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高校二志愿录取将大幅减少

(2014-04-20 22:24:26)
标签:

招生政策

人数

经济贸易

许路阳

人参

教育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媒体综合报道:

北京:高校二志愿录取将大幅减少

 

晨雾 / 转帖

 

京华时报:

5.1万人扎堆高招咨询会

部分高校二志愿“瘦身”

 

    京华时报讯(记者李琦)昨天,全国高招联合咨询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举行,现场吸引了5.1万的家长和学生。记者发现,由于今年本市高考志愿填报方式调整为“平行志愿组方式”,不少高校对一批二志愿进行“瘦身”,取消或缩减了预留计划数。

 

    在咨询现场,部分高校首次公布了今年在京的招生计划数,中国人民大学计划在京招生192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在京招生257人,其中理科237人,文科20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京招生1629人,文科515人,理科1114人。

 

    由于今年北京首次实行一志愿平行的志愿填报政策,减少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因此不少往年预留二志愿计划用于录取高分落榜考生的高校“招生大户”,均缩减甚至取消了二志愿的计划数。如在京计划招生2205人的北京工业大学将二志愿计划比例从去年的3%减少到今年的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批二志愿计划由去年的15%降至3%。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在京均不再预留二志愿计划。对二志愿瘦身的部分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首次实行平行志愿,难免有考生出现填报失误的情况,不取消二志愿计划,是希望能给这些高分考生多一次的机会。

 

    ■小贴士

    如何报考清华

 

    记者发现,如何根据一模成绩或全区排名,填报高考志愿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清华招办老师表示,北京每年考入清华的考生中,约7成来自海淀、西城两区。因此考生报考清华时,可参考这两个区的排名。海淀理科生前300350名,有希望报考清华;西城理科生前200250名,有希望报考。文科生方面,两区排名在前80100名的考生,有希望报考。

 

信息来源:2014-04-20 《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4/20/content_81962.htm

 

新京报:

3所市属高校缩减二志愿计划

涉及北工大、建筑大学和首师大;百所高校参与现场咨询会;北大清华尚未公布招生计划

 

北京:高校二志愿录取将大幅减少

昨日,高招咨询会现场,家长在查看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在京招生计划。 新京报记者 浦峰

北京:高校二志愿录取将大幅减少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 许路阳)昨日,今年北京最大一场高招咨询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召开,百所高校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关于招生计划、录取政策等的现场咨询。据介绍,5万多人参加了昨日的咨询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作为北京招生大户,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3所市属高校今年均将缩减二志愿计划。

 

  人民大学计划今年在京招生192

 

  参与昨日高招咨询会的除了全部在京本科高校外,还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京外知名高校,共100所。

 

  昨日9时许,咨询会现场上,人民大学的摊位已被家长团团围住。“服从调剂的话,肯定不会被退档。”该校一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考生入学后,若对专业不满意会有转专业的机会,也可选修其他专业的二学位课程。

 

  今年人大计划在北京招收99名文科生,93名理科生,还将在510日至11日为考生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据介绍,该服务预约入口将于425日左右,在人大本科生招生网公布。

 

  北大清华今日举办校园开放日

 

  “我家孩子排海淀区190名左右。”一名家长询问了人大、清华、北大等学校后,为了给孩子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又走到外交学院摊位前咨询。该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若孩子高考发挥稳定,超出重点线60-80分,报考该校把握较大。

 

  不过,外交学院招生工作人员也提示该家长,去年外交学院录取分数线仅低于北大、清华,部分专业需要英语口试,而口试已于上周结束。

 

  另外,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也表示,超过重点线100分左右,报考会较有把握。

 

  昨日咨询会现场,北大和清华均未公布招生计划。此前两校曾表示,今年招生计划尚未经教育部批准。不过,今年北大校本部在京招生计划人数预计和去年基本持平,去年,北大在京计划招生226人。两校今日举办校园开放日。

 

   焦点

 

  仅少数高校预留二志愿计划

 

  因北京高招一志愿改为“平行志愿组”方式,部分高校今年不再预留二志愿计划。昨日,北工大、北京建筑大学、首师大3所市属高校均表示,今年计划缩减二志愿计划。北邮、北科大、北林、北交大等部属高校,甚至取消二志愿计划。

 

  人大、北师大不预留二志愿

 

  昨日在现场,北京科技大学明确表示,今年在北京不预留二志愿。该校招生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提档比例会在105%以内,并按21分的专业级差录取专业。不过,如果考生服从调剂且体检合格,一般提档后不会退档。

 

  今年不在北京预留二志愿的高校还有人大、北师大、北邮、北交大等学校。

 

  同样,根据往年经验,一志愿即可录满考生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也未预留二志愿计划。不过今年该校护理学专业新增面试环节,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也不会对考生转氨酶指数设置要求。

 

  4所高校预留二志愿名额

 

  此外,北京工业大学今年在京计划预留二志愿比例,也从去年的3%缩至1%,约有20多个名额。该校是在京211高校中招收北京考生的大户,今年,计划在京招生2205人,还增设了交通工程和材料工程两个本科实验班。

 

  北京化工大学预留的二志愿比例,也减少了两个百分点,即从去年的5%减为今年的3%,用于招收二志愿的北京理工类高分考生。

 

  北京建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校在北京投放计划数为1045人,比去年增加68人。还新增了工程造价、遥感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三个专业。另外,该校今年本科一批次会预留10%左右的二志愿计划。

 

  去年首次预留二志愿计划的北语,今年则仍在京预留10个理科招生计划。

 

信息来源:2014-04-20 《新京报》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html/2014-04/20/content_507427.htm?div=-1

 

北京青年报:

今年最大高招咨询会昨日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

高校二志愿录取将大幅减少

 

北京:高校二志愿录取将大幅减少
 

    本报讯(记者 雷嘉 实习生 廖福程)今年北京高考填报志愿将首次采用“平行志愿组”的方式,考生第一志愿组可以填报2所平行志愿高校,大大减少了考生落榜风险。顺应这一新政,北青报记者昨天在高招咨询会上发现,不少往年接收二志愿考生的“大户”市属高校纷纷缩减二志愿计划,有的干脆取消二志愿名额,具体情况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完全取消预留二志愿的计划,以部属高校为主,包括北交大、北林大、北科大、北邮、华北电力均明确示今年不再预留二志愿计划。

 

    第二类是大幅缩减二志愿计划,以市属高校为主,且都是往年接收二志愿考生的“大户”。例如在京计划招生1717人的首都师范大学,去年的二志愿计划比例是10%15%,今年缩减到了5%。作为在京招生最多的211高校,北京工业大学今年计划在京招生2205人,二志愿计划则从去年的3%缩减至1%,在北京地区将有约20多个名额。首都经贸大学往年的二志愿计划通常都在15%左右,今年只有3%。北方工大也从去年的30%减至今年的15%

 

    第三类是预留二志愿的政策和名额都没有明显变化,但招办提醒考生及家长,今年二志愿录取估计会大幅减少,如果想考本校就尽量填报在一志愿里。

 

    二外的志愿计划今年仍是3%,但招办老师一再提醒咨询这个问题的家长:“考虑清楚,今年二志愿录取可能非常少。”印刷学院、石油化工大学、服装学院、信息科大等市属高校都表示,往年都不预留二志愿计划,但在一志愿没录满的情况下也会录取一些二志愿考生,但今年这个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摄影/本报记者 耿蕾

 

    现场

    高二家长提前探“军情”

 

    本报讯(记者 雷嘉 实习生 廖福程)昨天,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的今年最大一场高招咨询会吸引了众多家长早早赶往会场。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人头攒动的咨询会现场发现,人群中不仅有高三家长,还有不少孩子今年才读高二的准高考生家长,他们是来提前收集情报、打探军情的。

 

    昨天早上8点半,地铁大兴线清源路站A出口附近排起了近200米的队伍。排队人都在等待从地铁站到北京建筑大学的摆渡车。而从地铁口到北京建筑大学校门口短短3公里的路,摆渡车要走20分钟才到。

 

    自主招生的时间表、加分降分的政策、专业的就业前景……凡是问这些与两个月后的高考无关的问题的,都是高二学生家长。

 

    在武汉大学咨询台前,一位周姓家长询问了十多分钟,从学校批次、分数线、热门优势专业、转专业、就业状况等招生志愿问题,再到校区大小、位置、住宿条件、武汉的气候饮食等日常生活问题,还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当她问及自主招生时间表,被对方告知早已过了报名时间时,却一点儿也不着急,“我们家孩子才高二,喜欢你们学校,我就想先打听打听情况好提前准备,免得错过信息。”这位家长告诉北青报记者,自从孩子升入高二,她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在电脑上也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从报纸、网站、高校等各个权威渠道收集高考信息。“孩子学习不用我操心,我能帮他的只有这些了。”

 

像周女士这样的高二家长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想提前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以早作准备,不错失良机。

 

信息来源:2014-04-20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4/20/content_53218.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