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倒三角”倒逼高考改革
晨雾 /
转帖

2014春季人才交流会现场吸引很多求职者进入会场求职
文/记者
张佳
实习生
田婕妤
白婵
图/记者
窦翊明
核心提示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一考定终生”的状况已经左右了几代人,考生希望凭高考“鲤鱼跃龙门”,家长希望孩子借此改变命运。但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3月22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披露,我国将对高考作出改革,拟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高考,实行“分类考试、分类录取”。此语似乎印证了目前技能型专科生供不应求,大批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倒三角现象”。
2014年春季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招聘会如同战场一般“硝烟弥漫”,很多重点高校的学霸们投出了无数简历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就业难,让这些还没出校园的毕业生,提前感受到了就业的艰难。
改革折射毕业生就业心病
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一边是下降的计划招聘岗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应届毕业生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究竟在何方?这不仅成为大学生的“心病”,也成为全社会的“心病”。就业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似乎将症结对准了现行教育体制的核心部分——高考。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在即将出台的高考方案中,我国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内容涉及考核技能与文化知识两方面的能力;第二种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将来要将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鲁昕解释说,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而此前的职业教育则更看重技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针对此次改革动向,新浪的网络调查显示,70%以上的人持赞成态度,少数人持观望态度。某中学高二学生王鑫说:“我成绩不好,将来估计只能考三本或专科,爸妈比较担心我工作问题。现在高考改革也提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对我们这些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还是挺有好处的,如果上不了好的本科,将来能在专科学校踏踏实实地学些技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王鑫说学校里有和他相同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王琛是西安欧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关心高考改革动向的他说:“我非常期待能够把三本院校和专科院校合并起来培养技术型人才,现在的三本院校虽然是本科,但在学术研究上基本没有优势。如果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想我可能会选择上一所好的专科院校,学点真本事。”
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西安各大高校俨然成为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战地”,许多外地和本地的企业都在重点院校举办招聘会。3月25日上午10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已是人山人海,这里正在举行一个“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联合引智”大型的综合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毕业生。
记者了解到,此次招聘会总共提供岗位428个,涉及医药卫生、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但基本以理工类专业为主,且多是技术性很强的岗位。而针对文科专业的单位和岗位都非常少,除了少数的财会和教师岗位外,几乎找不到其他岗位。综合用人单位现场开出的条件,理工科岗位的薪资平均高出文史类岗位1000元左右。
张晨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这已经是他从开学到现在跑的第14场招聘会,这次他应聘了某企业的行政管理职位,但结果并不理想。随后他又转战其他单位应聘营销助理,面试官只收了简历,并未给他明确答复。他一脸迷茫地说:“当初报专业的时候听说财会专业就业前景不错,没想到却是这种结果。”
文科生的工作不好找,理工科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不乐观。4年前李建曾以63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最好的通信专业,当时他是同学中的佼佼者、老师的好学生和家长的骄傲。大学读完后的他没想到15天跑了20场招聘会,也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西安财经学院。3月25日下午,西安财经学院有3场专场招聘会。3个用人单位列出的岗位大都是财会专业,平均每个单位需要三四名财会人员,可是前来应聘的人却在百人以上。西安科技大学会计专业的王敏听说这里有对口的招聘会也专程赶来了,她说:“我最近两周基本上每天都要跑一两场,不管哪里有招聘会都去投简历,一直也没有回应。”而西安财经学院毕业生小陈也有相同的经历,她来应聘会计职位,所期望的薪资已从最初的4000元一降再降,现在连薪资条件2000元的岗位她也会投简历,只是希望能早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技能型专科生成“香饽饽”
与各重点高校招聘会门庭若市的场面不同,一些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已提前完成了角色转换。用人单位需要大量一入职就能快速胜任工作的技术人才,一些专科院校的学生甚至还没毕业就被相关单位“预定”走了。这样的反差让很多一本院校的毕业生难以接受,上了重点大学的自己还在因找工作焦头烂额时,上大专的高中同桌却已经得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去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与三本院校持平。对于立志考上重点大学的优等生而言,这所学校可能从未进入过他们的考虑范围。然而,该校正在上大一的同学小倪刚入校半年,就已有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来“预定”他,此外班里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的工作都已有了着落。
小倪听已毕业的学长说,大家的起薪都在2000元左右,作为该校优势专业的学生,他觉得自己未来的工作前途应该很不错。此前,记者在西安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招聘会上了解到,本科毕业生工作起薪每月也就2200元,待遇不算好,但招聘会现场的竞争却十分激烈。
记者以考生家长的身份咨询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说在过去的几年里,该校铁道、城市轨道交通类等专业就业情况十分乐观,很多学生刚一入学就有工作主动找上门,都是岗位在等学生。未来几年,将持续这种情况。
据小倪说,他去年的高考成绩够考上一所普通二本院校,但经过家人反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让他放弃本科,选择就读就业前景较好的专科,“毕业后不用愁没工作,与那些以后还要闷头跑招聘会的学生们比起来没那么大的压力。”小倪笑着说。
学术与技能型人才比例失调
目前,我国高考改革正试图打破传统高考环境下“分比天大”的观念。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曾公开表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然而我们过去的高考体系却从未将两者进行区分。这一模式降低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大量技能型人才被迫去报考研究型大学,而大量技能型岗位又找不到合适人才。
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专业负责人王莉副教授说:“针对学术和技术两类人才区别培养的改革动向,恰好反映出我们日常教学和就业指导时表现出的问题。”王莉所负责的专业今年的毕业生全是专科生,距毕业还有3个月时,所有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了。甚至有学生在一家单位仅实习了一个月,就破格被转为正式员工,薪资3000元以上。
上周,王莉集中接到了多家医院眼科和大型眼镜店负责人的电话,希望能预定一些毕业生,但目前她已经没有可推荐的学生了。“除了打算专升本的学生,其他学生全部就业了。”王莉说。
“就业难”在王莉看来是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她说:“我们专业的对口岗位其实很缺这种技能型人才,一些医院的眼科主任甚至提前一年让我推荐学生。就业难真的不是岗位少,而是学术与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太失调,整体就业趋势呈现出‘倒三角’形势。”
此次调查中,多数受访学生和老师均希望,通过改革让致力成为技能人才的学生可以不再“陪绑”高考,未来也有更多的选择。
信息来源:2014-03-29《西安晚报》
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4-03/29/content_286533.htm
-------------------------------------
晨雾2014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场次1:
讲座时间: 2014年3月30日(周日)上午
9:00
讲座地点:西城宣武商务酒店三层报告厅
报名抢票热线:010-66127087
66127089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bjk.html
场次2:
讲座时间:2014年4月1日(周二)晚上
20:00
讲座地点:网上在线视频直播(http://www.taomingshi.com)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或拨打电话:400-082-3307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bgy.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