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钉:新一轮高考改革大潮来袭:淡定--37年高考简述
(2014-02-27 13:30:04)
标签:
教育天涯博客转帖高职专科实施意见 |
分类: 佳文共赏 |
佳文共赏:
新一轮高考改革大潮来袭:淡定
----37年高考简述
新一轮高考改革大潮来袭,似乎力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来得更猛烈一些。有人欢呼!有人惊恐!其实,只要简单回顾一下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已是37个年头。37年来,我国高考改革的脚步从来就没停止过。每次都说要提高素质,减轻负担。结果怎样呢?学生素质未见提高,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对于新一轮高考改革大潮的到来,我们完全可以淡定应对。
恢复高考至今,历次重大改革涉及到考试科目及分值的变化,学科内试题结构、难易程度及分值的变化,考试时间的调整,招生形式及规模的调整,计分方式及录取原则的变更,命题与组织考试的统与分等。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1977年大文大理分科,1978年,明确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外语作为参考。
1980年,外语考试成绩,按3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仍可作为参考分。
1982年,外语成绩按70%计入总分,从1983年起,100%计入总分。报考专科学校考生的外语成绩是否计入总分,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1982年生物满分为50分。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198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扩大试点。“保送生”,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1998年国家在5省市试行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2001年教育部决定按照“压缩规模,严格标准,严格管理”的原则。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5年,广东率先实施标准化考试,用标准分计分。广东高考分数统计方式从2007年开始将由标准分制改为原始分制。
1985年高考试题结构改革,选择题分数由20%提高到45%。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1988年在上海、浙江试点。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1989年,政治科高考只考“政治学常识”,1992年考“政治学常识”和“经济学常识”。
1989年高考资格考试取消,所有高中毕业生都有资格参加高考。
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进行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湖南省高考分理工类、生化类、文史类和地矿油类四大类,思想品德综合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只实施了一年。
从1993年起,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省市在升学考试中,高考理科不考政治。
1994年有23个省、市参加了3+2考试。1995年,除上海市继续进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外,其它各省、市都参加了3+2全国统考。文科考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历史;理科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是我国提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助推力;由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成为高考改革在坚持统一的基础上,走向多样化的关键步骤之一;网上阅卷,从程序和技术上保证了阅卷标准的一致性;网上录取、招生“阳光工程”,使招生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保证了招生录取的公开、公平、公正……目前,高考网上录取基本普及。
1999年试点“3十X”,采取语、数、英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
2000年1月,北京、安徽两地在全国率先进行春季高考的改革,不再"一考定终身"。2001年,北京、上海、安徽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进行了此项改革。
2001年,广东高考增加综合科,改为3+综合+X科。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2003年,夏季高考由传统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在这之前的26年里,高考一直在7月7日开始。
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重庆市开始实施普通高考自主命题,目前全国高考考场上共有多个不同版本的高考试卷。
2006年北京宣布暂停春季高考。这场当年为无数人雀跃的“招生改革的开始”。
2007年:广东高考3(中、外、数三科)+文/理基础(理化生和政史地六门学科知识)+X(理、化、生或政、史、地),同时改成原始分计分。
2008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从考前填报改为考后知分填报。
2010年,广东高考实施3+文/理综合模式,并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会考是指理科生要文科(政治、历史、地理),文科则反之所以理科生会考(时间比高考早,可补考)要考政治,但是高考的时候不用
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稳定,长达13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运动走到终点。
2013年,新课改方案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类,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普通本科类考试科目保留现有“3+X”设置模式,即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含听力30分)、综合(文/理)300分。普通高职专科类只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
新一轮高考改革大潮来袭,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将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为亿万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刘利民向记者透露,在总体方案的框架下,将陆续出台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改革办法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针对《决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刘利民说,今后的考试主要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学生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压力。他还向记者强调,国家要改革统一高考,改革的重要基础,就是统筹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从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语卷总分值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由300分增至320分。针对中考,北京市将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听力占据50分;语文由120分增加至150分。同时,让优质高中逐步拿出30%-50%的招生计划投放给一般初中;控制“特长生”招生比例,要求不超过每所学校招生计划的5%等。此次改革意在给一般初中匀出优质资源,促进生源均衡。进一步实现减负、均衡与公平。
新一轮高考改革,最抢眼的是“文理不分科”、“外语分值的降低和一年多考”这两点。的确有变化,但只是量的变化。我们知道,体育比赛有单项与全能,请问单项比赛是否就不激烈?就很轻松?回答是否定的。外语分值的降低,意味着其它学科分值增加,只是学习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的调整而已。只要人们的教育观、人才观没变,教育管理体制没变,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与考试的权力,老师没有自主教学的权力,任何改革只是形式上的改革、量的变化而已,我们完全可以淡定。
信息来源:2014-02-26 天涯博客 三角钉的BLOG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35256&PostID=55551124
作者简介:
--------------------------------------------
晨雾2014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版)
场次一:
讲座时间: 2014年3月1日(周六)上午9:00
讲座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
报名电话:010-62610909
讲座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aum.html
场次二:
讲座时间: 2014年3月8日(周六)上午8:30
讲座地点:财政部礼堂
报名电话:010-62053099,62389133
讲座详细通知:http://
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ea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