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加分 全国瘦身

(2014-05-28 17:52:19)
标签:

报名电话

新语

体育

广东

省份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高考加分 全国瘦身

加分项目大幅缩减、分值降低,思想品德加分引争议

 

晨雾 / 转帖

 

  本报北京527日电 记者从各地教育考试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正式对外公布高考加分新政。

 

  今年的高考加分集体“瘦身”,调整主要集中在奥赛、科技竞赛、体育等的项目大幅缩减和加分分值普遍降低上。

 

  例如广东高考加分项目将从原来的23个锐减至6个,加分分值也由原来的20分,统一规范为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陕西则将原来竞赛、体育等方面的加分政策全部取消,改为优先录取。

 

  与此同时,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省份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项目,有的地区最高可奖励加20分,引起社会热议。

 

  以今年首次将见义勇为列为加分项的山东省为例,受市级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表彰的,可加10分投档;受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可加2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有网友表示,见义勇为等思想品德加分衡量标准主观、容易暗箱操作,因而对其会否影响高考公平、公正仍有疑虑。

 

截至发稿时,天津、云南仍未对外公布今年的高考加分政策。

 

(点击表格可看放大原图)

高考加分 <wbr>全国瘦身
 

人民日报 》( 20140528   13 版)

 

信息来源:2014-05-28《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5/28/nw.D110000renmrb_20140528_1-13.htm

 

201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当道德用分数丈量(新语)

 

  从加10分到加20分不等,尽管“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被列入高考加分项目并非今年首创,但在各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瘦身、多项高考加分项目纷纷下马的背景下,这项老政策在2014年高考季中又成了新话题。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关注与争论中,公众对于政策的质疑与担忧,远远压过了声援与叫好,甚至还有网友发出了“思想品德比奥数更该退出高考加分”的激烈言辞。

 

  缘何如此,耐人寻味。

 

  是在否认德行的重要性吗?显然不是。尽管有不少人发出“高考岂是‘举孝廉’”的感慨,但从“德智体美劳”到“德行兼备”,多年来,德育为先的观念早已经在教育领域深入人心,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目标。而近年来,有关道德力式微的讨论,以及各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更是使得“在孩子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成为每位家长、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那么,公众究竟为何对这项政策泼冷水呢?仔细想想看,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其一,见义勇为也好、助人为乐也罢,本是高尚道德的自然外化,而非带有目的性的有意为之。将道德与分数“一锅烩”,多少让道德染上了一丝功利的色彩;其二,品德之高下很难有统一具体的丈量标准。一旦缺乏令人信服的标准,如何认定就成为公众对于该项政策公正与公平性的最大担忧;其三,长期以来,在一些地区出现的高考加分乱象,使得公众对于其中可能掺杂的权力寻租,仍心有余悸。

 

  回到道德加分来说,切实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这个角度说,应为这项政策鼓与呼。但同时,必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建立健全一整套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尽可能压缩人为操作与权力寻租的空间。同时,加大全程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严格的问责机制,加大对徇私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从而实现程序上的公平。

 

  从长远来看,更应加强过程考量,将德行的考量作为高中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注重考察的长期性与过程性,从而实现让孩子们真正将道德内化于心的目标。从当前来看,在切实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通过高考加分来鼓励道德、唤醒道德,也还有很多细节要做好。

 

赵婀娜

 

人民日报 》( 20140528   13 版)

 

信息来源:2014-05-28《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5/28/nw.D110000renmrb_20140528_2-13.htm

 

2014年5月28日南方日报:

高考改革方向与“品德加分”之争

  

   

 

    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继“英语拟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此项加分政策提出质疑。

 

    对于这些质疑,教育部相关人员解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在高考的加分项目中一直存在,并不是今年新增加的项目,相反,在一些省份,这些加分政策已被陆续撤销。也就是说,就改革方向而言,“思想品德”加分项目并非越来越突出,而是逐渐式微,只是在各地加分项目普遍“大瘦身”的背景下才显得突出。截至目前,31个省市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此轮高考加分政策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科技类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其中,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开始取消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锱铢必较,是人们对于此轮各省高考加分调整最直观的感受,正因此,品德加分项目才会如此引发关注。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近年来每年都有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由于是“千万人走独木桥”,往往1分之差,就会改变很多考生的命运。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初衷是弥补分数这一单一录取标准的不足。但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其公平性受到公众质疑。2010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同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14年高考中开始执行新加分政策。加分项目普遍瘦身的主要原因正是为规避这些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力图治理加分泛滥和加分腐败现象。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都要求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让政府在考试、招生中扮演宏观管理者的角色,不能参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决定学校的招生。无疑,清理高考加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决定》同时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应该指向“多位一体”:让统一高考成绩从唯一标准变为“标准之一”;让高中学习过程与高考“挂钩”,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成绩;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新高考从“以分取人”的终结性评价到因材选人的过程性评价,将促进高校因材施教,以事实上的公平取代现行机制形式上的公平,同时优化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这种改革的路程可能是漫长的,但方向是明确的。此次品德加分所引发的争议,事实上也与改革所应坚定的方向密不可分。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也是社会各方所大力倡导的精神力量,关键是这种素质应该逐渐演变为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给予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自我修炼。但难点就在于,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平高低恐怕难以量化为一个加分的标准。

 

高考是一座独木桥,挤过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但在未来,我们可以期盼这座桥可以因人而设,也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座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探索改革之路的脚步应该越来越坚定。

 

信息来源:2014-05-28《南方日报》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4-05/28/content_7309084.htm

 

-------------------------------------

 

晨雾2015高考(自主招生)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讲座时间: 201461-2日(假日)上午 9:00,下午13:30

讲座地点: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共4个场所

报名电话:64061856(东城),66127087(西城),84888088(朝阳),62610909(海淀)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cz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