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谨防重蹈覆辙

标签:
华商报问题语文信息门槛教育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意见分子
高考改革谨防重蹈覆辙
晨雾 / 转贴
漫画/张永文
■熊丙奇
表面上看,这落实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减少统考科目,不分文理,英语一年多次考,可是,如果高考录取依旧实行集中录取制度,改革的结果就很不乐观。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如果依旧实行集中录取制度,且高校录取只看语数外三门成绩,依照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逻辑,中学教学就会只关注语数外三门,物理、历史等学科会边缘化。这样的基础教育会是什么模样?教育部门会说,高校在录取时还会看其他学科的学业测试等级,那么,怎么看?如果仅仅作为参考,按照投档录取规则,大家根本不会重视。唯一的办法是每所学校提出相应的学科及其等级要求,诸如要求物理等级为A、化学为A。如此一来,高考录取只是由原来一个总分录取门槛,变为语数外三门总分、其他学科等级两个门槛,学生的考试焦虑并没有减轻,反而制造新的问题。
江苏的高考考试录取,就是以语数外三门成绩计总分,作为投档分,各高校在录取时提出学业测试等级要求。这一录取制度带来一系列问题:学业测试成为小高考;为获得更高的等级,选化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以至于有的地方已多年不招化学老师……据笔者了解,江苏正在酝酿的高考改革方案,准备把等级还是折合为分数,计入总分排序投档录取。这不是折腾吗?
如果国家实行的高考改革方案,就是目前传闻的方案,则可能重蹈覆辙。与江苏2008版高考方案唯一不同之处是英语一年多次考,但只不过是取最好一次分数计入总分参与投档。
地方高考改革实践证明,不打破集中录取制度,科目改革、分值改革以及计分方式改革,都没有多大价值。减少高考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语一年多次考,只有对应自由申请入学制度才有用,统一高考成绩可作为申请学校的基础成绩,各校自主根据办学定位提出各专业的学科以及等级要求,统一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可考多次,每次成绩同等有效,这才能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让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即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这才是改革的核心,但显然,根据目前传递出来的高考改革信息,招考分离的改革并未触及,改革还在科目、分值、计分方式上做文章。这样的改革恐怕是难以推进教育进步的。 (熊丙奇 教育学者)
信息来源: 2014-01-18 《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