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选定学校后合理备战笔试面试
(2014-01-19 12:20:27)
标签:
教育第二天角度知识语录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自主招生选定学校后合理备战笔试面试
晨雾 / 转贴
综合素质是基础
思维模式要拓宽
从华约、北约等自主招生几大联盟来看,数学和物理是必考科目,石家庄一中物理老师王怀宾分析,物理题以华约难度最大,物理题从去年华约的题看,共七道大题,前四道大题是高考考纲之内,但考点角度不同,比较灵活,后三道题就超出高考考纲的范围。王怀宾说:“一中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做相应的物理训练,我们准备了一本大学普通物理的辅导书,知识面很宽,拿华约题说,基本上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因此,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除了高考内容更应该拓宽思维,局限于高考考纲不足以应付自主招生的考试,特别是华约、北约,去年北约只有最后一道大题是超出高考考纲的,但分值很重,总分120分最后一道题占20分,如果以考进北大的标准要求的话,最后这一道题得会做。”
平衡高考和自主招生的备考
目前单单靠高考途径上北大清华等一些名牌大学比较难,一般需要高考分数在690分以上,但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就相对容易了。这几年,自主招生已经从前几年的试水走入一种正常的招生模式,通过几年的观察,王怀宾发现理科的自主招生的确能把一批很聪明的孩子和知识面宽的孩子选拔出来。
自主招生的面试更应重视
自主招生笔试通过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但今年的自主招生面试部分可能成为关注焦点。总体来看,2014年自主招生中明显提高了对于面试的重视程度。不少原先不采取面试形式进行选拔的高校今年也设置了面试环节。自主招生考试中面试所占选拔总成绩比重不断提升。不少高校还在探索新的面试形式。
本报记者 李会嫔
信息来源: 2014-01-18《燕赵都市报》
http://epaper.yzdsb.com.cn/201401/18/488582.html
自主招生面试过来人经验分享
本报记者 李会嫔
对学校历史及校训有充分了解
在参加高校的自招面试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对该学校历史及校训有充分了解。
提前准备自我介绍
面试时可以请求考官换题提问
在进入考场后,应注意轻声慢步和随手关门这些细节,落落大方地和面试考官进行眼神交流和问候,自然即可。面试环节若是讨论则应在过程中注意有序发言,不缄默也不抢话,若是提问,则要注意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充实性,回答要有条理,尽量用自己的回答将所给时间填充满的同时多展现自己的创新意识或是人文素养(如回答内容相关的,名言及自己的见解)。切忌偏离主题和不懂装懂。在遇到自己难以或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可以请求考官换题提问。考官的作用主要是发现考生的闪光点,而非刻意去发现和批判考生的错误。放平心态,冷静应对即可。
面试后及时调整心态
信息来源:2014-01-18《燕赵都市报》
http://epaper.yzdsb.com.cn/201401/18/488583.html
两个保送生的心路历程
本报记者 李会嫔
我的关键词是坚持与积累
尹子尤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11级保送生,被北京大学拟录取
尹子尤早已提前三年预支了大学梦,即进入北京大学,他心目中文科生的最高殿堂,他认为这与他的性格十分匹配。因此他调整了高中学习模式,目标是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的小语种专业。
有了目标就有了相应的战略部署,进入北京大学首先要出类拔萃,获得这个许多人觊觎的稀有的名额。
一方面是课内的学习,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就这样自自然然顺顺利利地通过了会考,得了全A。
第二方面是课外的学习,尤其是在会考完只剩六科后,科目的深度和联系火线提高,感觉有必要去涉猎课外的书籍,作为补充。这些也是形成强大知识体系和人文素养的利器,给予尹子尤莫大帮助。
第三方面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他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竞赛或者课余活动,并且学术性越强越乐于去参与。
第四个方面为学以致用,尹子尤爱把知识当作工具,用其去做一些创作,或者作为交友的谈资,使学识和生活互相深化。
就这样,尹子尤自诩虽然不是成绩超一流的学霸,但是由于拥有了庞大的知识面,通过相互联系,也不算很差,稳居文科男生中第一,丝毫不动,也是大家心目中的才子。
到了高三,尹子尤进入保送班尘埃落定,靠着自己的男生优势也如期争到一个名额。保送班里的英语训练的确超前,一切都是紧紧张张却又循序渐进,一直到了考试的那一天。
北京大学是什么都考的,只是考取的知识是没有范围的。英语数学两科均为高考水平,在保送班秣兵厉马已久尹子尤轻松应付。只是语文、政治和历史这三门就是几乎摒弃课本知识了,也跳过了学生们猜测的觉得可能作为考题的热点,冷门怪诞题目赫然在列。题型全是选择,会就会,不会就只能干瞪眼。
尹子尤说好在凭着读过西方哲学史和宗教系列,对几乎高中未接触的哲学宗教知识略知一二,能够应付一些题,也许他恰是因此才在笔试中脱颖而出。
第二日在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后,尹子尤一阵窃喜。带着自信的面庞完成了已经在学校演练多次双语的面试,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一周后,尹子尤得知自己被北京大学菲律宾语录取。
胜利的背后,是无法计算的艰辛
吕默 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2011级保送生,被清华大学拟录取
进入清华大学是吕默上高中以来一直的梦想,顺利通过八月底学校的分班考试,胜利坐在保一班的吕默得知自己很高的综合排名成绩后,一度感觉清华已经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可是分班后的几次英语测试,都不是她理想的成绩。单词每天在背,题也是马不停蹄地刷,为什么还是不尽如人意?吕默着急了,就这样每周的英语测试成了她的心病,一张试卷,几乎要做一道,再倒回去检查三道,答案拿不准,速度也变慢了,成绩更不理想。
找原因转变学习心态,吕默用更认真的态度背单词,以前不甚注意的近义词的差别,她学会了一点一点地心领神会,生僻词义也熟记烂背;原来做完即过的英语阅读,她也开始学会反思总结,感受作者的立场;一向不主张疲劳战术的她,也不得不熬夜,希望以勤补拙。
第一次阶段考试,吕默的名字排在第一名的位置,这让她重拾自信。
在离考大学还有大概两个月的时候,吕默去美国参加了世界粮食奖颁奖典礼的青年论坛活动,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她看到,除了作业、升学考试,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应该关心的问题。
然而十天后回来,面对落下的塞满一桌斗的卷子,吕默告诫自己不要心急,一切按部就班,而且紧抓重点,有所取舍。
离清华大学的考试不到一周了,摆正了心态后吕默出奇地平静。考试在清华校园内进行,上午是语文英语的笔试,一共三个小时,时间的分配很重要。
吕默说:“我先做了英语部分,六篇阅读,由短到长,内容也并不简单,很容易会读不下去。通读了几篇后,我觉得时间有些不够用了,开始采取先读问题再到文章中找答案的方法,就这样紧紧张张完成了英语部分。”
吕默回忆:“语文部分题量不大,都是阅读文段考查理解的题目,题型新颖,而且是多选题,和平常练习的不一样。但不能因为没见过而慌乱,只要平时积淀够深,什么题型都一样地做。最后是一个四百字小论文,考前练习了几篇议论文,也积累了很多素材,所以写的还顺畅。”“下午是中文面试和英语口试。中文面试的题目和时事热点很贴近,虽然之前的辅导没有押中原题,但是很多内容是相通的,可以拿来借鉴。有几道题目的回答自己觉得不满意,但我尽力在之后的问题中补救。英语口试也是如此,有缺憾,也有亮点。”
考完试的两周是最煎熬人的。因为吕默的第二志愿上海外国语大学即将考试,一面受着等待清华结果的煎熬,一面又要投入上外的准备中。刚考完上外的第二天,吕默得知被清华录取了。
信息来源:2014-01-18《燕赵都市报》
http://epaper.yzdsb.com.cn/201401/18/48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