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志愿填报不妨“化繁为简”

(2014-04-24 16:52:12)
标签:

而是

信息量

每一名

不好

是我们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一本志愿填报不妨“化繁为简”

 

晨雾 / 转贴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史贞军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志愿填报非常重要,也比较复杂。经常有考生和家长追求技巧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但在时间和经验有限的情况下,考虑太多因素可能反而会丢掉最重要的部分,结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今年北京志愿设置有了变化,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在有限时间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帮助考生和家长做最后决定的重要技巧。经过分析今年政策调整,我认为填报一本志愿可适当“化繁为简”。

 

  所谓“繁”,原则上,考生要根据模拟考试等成绩、排名定位,考虑实际发挥情况,结合高考题目难易度、考生人数和分数、本科提前批次录取情况变化,以及特殊类招生录取情况、高校招生计划和调档比例调整、会不会出现大小年、有没有盲目填报、有没有扎堆填报的可能等因素,进行目标定位。所谓“简”,就是考生基于成绩现状和目标需要,适应新变化。

 

  执行“化繁为简”的策略基础,是北京志愿调整为“2+3”平行志愿组方式。其实最大变化是原有一志愿变为一志愿组A院校(简称一A志愿)之后,多了一志愿组B院校(简称一B志愿),但仍然保持高考前填报志愿。这使得以往经验在一本一志愿保持了有效性,只要相对修正即可。

 

  这样,“化繁为简”方法可以归纳为:考生先要思考如果不考虑2014年北京新政策调整,一本一志愿会怎么填报,对这个结果适当修正后作为一A志愿;再选一个合理的一B志愿;然后选择明确预留二志愿计划的或者往年一本一志愿没录取满且接收二志愿组的3个院校作为平行二志愿。这样简洁的三步,基本可帮助大多数考生填好5个一本院校志愿。

 

  对于上述“化繁为简”三步骤的每一步,考生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

 

  填报一A志愿时,原来一志愿怎么考虑,现在一A志愿就怎么考虑,只要适当修正,填报难度比以往实际降低了。以往一志愿的考虑方向,粗略来看有以下三大类型。

 

  一是已经有了一个理想的目标院校志愿。其实往年这部分考生比较纠结,但今年有了一B志愿,选好一B志愿可以“兜底”。

 

  二是没有单一目标但希望充分利用分数考入一个“更好”的学校。根据之前27个省区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一本录取的经验,大多数学校的一本录取线都会适当上浮。既然不是单一目标,由于北京今年实行平行志愿组方式,这部分考生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统计或排名时要留有余地。

 

  三是想报一个有绝对把握考入的学校并能选择理想专业。今年,这类考生更可以填报相应的目标学校,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入学后转专业政策的学校,即使录取不到理想专业,入学后努力学习,仍然有机会实现专业梦想。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个人情况,考生参考往年经验分析就行了。从上述三类分析可以看出,一A志愿填报其实没那么难。

 

  一B志愿是要利用好的额外“福利”。这是今年考生重点要考虑的一个志愿,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是希望一本一志愿就能录取。这类考生不要花太多精力研究一B志愿与一A志愿留多大分数空间合适,可在这个志愿上选择一个假设自己发挥不好时的成绩,对照往年仍能考入的学校。这就充分利用了一志愿平行这一政策。

 

  二是用上述方法选择的学校虽然录取几率大,但有的考生感觉不如去很有把握的一本二志愿或二本一志愿学校(假如×学校)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或优势专业,这时在比×学校更心仪的学校里选择一个较理想的即可,不用过多分析分差。

 

  三是对于有特殊想法的考生,特别是有的考生非理想学校不上,不然就确定复读或出国,那么这个“福利”仍然有效:一A、一B志愿分别填两个理想学校即可。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如果要考虑一B与一A分差问题,而一A学校有自主等特殊类型优惠,这个优惠分差也要考虑进去。

 

  平行的二志愿,如果不是填报有明确预留计划学校,考生就填报往年一志愿录取到一本线还有很多计划空额的学校。

 

  上述三步重点说的是院校志愿。专业志愿填报与以往类似,考生参考往年数据时注意适当留有余地。关键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填报服从专业调剂。绝大多数一本高校在投档考生服从调剂的情况下都很谨慎,所以考生要服从调剂增加录取机会,特别是一A和一B志愿。

 

  有了以上简单分析方法,接下来,考生就要进一步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按正向思维方式选择自己的志愿方案。如果不放心,考生可利用更多知识技巧检验一下。

 

  推荐一个检验方法:拿出方案后反向检验。列出至少5种情况,就是自己考得非常好、较好、正常、较差、失常,分别对应所报院校分数线大幅提升或正常两种情况,看看自己有可能落到哪个志愿上,然后思考落到的志愿自己是否能欣然接受,能接受就是合理的志愿填报。

 

  总之,高考志愿填报是非常重要的决策。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和分析方法,如果全面分析把握难度太大,考生不妨“化繁为简”,抓住重点解决自己填报志愿的需求。

 

信息来源:2014-04-23《北京考试报》

http://bjksb.bjeea.cn/html/ksb/gaozhaozhuanban/2014/0423/52852.html

 

晨雾点评:

 

   十分赞同史老师的观点。他的所谓“化繁为简”的思路概括一下就是不管今年志愿填报怎么变化,首先就只假设什么都没变化,依照往年的第一志愿的思路来填报第一志愿A。只是在实际填报的时候相比往年可以顾虑小一些,因为毕竟还有第一志愿B在后面护驾呢。然后纯粹把第一志愿B看成一项天上掉下来的“福利”,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好这个“福利”。例如考虑一下我们最不利的情况能落到什么学校托底。这样的思路就要简单得多。

 

    但是我们不少的考生和家长不满足于这种思路,他们不仅把第一志愿B看作是“福利”(托底),而且把第一志愿A也看成是往年不具备的“冲高”的“福利”,希望有机会冲击往年绝对不敢冲的更好的学校。这样做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不仅容易把第一志愿A选高了,而且还容易不自觉地“追随”第一志愿A把第一志愿B也选择高了。给自己带来风险。

 

    上一所更好的学校是每一名考生的梦想,考生的这种想法可以理解。第一志愿A冲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第一志愿B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排名位置选择能兜住自己的学校,而绝不能只顾与第一志愿A保持一个所谓梯度值而不知不觉选高了。

 

    第一志愿B选择有多高不是由第一志愿A决定,而是由考生排名位置确定(务必低于这个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