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频道单中拿到了特长生负责人 |
分类: 晨雾原创 |
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暂停一年的依据何在?
晨雾 / 文
今天的红网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柏文学的文章《“高校自主招生”不能让人云里雾里》(本文后附有原文),对媒体报道的人大退出自主招生一事提出质疑:
人大退出自主招生“华约”联盟,究竟是教育部的决定,还人大的自主决定?究竟是不是仅仅2014年暂缓一年?为什么暂缓一年?为什么只暂缓一年?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一切都得依照法律法规办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该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且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应当向社会公开透明这并非国家机密的信息。“高校自主招生”,怎么能让大众云里雾里,不明就里?
晨雾非常赞同柏文学提出的质疑。三大联盟发布2014年自主招生公告之后,“人大暂停自主招生一年”成了新闻热点。我们首先通过媒体看到的是“记者从人大新闻中心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自主招生工作,人民大学暂缓自主招生一年。但文艺特长和体育特长生将继续招生。”从表面文字看,这好似是人大的一种高姿态:为了改进工作主动暂缓自主招生一年。甚至还有人认为自主招生是一个组织量很大的工作、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在目前这种“非正常状态”下,人大招办无法立即开展自主招生工作,因此不得不暂停。意思是说工作难度大而暂停的。众说风云,确实让人一头雾水。
我们不禁会产生与柏文学类似的疑问:真相是怎么回事?人大到底因为什么停止自主招生?我们还可以一连串提出很多问题:
-- 是因为自主招生黑幕受到了教育部的暂停一年的处罚?
-- 还是人大为改进招生工作自己主动暂停的?
-- 人大暂停自主招生到底与受到调查的招生处长蔡荣生的行为有没有关系?
-- 为什么是暂停一年,而不是两年、三年、四年或者五年?
-- 暂停一年法规的依据是什么?
-- 为什么文艺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还继续招生?
-- 是因为文艺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没有出黑幕问题吗?
-- 出问题的人大自主招生到底是什么问题?
-- 都是同一位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领导下的特殊招生,凭什么判断只有自主招生有问题,文艺和体育特长生就没问题?
-- 为什么属于自主招生中特色计划 – 人大的“圆梦计划”和“校长直通车”计划是否暂停尚未确定?
-- 等等,还可以提出更多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质疑?原因很简单,因为无论是人大,还是教育部的信息公开做得都不够,让我们第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不知道他们在依据什么决定暂停自主招生一年?第三,这是不是对人大的处罚?
我们终于从 12月23日京华时报上看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说法:
她说,教育部对自主招生有明确要求,要求实施阳光工程,通过自主选拔,招收优秀的学生。如果有违规则会有相应的处罚。目前,教育部已经部署90所自主招生院校开展全面自查,自查结束后,教育部还将派出工作组进行检查。
1)如果从续梅发言的第一自然段看,是不是处罚非常模糊。“这是中央巡视组和教育部的双重要求,更是自主招生自2003年实施的10年来,第一所暂停自主招生的高校。” – “双重要求”的属性是什么?是处罚吗?不够明确吧?不是处罚?从“自主招生自2003年实施的10年来,第一所暂停自主招生的高校”这句话看,又有点像处罚?难道这就是新闻发言人的水平所在?讲话总是那么模棱两可?还是她也有难处,她自己都搞不清楚这算不算处罚?
2)如果从续梅发言的第二自然段看,应当不是处罚。而是中央巡视组、人民大学、教育部三方协调后的一个“决定”。中央巡视组发现问题要求整改,人民大学提出用一年的时间查找问题,教育部认为应当暂缓招生。显然这里这个“一年”没有任何法规依据,而且是当事方人民大学自己提出的。
3)如果从续梅发言的第三自然段看,又像是一种处罚。为什么呢?这里有一点对待“犯错误的单位”的强制行使命令口气:“未来将视人大整改的实际情况,查看学校进一步的举措是否到位,若没有问题,将会恢复招生资格。” ---- 你能不能恢复自主招生?什么时候能恢复自主招生?那不是你人大说了算,是我教育部说了算。是不是像是处罚?
4)如果从续梅发言的第四自然段看,十分明确“如果有违规则会有相应的处罚”。只是没有说明什么样的违规,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我们是不是仍然一头雾水?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含糊其辞的说法就可以看出,人大出现的问题,与教育部在管理上的漏洞分不开的。出现了问题,依照什么规定?如何处理?似乎都是很随意的,糊里糊涂的。
责任属试点高校的,将予以暂停或取消其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资格的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者的相应责任;
责任属推荐中学的,视情节轻重将在其所在省(区、市)中学及有关试点高校或全国范围内予以通报,并责成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追究有关责任者的相应责任;
责任属学生本人的,未入学者,取消其自主选拔录取考核成绩及参加当年高考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者,由高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我们同时还注意到今天(12月23日)的北京青年报关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言论的报道: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告诉记者,中央巡视组在人大发现问题之后,人大自己提出了整改方案,暂缓自主招生是整改方案中的一项,这也是教育部的建议。但这不代表人大已经被从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中拿掉,教育部明年将视其情况,再决定人大是否能继续开展自主招生。
可见是教育部不是没有自主招生违规的处罚规章,而是执法不严,有规不遵。这样做的结果是对高校违规操作的纵容。其他高校完全可以这样相仿:违规没败露就继续违规,万一败露就主动提出整改一年。多好的事呀!这样的暂停一年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我们真表示怀疑。
另外,如果从高招信息公开的角度看人大发生的事件,已存在质疑。对照刚刚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十公开)第九条:
后记:
本文刚刚发出,就发现新浪教育上发布了人民大学新闻中心的一则通报:
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暂停1年系主动提出
新浪教育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暂缓一年的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发布通报称为更好地规范和改进2014年本科招生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主动提出了暂缓自主招生一年的计划,并向教育部作了报告。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各项工作均在正常开展。以下为通报全文:
1、2013年是教育部试行高校自主招生的第十年。根据教育部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更好地规范和改进2014年本科招生工作,学校主动提出了暂缓自主招生一年的计划,并向教育部作了报告。
2、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各项工作均在正常开展:2014年保送生选拔工作已经结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正在进行,艺术类和面向县及以下中学毕业生招生的“圆梦计划”等招生简章将陆续公布。学校于2013年暑期举办的明德英才夏令营,已经预录22名自主招生资格生,此计划亦将严格按规定、按程序继续完成。
3、中国人民大学将本着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考生负责的态度,按照阳光招生的方向,积极推进招生方式的改革,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中国人民大学诚恳欢迎并感谢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2013年12月23日
信息来源:2013-12-23 新浪教育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12-23/2007405053.shtml
晨雾点评:
-----------------------------------------------------------
“高校自主招生”不能让人云里雾里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牵头的自主招生“华约”联盟,发布了2014年招生的联合公告。不过,从2011年起即加入“华约”的中国人民大学,未出现在公告名单中,“华约”7校联盟随之缩减为6校。(12月22日《法制晚报》)
一方面圈内人士表示,人大退出自主招生联盟,不是清华或其他几所高校所能决定的,“肯定是教育主管部门做出的”;另一方面知情人表示,教育部此前已传递出一个信息,即未来高校自主招生中将引入“进退制”,如果某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有问题,将给予类似“红黄牌”的警告,甚至暂停其自主招生的权力;而人大招办称,人大决定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暂缓一年。
此时此刻,读者就迷茫无限了。人大退出自主招生“华约”联盟,究竟是教育部的决定,还人大的自主决定?究竟是不是仅仅2014年暂缓一年?为什么暂缓一年?为什么只暂缓一年?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一切都得依照法律法规办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该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且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应当向社会公开透明这并非国家机密的信息。“高校自主招生”,怎么能让大众云里雾里,不明就里?
人大退出自主招生,自然让人联想到该校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出逃被截一事,以及网上曝出的人大自主招生种种黑幕。如果不是蔡荣生出逃被截,人大更可能依然在“华约”联盟中,参加2014年的自主招生。有人出逃,肯定是有问题;没有人出逃,是否就肯定没有问题?这就很难说了。当然,不能“疑罪从有”。没有东窗事发,也不便去寻找“问题”。可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政府监管部门,不能永远处于被动状态:自主招生有问题暴露,就让其“暂缓一年”;没问题暴露,便万事大吉。
早在“取消高考”、“自主招生”甚嚣尘上之时,有识之士便为此有所担忧。在法治不健全、公权制约不到位、个人信用系统没建立、高校没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看似为了教育公平的“取消高考”、“自主招生”,将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实话实说,人大有关自主招生黑幕的曝光,听来丝毫不觉奇怪,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对此是否有足够准备?是否有处理预案?既然黑幕已揭开,监管部门是否做专项调查,研究黑幕发生的机制是什么?漏洞在哪里?如何堵塞?其他学校是否有问题?是否有举报渠道?
纵观这六七所高校拥有的自主招生权力,完全像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和特殊安排。让这几所高校在全国统一高考之前,抢先筛选优等考生,显然是对其他广大高校的不公平。许多高校为了能够加入或早加入自主招生“华约”联盟,会不会像教育监管部门“跑步钱进”、设法寻租?教育监管部门对“华约”联盟,有没有公开的“门槛”?有没有具体的许可规定?人大黑幕是否暴露了教育部门的监管漏洞?或是表明了监管规定形同虚设?
文/柏文学
信息来源:2013-12-23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http://hlj.rednet.cn/c/2013/12/23/3232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