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综合报道:
教育部派出工作组督办替考加分事件
晨雾 /
转帖
北京青年报:
教育部昨天通报高考替考和体育加分事件调查结果
河南查明高考替考枪手11人

供图/CFP
导读: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的河南祁县、通许县的高考替考案件,教育部通报,查明替考事件涉案人员共计35人:被替考考生10人,枪手11人,包括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另外中介3人,涉嫌舞弊考务人员9人,其他相关人员2人。
昨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河南等地的替考案件以及河南、辽宁个别中学高考体育加分人数过多问题进行了通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已经分别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辽宁以及替考涉及到的湖北等地方指导督促查办工作。
替考生将被取消学籍
目前,教育部已经责成有关高校对于在校大学生枪手在查清事实之后,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一律开除学籍。对于被替考考生,教育部已要求河南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停止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对于教育系统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理,进行党纪政纪的处分,直至开除公职。同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相关规定,对有关的负责人要实行严肃的问责,涉嫌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续梅强调,对于参与舞弊的考生要“何时查实何时处理”,在报名阶段发现的,要取消报考的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在入学后发现的,要取消录取资格或者是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并且由学校予以知会。
高考特长生入大学须复核专业水平
关于河南、辽宁部分高中体育特长加分资格人数过多的问题,续梅表示,教育部已经要求河南、辽宁进行认真的调查,对于举报反映高考加分存在问题的,将进行彻查,绝不姑息。根据调查结果,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教育部要求高校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生录取结果的监督检查,开展入学专业测试的复核;在复核中不达标的学生,一律不予学籍注册;已经注册学籍的,要坚决予以取消,对相关责任人实行倒查追责。
续梅透露,下一步,教育部还将研究和制定进一步减少和清理高考加分的政策,重点是要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
首次要求校长亲自签发录取通知书
当前,2014年高考工作进入招生录取阶段。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还将采取五项措施以维护今年高校招生的公平和公正。
首先是督促河南、辽宁等教育部门和有关的高校,继续严肃查处有关案件,严厉打击各类替考加分资格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其次是开通24小时举报电话,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和媒体进行通报,“举报一起调查一起,查实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公开一起。”续梅表示。
在加强高校的录取工作管理方面,今年教育部实施了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的办法。为了建立高校招生责任制和问责制,今年教育部首次要求高校建立校长作为高校法人代表签发录取通知书的制度,也就是说,录取通知书除了要盖公章之外,还要有校长的签名,由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最近,教育部直属高校已经向教育部报送了2014年录取通知书签发人的名单,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全部由一把手校长签发,各高校签发人的名单已在教育部网站公布。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工作的要求,及时公布所属高校录取通知书的签发人名单。
此外,教育部近期还将组成若干督察组分赴有关地方开展督察,继续深化和加强“点招”问题、自主选拔录取等特殊类型招生的专项治理,加强对招生计划、录取管理、高考加分和信息公开等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文/本报记者
董鑫
相关新闻
“量身定制”赛事
武术成加分“注水点”
在河南74名考生体育加分事件中,已有53人放弃加分资格,另外发现5名疑似有问题的加分考生。人们不禁追问:这些投机者到底利用了高考体育加分的哪些漏洞?这些漏洞又该如何弥补以防乱象重演?
制度漏洞不补
“注水”加分难消
记者连日采访发现,可能被利用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漏洞,主要集中在一些冷门项目、集体项目和武术等测评主观性较强的项目。漯河市高级中学体育加分事件中,武术项目就是最大的“注水孔”。
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800人参赛,最终“量产”了445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而举办这项赛事的河南省新乡市,全市110人参赛100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其中,80余人获得今年高考体育加分。
赛事设置存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整个赛事设置200多个组,每组参赛人数不超过10人,很多甚至只有四五个,而每组前三名就有资格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赛事中很多项目几乎没听说过,如太平捶拳、串捶拳、黑虎通背刀等。
为高考拿证加分学生“量身定制”赛事
郑州一位考生家长打电话告诉记者,曾有人动员他为孩子办个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新乡市武术协会主席阎志国说,当地学校确实会组织学生参加武术比赛。“学生跟学校签协议,每人一万多培训费,学校从外面请武术教练,一个星期三四节课,暑假再突击训练20多天就可以参加比赛。”
他同时坦承,按正常来说,一场武术比赛不应该设置那么多项目。“河南武术门派比较多,可能是出于弘扬传统武术的需要。”
“说白了,就是为了给高考拿证的人办的比赛。”河南济源一家武校的校长则直道玄机。
“瘦身”难堵漏洞
体育加分制度需重塑
教育部2010年制定“瘦身”版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并于今年全面实施。加分项目仅剩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8项。
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一位体育老师告诉记者,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的二级运动员申报也存在一定的模糊空间,只要团队拿到名次,一些水平不高的替补队员同样可以凭借团体成绩申报二级运动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说,现有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破坏高考的公平。可以探索全新的能实现素质教育初衷的加分机制,比如,由独立机构做出加分,而不直接加到高考总分上,由高校自主决定是否承认等。文/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信息来源:2014-07-09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7/09/content_71941.htm?div=-1
京华时报:
教育部派出工作组督办替考加分事件
河南替考案共涉35人
多名公职人员被撤职降级
京华时报讯
昨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河南等地的替考案件以及河南、辽宁个别中学高考体育加分人数过多问题进行了通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已经分别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辽宁以及替考涉及的湖北等地方指导督促查办工作。教育部再次重申,对高考替考、滥加分等案件要一查到底,对涉案人员一个不漏、零容忍。
目前,河南省杞县、通许县高考替考舞弊案件已基本查清,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河南替考案
涉案35人其中枪手11名
经查明,今年5月,高考替考中介王彬彬(已归案)、张选力(正在追捕中)在武汉部分高校组织枪手,在杞县、通许县联系被替考考生家长,并收取数额不等的费用,与个别考务工作人员串通,进行替考作弊。被替考生共10人(杞县、通许县各5人,其中3人参加了3场考试后,被监考发现取消考试资格),涉及替考“枪手”11人(有2名枪手为同一名考生替考)。公安机关共调查询问110人,移交相关部门党政纪处理75人,其中立案侦查9人,刑事拘留5人。
目前,河南省对10名被替考考生,给予取消各科次考试成绩、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涉案的11名替考枪手,已上报教育部,建议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对教育系统内相关涉案人员,充当牵线人的5名工作人员开除公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给予主动交代配合的8名教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对没有尽到职责,造成完成替考的45名监考老师,给予记过处分。对被替考考生5名担任领导职务的家长给予撤销职务处分,5名一般公职人员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大同中学校长和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通许县第一高中校长给予撤职处分。对杞县高招办主任和通许县高招办主任、通许县城关镇下洼学校校长给予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对负主要领导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局长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杞县、通许县分管县领导和开封市招办主任等3名处级干部给予党内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其中开封市招办主任被免职。
体育特长生
开展入学专业测试复核
关于河南、辽宁部分高中体育特长加分资格人数过多问题,续梅表示,教育部已要求河南、辽宁认真调查,对举报反映高考加分存在问题的将进行彻查,绝不姑息;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教育部还要求高校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生录取结果的监督检查,开展入学专业测试复核。对于在复核中不达标的学生,一律不予学籍注册;已经注册学籍的,坚决予以取消,对相关责任人,实行倒查追责。
下一步,教育部将研究制定进一步减少和清理高考加分的政策,重点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
监督与惩戒
5项措施维护高招公平
续梅说:“教育部再次重申,对高考替考、滥加分等案件要一查到底,对涉案人员一个不漏、零容忍;对参与舞弊考生何时查实何时处理,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并由学校予以追回。”
教育部将采取5项措施以维护今年高校招生的公平和公正。
首先督促河南、辽宁等教育部门和有关的高校,继续严肃查处有关案件,严厉打击各类替考加分资格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
其次开通24小时举报
电话,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和媒体进行通报,该举报电话为:(010)66092315/66093315。实行举报一起、调查一起,查实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公开一起,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和媒体通报。
第三实施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的办法,由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切实把好招生录取关。
第四继续深化“点招”问题专项治理,加强自主选拔录取等特殊类型招生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招生计划、录取管理、高考加分和信息公开等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出台高校招生违规处理办法,适用于今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记者郭莹
信息来源:2014-07-09
《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7/09/content_10406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