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招生300人 100%拿奖学金

标签:
寄给学习经验放松心情全国在一起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招生300人 100%拿奖学金
晨雾 / 转帖
新浪教育讯 近日,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招生处处长王淑英做客新浪教育,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以及2014年在内地招生的计划与政策。(本文后附有访谈实录)
今年国内招生名额为300人 参加统招提前批次录取
香港中文大学2014年将通过高考统招,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300名应届考生。校方不设面试环节,不接受网络报名。考生提前批次报考,提前批次只招收第一志愿考生。报考香港中文大学的高考考生,英语成绩要求达到120分以上。
据香港中文大学招生处王淑英处长介绍,学校今年将在北京招收5名文科考生,14名理科考生。19个名额当中将有4个奖学金名额提供给文理科生各2人。香港中文大学2014年在上海、河南的招生名额均为13个。截止发稿前,香港中文大学只确定了以上三个省份的招生名额。
入学前两年无条件拿奖学金
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入学前两年成绩上无条件拿奖学金。从第三年开始,基本要求为学生的平均分达到75%,例如单科150分满分作为基础,必须考到130分以上。学校将允许学生继续拿奖学金。
任教教授中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奖人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研究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因此,香港中文大学对师资的配备尤为重视。学校拥有多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任教教师,是香港众所大学中拥有诺贝尔获奖人最多的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除了教授在大讲堂授课之外,还有助教辅助教学,形式有小组导修、小班上课等等。上课时教授讲的内容,学生在吸收后,如需要提问解惑便可在小组导修时或是实验室中,由助教进行讲解。
教育政策“两文三语”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校理念是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因此校方施行两文三语的教育政策。其字面意思为教学的语言,两文是中文和英文,三语包括广东话、普通话、还有英语。具体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据招生处处长王淑英介绍,校方日常的通告都以双语形式呈现,既有英语,也有中文。多语言环境下受教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多元的国际文化。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创校理念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文化。
信息来源:2014-04-28 新浪教育 / 高考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4-04-28/2154416632.shtml
附:香港中文大学招生处处长王淑英做客新浪教育访谈实录:
香港中文大学采取“两文三语”的教育政策
新浪教育讯 2014年高考[微博]即将拉开大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4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有何变化?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招生处处长王淑英做客新浪,在线解读2014年报考香港中文大学各类政策并解答考生疑问。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目前您所关注的是新浪教育频道。
2014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为了方便广大考生能够更多的了解院校信息,我们新浪网教育频道为大家推出的高考大讲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我们共同关注的高校是香港中文大学,今天做客新浪访谈间的嘉宾是来自于香港中文大学招生处的处长,也是社会学系的教授王淑英王教授。王教授您好,首先跟新浪网的网友打声招呼。
王淑英:各位新浪网友好,我经常看新浪网,我也在你们的网站里得到很多关于中国各方面的讯息,我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里跟网友有这么一个交流的机会,主持人,谢谢,你好。
主持人:也欢迎您王教授,在开场之前跟您聊的比较久。虽然您是第一次来,但每一年香港中文大学都会做客新浪和大家分享招生的信息,开始之前,您很动情地跟我说到,我们很关注招生情况,到这里来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是因为在我心中觉得高考的确是对于全国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最公平、公正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想把这个资讯做到更好。在这里我们也对您说一声感谢。
谈到香港中文大学,我们都很了解它,因为我们都知道它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是香港第二所大学,也是唯一的书院联邦制的高校。但是因为每一年报考的学生都是新生,请以您的角度再为我们介绍一下香港中文大学的整体情况。
王淑英:刚刚主持人介绍了中大很重要的一面,1963年成立。1963年以前,香港中文大学原来是三个办高等教育的书院,香港中文大学有书院的制度,是香港中文大学其中一个最特别的地方。
香港中文大学采取“两文三语”的教育政策
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书院办学背景,因为当时香港中文大学在成立以前,这三个书院的创办人都有一个非常崇高的理念,觉得要在中国人的土地上面办一所中国人的大学,但是中国人的大学就是文化上面的,还有在传统里面的。中国人的教育里面,应该保全的东西。因为它位处香港,是中西交流的,当时在香港有一段时期是英国的殖民地,也有中西交流很重要的一个使命。所以,中文大学创校有一个非常崇高的理念,就是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落实到大学教育的政策里面,其中一个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我们采取两文三语,两文三语在香港中文大学怎么理解呢?教学的语言,包括整个大学每天日常从大学给学生发出的通告,都是双语的,既有英语,也有中文。我们经过那么多年发现,首先双语教学的政策,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一般来说中英文掌握得不错。特别是现在中国在亚洲地区,在世界上,慢慢地位很重要,所以双语装备很重要。不光是语言上,我对网友学生也讲一句,将来的大学生双语的装备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之一。还有跨文化的接触,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跨文化以外,包括我们的学生,在中文大学的校园里,每年都有几百个外地来的国际学生,不包括中国大陆的学生,通过跨文化跟国际学生的交流,他们也从非正式交流里面品尝一下跟自己国家文化不一样的学生带来的跨文化的学习经验。这一点也是蛮重要的。
港中大是香港众所大学里面拿到诺贝尔奖任教最多的一个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特别要讲一下师资,大家知道上了大学以后,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研究占了很重要的部分。你请来世界上在某一个研究领域里面是一个有名的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出色的,我们非常看重这些教授,也影响了他们教学方面对我们学生的提魁。中文大学的师资很好,我们是香港众所大学里面拿到诺贝尔奖得奖人任教最多的一个大学。我们经济学系就有两个诺贝尔奖的得奖人。我们也有两位教授物理学的诺贝尔得奖人。大家可能都忘了港中大前任校长高锟教授,他也是2009年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我们的师资配备的非常好。
主持人:师资力量非常雄厚。
王淑英:应该这样说,整个学习经验通过书院制,通过优秀的师资队伍。
还有一点,大家也许可以到网站上点击一下,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校园。我们有一句话,看山有山,看水有水,一年四季分明。特别是现在春天的时候,我们是繁花点点,非常漂亮。主持人好像去过。
主持人:我去过。而且咱们那儿的交通非常便利。
王淑英:刚好在香港地铁的旁边,就有一个大学站,从这个大学站到城里面,大概走4站、5站。
主持人:很近。
王淑英:往深圳走又是4站、5站,很方便。我也是常常两边走,又可以去深圳,又可以到城里面去,非常方便。
主持人:我们学校的确是这样,无论从我们的师资力量方面来说,还是我们的校园环境来说,都是很吸引我们考生的。谈到这里,我们每次在报考一个学校的时候很在乎的首先是这个学校的整体排名,我们学校顾名思义大家都看得到,很厉害。还有一个关注点,这个学校里面整个学科的排名情况,或者是优势学科有哪些,也都是我们报考的时候需要很有针对性去了解的。谈到优势学科,每个人了解的程度也不太一样,也没有很全面,王教授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我们优势学科的整体情况?
王淑英:随着整个世界对经济活动,金融成了国家、社会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的商学院[微博]课程提供方面非常优秀,是整个香港众所大学里第一所大学开展综合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学位课程,商学院里除了综合性的工商管理以外,有一个环球商业学,这个环球商业学,现在大家都在讲贸易,讲工商管理,不能光是看到自己的社会、自己的国家,环球商业学,我们在香港本地的学生都叫它星级的学系。近年我们也增加了几个非常重要,而且收生来源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是国际贸易与中国企业,它也是在商学院里面,是前几年开展的新一个课程学科,也是提供給本科生的。另外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学科就是环球经济与金融,2009年金融危机,大家觉得你有经济的理论,你也有工商管理,但是对金融这一块,尤其是金融现在已经是一个环球性的重要课题,而且活动很集中,大学也开展了环球经济与金融,结合了经济理论、经济原理加上金融这一块。环球金融含有国际贸易,还有环球商业学,我们学生报这三个课程,中间都有一个学期到两个学期不等的时间到国外去上课,跟其他在那一个大学里面的也是专门修这一门课的学生一块儿上课。他们其中有一批到丹麦的哥本哈根的商业学校,还有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这个课程我们是合作开办的,我们的学生到那边上课,他们的学生也到香港中文大学。
主持人:像交换生一样?
王淑英:不光是交换,专门是学这一个学科本科的学生,大家互相在一个地方上课,他们去丹麦、美国的时候,也跟这些学生一块儿上课,他们也来港中大一块儿上课。不光是交流的问题,而且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无论将来他们的网络,或者是他们一块儿学习,都是录取最好的学生,也是其中最有教育交流成果的一个课程之一。
不光商学院星级的课程很多,港中大文史哲起家,其中一个书院叫新亚书院,创办这个书院是钱穆先生创办的,海内外都知道钱穆先生,很出名的历史学家。在香港本地也招了非常非常好的学生,念这三个学系。
另外比较好的是数学系跟物理系,数学系我们每年派出去参加国际竞赛,比如奥林匹克竞赛,往往都拿着非常好的成绩回来。大家知道我们的数学系也有邱成桐老师,他原来是哈佛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在中大成立了数学研究所,也是数学系的教授。物理系有杨振宁教授,他一把年纪,但是他常常还是跟我们物理系的学生聊天,给他们一些要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在物理学里面应该多开阔自己的思路。在理学院方面,物理系跟数学系办得非常好。而且数学系现在还有一个特别的课程,叫数学精研,就是把最有兴趣、最有热情,对数学的热爱,还有他在高中成绩表现的非常好,可以申请“数学精研”。
香港中文大学坚持全人教育理念
主持人:谈到那么多学科,跟王教授聊起来,王教授真是侃侃而谈,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很大的优势。不难看出香港中文大学应该是一个很综合类的大学,并不能说某一个专业特别好,其实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很大的特色。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那么关注香港中文大学的原因。
王淑英:现在大学有两个发展的潮流,一个就是像香港中文大学这种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另外一种就是非常专注发展博雅教育的,我们叫它博雅大学,就是专门搞博雅教育的。我们搞不搞呢?我们也要搞,我们就通过香港中文大学的九个书院,我们提出博雅教育模式,我们还有大学的通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经验很丰富,大学四年在成长过程中很宝贵,青春岁月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往后无论开展你的事业,你有家庭,往后你怎么走下去,这四年很宝贵的青春岁月还是应该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所以在学习的经验上面,应该是全面一点的。所以,港中大非常强调这种全人教育理念。
主持人:港中大不仅重视的是整个研究型的学术,其实还很重视素质型的教育。
王淑英:所以大学和校友对书院制度一直非常支持,不设立书院,资源就可放到学系,放到课程的专注上。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尤其是未来的大学生,光拿到最高分数来了以后,但毕竟往后到社会去工作,毕竟已经不是个人去考试的表现,还要跟人家沟通,很多时候还要独立去解决问题,还有你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全球性的很多其它可能没有你那么幸福的人的关注、关爱,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四年大学我们还是坚持这么一种全人教育。
主持人:之前做访问的时候,有一件事情,使我对香港中文大学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是属于严进松出,而国外是松进严出。香港中文大学我们了解是属于严进严出的大学,对于我们学生在这四年当中的学习过程,包括我们出去以后的情况都把控得非常严格,这是我们所了解的整体情况。
王淑英:严进严出对,但不是全对。为什么不是全对呢?严进是肯定对的,因为毕竟我们还是竞争比较厉害。但是严进了以后,因为你有这么一个实力才能考进香港中文大学。进去以后的学生,并不存在在高中的时候,哎呀,我考不上,我不及格,不能这样子。港中大除了老师在大讲堂授课之外,我们还有助教,小组导修、小班上课等等。听完课后,每周还有一些时间,我们的助教,十几个小组导修,念工科的也有这种小组,有什么好处呢?上课的时候教授讲的,因为你没有时间提出你的问题,中国人上课还是比较安静的,害羞,不好意思,就在那个小组导修的时候,或者是实验室的时候,这个助教就会给他讲解,比如他上课的时候的问题,或者在小组导修的时候就会发表他自己的见地、想法。港中大都是这样一种上课的形式。
主持人:这个模式跟大陆的学校不太一样,因为一般我们大班上课比较多,上完课以后老师就有自己的事情去做,有的时候你要特意去找老师,特别辅导的话,也不是特别现实。
王淑英:有时是通过小组导修以后更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不光是提出问题,不光是学业上的问题,有时该聊一下学业外的问题。在大学里面这种导修教育很重要。书院里有很多学生活动,有很多同学严进以后,进到大学以后,就觉得大解放,我要参加这个活动,参加那个活动,这是好事情。为什么?因为他参加活动的时候发现他有另外一些才能,如领袖的才能,年轻人觉得特别感到能动员人家来帮忙,去实现这个活动,便很有满足感。
通过书院,通过这种上课的模式,港中大的学生太热衷于搞这些学生活动,我有时要提一下他们,考试了,要念书。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不是太宽出,但是要进了以后不出,即不能走出校门很难。
举个例子,从内地来的内地生在港中大,我们明白他第一年、第二年有一种调整的过渡期,有适应的过程。第二年他学业上的成绩,我们不是给他们很大的压力。比如拿奖学金来讲,我们就会第三年开始,对他们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是他的平均分达到75%,我们就让他继续拿我们的奖学金。但是第一、第二年根本没有这个要求,还是拿奖学金。
主持人:很有人性化。
王淑英:对,我们非常明白,因为他千里迢迢来到香港。包括一来到香港,我们有内地生的学生会,去帮助他们。香港中文大学是第一所香港的大学成立内地生的学生会,他们现在已经搞得非常成熟,每次有内地来学生,他们都组织起来,向他们介绍香港,介绍学习生活。二年级的同学做一年级同学的学长,三年级也做一年级的学长。学长是什么意思?全年的学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明白、不理解的,他可以跟这个内地生的学长进行沟通,比如我想买一台电脑,因为在港中大每年都会有很大折扣的电脑给学生,是到城里买一部减价的电脑,还是在港中大减价让学生买。这是一件小事情,但是立刻有人给他出点意见,心里很踏实。家里有妈妈,出来还有一个学长可以依靠,还是不错的。很多学生第三年、第四年甚至不太思考四年毕业以后是应该考研[微博]还是找一个工作?大家知道在香港四年毕业以后,特区政府还让他们留在香港12个月,他们可以实习,可以去找一个工作,也可以继续去念书。
主持人:无论香港这个地区的政府,还是香港中文大学,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非常人性化的,这一点让我们很感动,也替大陆的家长[微博]们把心放下了。
其实今天跟您聊特别多的都是在我们学校整个学习的情况,包括我们学校的整体情况,现在我们把话题拉到今天访谈的重点,就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招生的计划还有政策方面的内容。今天来的时候也问过您,咱们的计划都已经出了,在这里您给我们分享一下今年的招生计划,全国招生总共名额是多少人?
港中大2014在国内招生名额为31个省市自治区招300人
王淑英:港中大今年在国内招生,我们的名额是31个省市自治区招300个。我们通过国家高考[微博]来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我们是属于提前批次的大学。对港中大有兴趣的考生,只需要通过高考在填志愿的时候,你的第一志愿就是填香港中文大学,我们基本不考虑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我们是提前批,提前批就是我们的300个名额都满了,你可以立刻放到第一批次的大学里,你们有机会在第一批次的大学里被录取,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要有任何误解。我们没有面试,我们不设立任何在网上报名,直接通过咱们国家高考填志愿,无论你是北京的学生出分以前的填,还是其它省市是出分以后去填,都不要紧,反正我们都是通过提前批次填第一志愿去考香港中文大学。但是任何省市自治区,如果有有很出色的考生,虽然我们有300个名额,我们还是有一个预留机动名额,我们就按当年生源的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我讲一下北京的名额,今年是19个,5名是文史类,14名是理工类。其中19名里有4名是带奖学金,两文两理。
主持人:谈到我们报名的情况,对于北京的考生我们都已经知道了19个名额,再代表两个地区问您一下,关于上海的考生,我们的名额大概是多少?
王淑英:13个名额给上海。
主持人:另外一个地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生源大省河南,预留的名额是多少?
王淑英:河南我们也是给13个名额。
主持人:关于名额方面问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香港中文大学是用中英文授课,对于英语的成绩要求是不是会比较高一些?大概是多少分?
王淑英:如果150分满分作为基础,如果你要考香港中文大学,英语必须得考到120分以上。如果你要申请我们的奖学金,如果我们考虑给你颁发奖学金,必须考到130分以上。如果不申请奖学金,自费生就是120分以上就可以了。
主持人:对于报考我们学校的考生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整个比较接地气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住宿条件比较好,家长们也比较关心的一点是,我们到这个大学里来,到底怎么住?是住校内还是住校外?住校内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大概混班住还是一个班一个班集体住?
王淑英:住太重要了,念四年大学,特别是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第一,香港中文大学[微博]很重要的是对内地生,我们从来都是给他们最好的照顾。所以,首先住宿方面,来港中大四年都保证有住的宿位。香港中文大学的宿位是通过9个书院提供的,9个书院都拥有他们自己的宿舍。无论你最后进的哪一个书院,都保证有4年的宿舍。大部分的宿舍都是两个人一个房间。我们有四所旧的书院,有五所新的书院,新的书院现在盖起来以后,它的设计美伦美奂,有时觉得比我自己住的地方条件还好,因为很新。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照片,宿舍非常漂亮,大部分的房间都能看到港口,要不然就是对着非常壮观的绿色的山。住宿非常重要,四年保证有宿位给内地来的学生。
主持人:大陆的学生对住宿的要求都是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住在一起,咱们是以这种形式吗?
王淑英:不是,我们通过书院,有一句话,是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因为我们分书院的时候,尽量把不同学系、不同本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放在一个书院里面。这个理念很清楚,比如说我是属于物理系的,我在系里面学四年,认识四年都是我物理系的同学。但是我在书院里,我的同房可能是念工程、哲学。但是我隔壁的邻居可能念文学,另一个可能念新闻传播,接触面就广了。所以,我们宿舍里面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本科、不同背景,有一些我们专门安排他跟外国学生住在一起,这样他的英语可能就有很大提高。当然我们第一年也尽量不鼓励他们找内地学生同房,当然他们如果有这个要求,我们会尽量配合他的要求。无论如何,在宿舍里面五湖四海的同学都住在同一个书院,比如他们搞学生活动的时候,我自己感觉交流非常和谐,受到新的影响和熏陶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关于宿舍的描述完全就体现了王教授之前介绍的,我们的学校注重的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发展。
王淑英:我们强调全人教育。未来的大学生也应该需要一种软性的能力装备,沟通的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跟人家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的确,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肯定需要全方位的人才,非常非常好。
王淑英:如果我回到更年轻的时候,我一定还要考考香港中文大学。
关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咨询方式,在这里我就为大家播报一下,包括咨询方式其实有三个,第一,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第二,打电话,我们也特地为内地的学生设置了内地的联系方式,大家可以联系和咨询。还有新浪网的关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微博,大家也可以去关注。关于电话,我在这里先播报一下,稍后在文字实录方面也会有体现。内地电话13068470068、13068470069。电子邮件是ugmain@cuhk.edu.hk 。
关于微博,大家可以直接搜香港中文大学。里面不仅有招生处的情况,还有学生会,包括学院,都有自己的微博,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
王教授作为社会系的教授,大家都比较了解您,也知道您对于包括我们的性格方面、信心开导方面有很大经验,节目最后您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微博]分享一下,因为大家现在比较紧张,除了考生之外,家长们的心情好像更紧张一些。
王淑英:首先我想跟家长包括我们的学生讲一下,其实我非常理解你们现在的心情。因为我很久很久以前,当年我也有这么一个经历。老实说我在上高中的时候不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但是考试非常重要,因为我考过这个考试之后,我又可以继续海阔天空了,所以我还是很用功考这个试。
第一,考试不是一试定终生,现在已经完全不是这样子。很久以前我们觉得一个考试往后就决定了我一辈子,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是允许再有机会,再去奋斗,再去找这么一个提升自己机会的人。考试只是提供一个机会结构,一个相对来说比較公平、平等的机会结构,大家都是要考试,大家都是要花时间、花精力准备高考[微博]。但是我还是跟大家说,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机会结构去筛选我们的同学。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紧张,因为有时太紧张也会影响表现。
对家长来说也是这样,因为其实很难理解你们的孩子有多紧张,因为念了那么多年的书,他也要对自己负责任。因为很多学校的老师、同学都看着他在考试,应该让他们放松一下,就要让他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因为人在有很大压力的环境之下,最好的一面未必能够完全表现出来。所以,还是希望家长、学生能够放松一下,要知道不是一个考试就定了你的终生,以后还是有很多机会。所以,我们全力以赴,放松心情去应对高考就可以了。
主持人:特别感谢王教授今天做客新浪访谈间,和大家聊了那么多,让我们整体又了解了一下香港中文大学,也让我们知道了最新的招生政策以及招生计划,在这里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节目能够为大家带来很多很实用的信息。
感谢大家对新浪教育[微博]频道的关注与支持,更多关于高考类的资讯,记得咨询高考教育频道,在这里也跟大家说一个喜讯,刚刚来的时候王教授给了我一个册子,这个册子是有关于今年整个招生的情况,包括整个学校的介绍,以及后面还有一个光盘。在这里因为只有一份,大家可以在新浪微博上@我,或者是在我的私信里给我留言,我会第一时间把这个册子寄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新浪教育频道,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王淑英:再见,谢谢!
信息来源:2014-04-21 新浪教育 / 高考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4-04-21/1138415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