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高考高分段攀升 命题方式将推动课改

(2014-07-01 18:09:52)
标签:

教育

上线率

考生

文科

理科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北京高考高分段攀升 命题方式将推动课改

 

晨雾 / 转帖

 

北京高考高分段攀升 <wbr>命题方式将推动课改
部分省份2014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图/CFP

 

  2014年高考分数日前出炉。今年北京市文史类总分在650分以上(不含加分)的考生270人,理工类有2046人。从东城、海淀、丰台、朝阳和石景山区五城区的统计看,海淀、朝阳区表示,今年各批次上线率均高于去年;东城、朝阳本科率均在90%以上。丰台、石景山本科上线率也在80%以上。

 

  多数区本科上线学生超八成

 

  东城区教委介绍,自2010年区划调整以来,2014年已是东城区连续第四年一本率保持六成,本科率达到九成,600分以上考生占全体考生的三分之一。

 

  朝阳区教委也表示,今年该区高考成绩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本科上线率高位攀升,连续实现了九成以上学生达到本科录取线,近半数学生达到一批本科录取线。

 

  石景山区今年文科本科上线率达到94.5%,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理科本科上线率83.2%,总体本科上线率达到86.9%。丰台区今年500分以上的考生接近60%600分以上的考生达到了16%。一本上线率达到42%,其中,理科一本上线率达到46%。文理科本科上线率均达到82%

 

  海淀区教委表示,今年该区的文科、理科各批次上线率较2013年全面提升。文科的高分段,65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市的48%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市的37%;理科方面,70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市的55%65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市的49%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市的41%

 

  “名校”高考成绩再次攀升

 

  今年一些“名校”的高考成绩依旧突出。

 

  清华附中包揽了多项“第一”:该校孙一先(704分)获北京市文科头名;理科生王悦以投档分726分获北京市加分后的第一名。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李木子(679分)获朝阳区文科头名。

 

  北京二中今年继续保持文理科100%一本上线率,理科600分以上学生达82%,文科600分以上学生为100%。东直门中学今年高考一本上线率100%。文科有2/3考生超过600分。理科四成以上的考生成绩超过600分。北京十二中700分以上4人,理科最高分为712分,进入北京市前十名,文科最高分为684分。石景山区的文、理状元均出现在北京九中,理科生王璐获得682分,文科生山雯雯获得656分。

 

  ■ 分析

  高考试卷没出怪题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臧铁军表示,今年高考试卷命题没有偏题、难题、怪题,试题考查的均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这种命题方式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东城区研修学院副院长马福贵表示,自区划整合以来,东城区已经连续五年高考成绩处于高位稳步发展阶段。每年都有几个百分点的上升。

 

  对于未来发展的趋势,马福贵坦承,今后想要在此基础上再有进一步提高,就要针对一些细节的问题进行攻克。“难度会很大,但我们有决心再进一步提高。”

 

  马福贵认为,北京这几年总体招生率是稳定的,所以今年北京高考总体情况是平稳的,“透露了课改的信息,同时保证了成绩的稳定和发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信息来源:2014-06-30《新京报》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html/2014-06/30/content_520561.htm?div=0

 

 

------------------------------------------------------

 

晨雾老师,赵京老师大型准高三家长讲座预告(简版)

 

时间:201476日上午830--1200          

地点:地质礼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

对象:15届考生家长

电话预约: 010-82397716 / 17,其他预约方式详见通知。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dpj.html

欢迎各位14届家长推荐15届家长参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