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伟:浅谈英语高考社会化利弊谈
(2014-02-12 14:35:31)
标签:
来源方案文章教师部分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李成伟:浅谈英语高考社会化利弊谈
晨雾 / 转贴
作者:李成伟
1、关于英语高考社会化
英语已成了中国学校普遍开设且学程最长的科目之一,成了人们发展的敲门砖。除了两亿多学生之外,还有难以数计的成人、乃至幼儿在学英语。当今中国英语学习人数迅猛增长,各方对全面发展人才的英语能力都尤为关注,但是在国家投入大量劳力物力,个人也消耗大量时间金钱的同时,英语整体水平却不能达到理想目标。实际上,英语教育或英语考试,在国内从来就不是新鲜话题。谈及英语教育,闪现在大多数人脑海里的词汇大都是些贬义词,如“无用”、“教育资源浪费”、 “哑巴英语”、“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等等。存在问题不可怕,怕就怕对问题或困难视而不见或不作为。客观地讲,这几年国内各级部门、组织或机构,为改善英语教学现状,做了不少研究和尝试,但效果都不理想。限于篇幅,就英语教育所做改革和取得的成就,在此不做累述。
《新京报》于 2013年12月8日首次报道了教育部高考英语改革总体方案:英语仍是高校招生选拔的重要学科,但该学科的考试不再统一高考时举行,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为此,饱受诟病的英语,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考试社会化,其涵义目前尚无统一界定。它是新形势下诞生的一个新名词。为顺应“公开选拨、竞争上岗”的当前选择人才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以“市场化”、“社会化”为选拔范畴,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准则的选拔人才的形式。国内成熟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PETS和CET等,国外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雅思、BEC、托福、托业等。
2、英语高考社会化利弊
高考英语社会化时间表虽未知晓,但势在必行。因涉及面广及影响深远,改革方案一出,便迅速引来热议。各大媒体、论坛纷纷加入,一时间,英语高考成为社会焦点。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观点喜忧掺半。本文就英语高考社会化的主要利弊,做个尝试性分析和归纳。
(一)英语高考社会化之积极意义。首先,促进英语教育本质回归。考试政策,是英语教育的“指挥棒”,对英语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英语的沟通属性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升学就业的“敲门砖”。应试化的英语教学背离了英语教育的初衷。因此,英语不纳入高考总分或不统一高考,将有助于英语远离应试,回归交流工具的功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死胡同”。其次,促进英语教学和测试研究。英语高考社会化,要求相关的教育部门和机构,在教学层面上,就课程设置、师资匹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此外,就形式而言,社会化一年多考,类似于现在比较成熟的雅思、托福或BEC考试。但此类考试是外国考试机构设计的,仅适用于他们国家具体情况。所以,如何开展和设计英语高考社会化考试,便成了测试学领域的研究新课题。再其次,体现以生为本。一年多考,打破“一考定终身”,给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权,体现对考生的人性关怀。从某种程度来讲,一年多考,有利于考生舒缓考试压力,降低高考恐惧感。最后,英语培训机构是英语高考社会化的受益者之一。考试次数的增加,培训机构的生源也会增加。而生源的增多,要求培训机构扩大师资规模,研发新的对路培训项目。这些转变,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可见,英语高考社会化,具有一定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英语高考社会化之负面意义。为便于表述,负面意义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教师方面:英语高考社会化给教师带来新的顾虑和担忧。首先,一年多考,会否降低英语的学科地位?如答案为肯定,势必会造成英语教师心理失衡,也会导致英语教师收入的降低。因为学科地位决定教学工作量,而教师收入的一部分来自教学工作量。收入降低,会影响到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其次,社会化考试针对传统高考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考试。这就需要老师重新去研究并适应新的考试要求,调整教学。这对那些有一定教龄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负担。因为,调整需要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投入。此外,英语高考社会化也带来一些连锁问题。如,有的学生第一次就考了理想的成绩,那么这些学生后期是否该继续上英语课?上什么样的英语课?何人何时教这些课?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教育机构必须面对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最后,实行社会化考试,责任的主体发生了转移,可能会造成新的教育乱象,社会办学机构成了“香饽饽”,学校教学反而成了配角。学生方面:前面提到,英语高考的社会化舒缓了考生的高考压力,也给他们更多考试机会。但如若把握不好,轻松的情景下考生的懈怠和惰性等坏习惯容易滋生。这些坏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另外,据教育部规定,英语高考社会化后,英语依然会以高考录取的参考之一而存在。这样,考生会出于竞争而不停考试,以刷新成绩。甚至会有学生为成绩报读培训班。此类做法在时间、精神和经济上,都会给学生乃至家庭带来新的负担。这样一来,改革只会带来新一轮“英语热”。
3、结语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此次英语高考改革,目的是为了将英语回归其语言工具的本质,让更多人能够运用好这个工具。所以,出发点是积极的。另外,作为教育部高考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英语高考社会化,对我国未来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长足意义。当然,也不能忽视诚然,该方案存在诸多不足,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如何社会化?是否参照国内外成熟的社会化考试模式?如何将高中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很好地衔接?因此,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化工程,一定要在配套改革方面做足功夫,多方考量,尽量避免可预见的问题。总体说来,该方案表明了我国相关部门改善英语教育的决心和努力。
争论只为明理。文章就未来英语高考社会化方案的利弊,做了简要的分析和归纳。除上述利弊外,肯定还存在很多各种利弊。期望更多的人关注英语教育,关注英语教育改革,为我国英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添砖加瓦。在此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学好英语,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其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知新的路径。不管是作为一门学科来说,还是作为一个认识世界的工具来说,英语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新东方网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信息来源:2014-02-12 新东方网
http://www.xdf.cn/info/201402/989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