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晨雾
晨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462
  • 关注人气:8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自招暂缓一年”何以引人关注

(2013-12-24 16:53:01)
标签:

教育投资

北京大学

这是

新闻

时代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媒体综合评论:

“人大自招暂缓一年”何以引人关注

 

晨雾 / 转帖

 

半壁江中文网:

100万元还敢上人民大学吗?

 

  当然,“100万可以上人大”只是坊间流传的说法。最初见诸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的博客,“两年多前我就认定,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肯定会出问题。”“100万上人大,大家都听说过。”不难看出,“100万上人大”的说法,张教授也是……

 

  坊间流传着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的一句励志的名言——你们现在不努力,将来上大学只能去隔壁。刘彭芝校长所指的隔壁大学就是人民大学。听闻此言的时候,笔者非常佩服刘彭芝校长培养学生的宏图大志。不过,现在看来,刘彭芝校长还是颇有前瞻性的。

 

  相比较人大附中的知名度,不少人民大学的毕业生酸溜溜地自谦道,如今的人民大学已经成为人大附中附属人民大学了。或许,这就是人大附中与人民大学办学境界的高低的反映。

 

  昨天,当“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相继发布2014年自主招生简章的时候,唯有人民大学“缺席”了。人民大学解释的原因是,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自主招生工作,人民大学暂缓自主招生一年。当然,这只是人民大学自己的解释。教育部的说法是,“人民大学明年暂停自主招生,将按中央巡视组要求整改到位后恢复招生资格。”如此看来,如果一年之内无法整改到位,那么第二年的自主招生仍将有可能暂停。

 

   人民大学暂缓自主招生的举措,自然让人联想到正在接受有关纪检部门调查的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据称,由于受到蔡荣生的“牵连”,人民大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护照都被上缴了。在貌似平静的人民大学校园里,即将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所以,即使花100万元能上人民大学,建议还是暂缓进行如此的教育投资吧。

 

  当然,“100万可以上人大”只是坊间流传的说法。最初见诸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的博客,“两年多前我就认定,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肯定会出问题。”“100万上人大,大家都听说过。”不难看出,“100万上人大”的说法,张教授也是听来的。不过,在之前的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的招生网站上,“特殊招生”的导航似乎提醒着考生们,除了高考的成绩,还有“特殊”的录取渠道。

 

  “100万上人大”姑妄听之,但花上100万在人大还是能够获得名分的,那就是可以成为人大的校董。在国外,大学的校董所推荐的学生,在大学录取时的优势非常明显。不知道人大的校董是否也有这方面的“权利”。

 

  一位在人民大学在读的学生,当年以高分被人民大学录取。但是,入学之后她惊讶地发现,与自己一起被人民大学录取的另外两名“老乡”,高考分数竟然都没有达到当地的录取分数线。眼下,她终于明白了,那两位“老乡”有可能属于“特殊招生”。

 

  如今,不少人怀念民国的大学。比如,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数学只得了15分,但国文和英文成绩却特别优秀,英文还得了满分。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他。比如,吴晗报考北京大学时,国文、英文都得了100分的满分,数学却考了0分,北大不予录取。吴晗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仍然是满分,数学依然是0分。最终,清华大学决定破格录取。

 

  然而,能够流传下来,大多是经过时间洗刷的美好传言。现在,大学的自主招生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发现“钱钟书”、“吴晗”。但是,时代真的不同了。

 

  那个时代的大学与现在的大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大学的校长们在一心办教育,至于能否成为教育家留待后人评定,但至少没有想成为“教育官”或者“教育土豪”。

 

作者:郑勇

 (责任编辑:收获)

 

信息来源:2013-12-24 半壁江中文网  资讯 > 每日观察 > 今日观点

http://news.banbijiang.com/zawen/shehui/2013/1224/140973.html

 

工人日报:

【新闻观察】“人大自招暂缓一年”何以引人关注

 

1222日,清华大学牵头的自主招生“华约”联盟,发布了2014年招生联合公告。从2011年起即加入“华约”的中国人民大学,未出现在公告名单中。人大招办对外回复称,人大决定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暂缓一年。(见1222日《法制晚报》)

 

人大暂停自招一年,人们猜测可能与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调查等事情相关。而且,可能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惩罚”。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引入“进退制”。如果某些高校自招中有问题,将给予类似“红黄牌”的警告,甚至暂停其自招权。

 

“一个点招名额100万元”、“11岁‘富二代’自招进人大”……诸如此类传闻,曾让取消高校自主招生的呼声高涨——虽然现在被曝光的只是人大一家,但说这种腐败现象是孤例恐怕很难让人信服。然而,理性地看,高校自主招生既是国外高校普遍采用的做法,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不应该简单地走回头路。关键是,如何进一步确保其公平公正。

 

所以,对于今年的自主招生,公众更关注那些没出事或者说暂时没出事的高校,会不会吸取教训,有所触动,进而做一些清晰可见的改变。从公开披露的消息看,各高校自招公告没有太大变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操作层面,他们没有采取任何举措。

 

人们期待,有关自主招生问题的曝光能够助推其他高校对自招制度的主动改进。比如,可以成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招生委员会,招谁不招谁由委员会说了算,而不是招生就业处领导一人说了算。再有,自招对农村学生不公平的问题,自招用笔试日“撞车”限制考生多报的问题等,也应该适当地考虑解决,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而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此外,要遏制自招腐败,招生信息的透明公开非常关键。录取了谁,具体分数是多少,是不是自主招生,有没有高考加分,志愿填报情况怎样,被录取到哪个专业,都应该在统一网站上第一时间公布。就像每卖一套房子都要登记公开一样,每招一个学生也要及时公开。

 

人大暂停自招一年——“蝴蝶”扇动翅膀,掀起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巨浪,这是公众所期待的。高校不仅可以借此证明自己的公开透明,也可以有效地预防类似招生腐败现象的发生,还考生一个公平公正的招考。

 

《工人日报》(20131224 03版)盛翔

 

信息来源:2013-12-24《工人日报》

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3_12/24/GR0303.htm

 

新京报:

暂停自主招生不如推进教育放权改革

 

观察家

 

  仅仅是将一部分权力从政府教育部门的口袋转到学校行政的口袋。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应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制定招生标准,并公开监督、透明实施。

 

  22日上午,清华大学牵头的自主招生“华约”联盟,发布了2014年招生的联合公告。不过,从2011年起即加入“华约”的中国人民大学,未出现在公告名单中,“华约”7校联盟随之缩减为6校。人大招办回复记者称,人大决定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暂缓一年。

 

  这是高校实施自主招生以来,首个叫停个案。此前,教育部也表示,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引入“进退制”。如果某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有问题,将给予类似“红黄牌”的警告,甚至暂停其自主招生的权力。

 

  不少舆论对自主招生“进退制”予以肯定,但不得不说,这是以传统的思维治理自主招生中的问题,难以治本,而解决自主招生问题,还得用改革思维。

 

  我国自主招生改革试点10年来,一直遭遇社会质疑,甚至有舆论呼吁取消自主招生。之所以如此,除了自主招生考试录取方案频频引发争议之外,更多人担心,给高校这么大的自主权,会不会带来招生腐败。

 

  现实中,试点自主招生高校校内依旧实行行政治校,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不分,这导致有限的自主权,为权力寻租提供新的机会。对于自主招生腐败,不少人认为是放权给学校惹的祸,但其实,这是放权不彻底闹出的问题——在政府放权给学校的同时,必须在大学内建立新的治理机制,推进行政权和学术权、教育权分离,制约行政权力干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最终扩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

 

  很显然,防范自主招生中的腐败,不应该取消自主招生,而应该分析其中存在的制度弊端,进一步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管办评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考制度,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因此,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如果因学校自主招生出现问题,就收回自主招生权,那么,改革就将在原地打转,而且也错过推进深层次的放权改革。

 

  说到底,目前的自招改革,仅仅是将一部分权力从政府教育部门的口袋转到学校行政的口袋。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是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同时,大学应全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理事会治理机构、实行校长公开遴选、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建立独立运行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具体到招生,则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制定招生标准,并公开监督、透明实施。

 

按照教育改革的思路,教育部门应该督促学校深化以放权为原则的改革,让真正的自主招生落地,且确保公平公正。

 

□熊丙奇(学者)

 

信息来源:2013-12-24 《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12/23/content_485890.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