时,“专业级差”的作用出现了,假设专业级差设置为2,且人大是等值排列。因兔子妈妈提供的数据只有3个专业志愿,则原来632的考生,其检索分数为“632-2-2-2=626”,原来623的考生,其分数为“623-2-2-2=617”,而原来622的考生,其分数仍为622。结果在B6专业的排序上,第一名是626分,第二名是622分,第三名是617分,则检索分数为626,实际分数为632的考生被B6专业录取。
而检索最后一个专业D5时,同上,原考分623考生始终比622考生高一分。计算机自动分档至623考生,录取为D5专业。至此622考生退档,录取结束。
因此,这一问题的核心是高校录取选择“专业清”还是“分数清”,症结则在“专业被检索的顺序”。
兔子妈妈询的“专业调剂的时间节点“是贯穿录取全过程的。
信息来源:2014-07-17 新浪博客 CRETE
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cd65350102uxa9.html
补充:
读完了CRETE先生的文章,晨雾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这次讨论引来了不少专家参与。其中赵京老师的观点与CRETE先生的观点有点接近:
计桥赵京
7月14日
20:41
兔子妈妈的疑惑是622分的学生为什么会被退档。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这里没有违规操作。这个时候,人大没有人有胆量做违规的事情。
作为一个考生,可能考虑的都是录取规则。
想的比较少的是退档规则。
现在专业分配是计算机完成的。
为了实现计算机分配专业,不但要给出清晰的录取规则,还要给出退档规则。
我们来考虑一下这六个人,如果退档,最可能会退那个学生的档案。答案是,专业不服从调剂的。
但是是不是首先就退不服从调剂的学生?
也不完全,这个时候也要考虑分数,
和分差。
在专业录取的过程中,现在不是简单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录取。而是在多次录取的过程中,计算机会计算出每个学生退档的权重,那个权重最大的学生,就会被退档。
这里622分的学生就是退档权重最大的学生。
人大的答复是错误的。不要以为招办的人最了解这些规则。最了解这些规则的是实现这些规则的程序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