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名往届家长谈谈对2014年北京高考的看法

(2013-12-21 22:02:41)
标签:

教育

天命

定心丸

大学生活

成功率

分类: 佳文共赏

佳文共赏:

一名往届家长谈谈对2014年北京高考的看法

 

晨雾 / 转帖

 

【晨雾按语】本文为E度论坛上署名宋小宝的网友发布的。其观点对2014北京高考考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后还附加了TA的另一篇文章。

 

近期,中央出台了高考改革的框架性政策,从2014年起,将逐步实施。其中,除了语文、英语等单科考试内容正在酝酿调整以外,2014年高考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第一批次第一志愿实行“可报考1A1B两个大 学”的平行志愿。

 

关于平行志愿。我以为,1A该冲则冲,1B务求必保。往年填报志愿,我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几乎不允许失误。现在,机会来了,我们怎么对待?诚然,实行平行志愿以后,大部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看涨,但这种看涨对于每个孩子都一样。不管怎样,剔除大起大落的因素,高考成绩大致还是应该与孩子平时的水平相对应的。关于1A1B如何选择、是冲是保,论坛里的寸草报晖、Dyemn等几位高手在技术层面已和家长们有了较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大致给出了备选方案。但无论如何,是冲是保、1A1B如何选择,这个决定权还是在家长手里,无论结果怎样,家长都必须做出这一艰难抉择。

 

    至于1A1B之间留出多大分数梯度,这仍是个技术活儿,更是对家长和孩子心理素质的考验。家长们要充分咨询各方面的专家。

 

     关于大学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大家的看法见仁见智,无非是考虑几个因素:“面子”、“实惠”、“孩子高考分数与大学之间的合理匹配”、“专业冷热度”、“就业前景”,等等。我以为,如果实在是选择余地不大,那么假如孩子学文科而且成绩与之相匹配,选择去北航、浙大这类工科为主的学校里学文科有何不可?假如孩子理科不错且成绩比较匹配,那么考进中国人民大学这所人文类为主的大学里学理科又有何不可?假如孩子刚够北大录取线,那么真去入读北大历史系又有何不可?首先,我们无法断定结果究竟是好是坏。冷门专业不好找工作?那么请问热门专业就有把握找到一个好工作?哪个专业不是靠孩子一口一口用功啃出来的?其次,从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面子上的需求。不管怎样,孩子横竖是名校出来的,而且从结果去预估也未必就不“实惠”。

 

 关于去京外与京內孰优孰劣的问题(这个问题与“大学和专业哪个更重要”多少有点关联)。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属见仁见智。我以为,首先考虑孩子的成绩与大学的匹配度,如果对自己较满意的京内大学的选择余地不很大,那么外地该去则去。如此一来,大大拓宽了我们对大学的选择面。谁能肯定地说自己的孩子在外地就一定不适应呢?就一定不容易成才呢?就一定不容易就业呢?难道在北京他就一定会适应大学生活吗?孩子去外地可能要受点苦(其实也未必),但这与我们家长是否疼爱孩子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有的家长会说:在北京,孩子出点什么事儿我们好有个照应。那么请允许我反问一下:孩子能出什么事?呵呵。孩子大了,不要再把他们当成我们家长自己的附属物,恨不得寸步不离左右,这无形中加剧了孩子对大人的依附感,也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诚然,他永远是我们手心里的宝,但他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空间。当然,如果孩子执意留京,则另当别论。

 

 结合孩子这次的期中以及将来的期末、一模、二模(有的家长认为二模只是安慰性质的,不会太难。但请看清楚:再简单的题孩子们也照样都会认真考,而且也同样会考出高下的,家长在分析成绩的时候也同样要充分予以考虑)等几次大考的综合成绩,在充分咨询、了解报考信息的前提下,家长务必在明年5月份之前与孩子一起做出抉择,再不要观望、再不要摇摆不定。

 

此外,在考虑高考志愿的时候,家长尽量给孩子多吃几粒“定心丸”,给孩子在大学的志愿选择方面托底。除了选好1A1B外,还要帮孩子选好“2A2B2C”。此外,还要在其他“退路”方面未雨绸缪,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则可考虑在提前批的港校(成绩好的可填报港中文,稍差一点的可填报港理工、港城市等)进行合理选择;诸如“2+2”,“2+3”,“1+3”等国际合作办学也不失为一种考虑。总之,一定要“把政策用足、把志愿报足”。家长提前帮孩子铺垫好以后,一定要告诉孩子:万一高考失败(主要是1A1B落选)且成绩尚可,那么仍有选择港校或“2+2”的余地。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轻松松去高考。毫无压力的去做某一件事情,成功率必然大大提高。

 

    高考这事儿,对于每位家长都是一件很纠结的事。尖子生家长纠结于孩子是否能如愿考取名校,中等生家长纠结于孩子能考上哪一所比较好的大学,还有一部分家长纠结于孩子是否能“有学上”。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家长不仅要心中有数,还要遇事不慌。现在,家长必须要为孩子的高考倾注一些精力了,当爹的和当妈的,要平心静气详细咨询、认真分析、 好好商量。要知道,家长再不努力帮孩子做好高考志愿这门功课,将来会觉得愧对孩子,会自责的。

 

    在此特别要提醒一下当爹的,一般来讲,当妈的已经很辛苦了,而且有一部分当妈的正在进入“更年期 ”,心理上、生理上都较脆弱,在这个关口,当爹的必须知难而上,不仅要分担一部分家务,还要分担一部分“报考功课”。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当爹的对家庭、对孩子付出了很多,这时候,当妈的也要顶上来,不要整天浑浑噩噩的。最重要的是,爹和妈要保持良好心态,在对待孩子高考这件事上保持沟通,求同存异,友好协商。孩子的高考,也是对一个家庭情感维系的考量。

 

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考是孩子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点,也是大部分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但是,高考这事儿,并不意味着是孩子一生中的全部,也并不意味着是家庭生活的全部。请家长们理性对待,适度把握。

 

    另外,不要一味去埋怨高考政策的变革,埋怨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且徒增烦恼,要积极去适应它。诚然 2014年的高考,考生们成了“小白鼠”,但反过来看,并不是只有“某个孩子”或“你的孩子”成为试验品,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成了试验品,大家起点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在不知道最终结果之前,谁也 无法断定这次的“试验”对孩子是好是坏;再有,即使这届不成为试验品,早晚会有某一届的孩子成为试验品。改革,总得有个开头,既然今年被我们赶上了,那我们就正视它吧。对于高考政策的改革,任你雷霆万钧,我自岿然不动。

 

 以上纯属往届家长的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信息来源:2013-12-20 E度论坛 [北京]初中高中 2014北京高考

http://bbs.edu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93130

 

同一作者的另一篇: 

请看清本质-------sam妈及家有中等生的家长

 

     请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北京高考版块看似热闹,但常在此发言的不过百十来人,加上潜水的,超不过四五百人,其中,应届高考生及家长并不多。

 

     在此发帖最勤的可能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人或老师,他们用常用马甲发帖,用小马甲顶帖,常常在半夜或是清晨就把自己的一些帖子顶到醒目的位置。我这么说并无恶意,我还是比较理解他们这种做法的。

 

     还有一部分既不是应届生也不是应届家长,他们要么是往届家长或考生,要么是初中、高一高二学生或家长,要么是社会上一些非常关心北京高考的人士。这其中不乏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人。

 

     再有就是一些略显无聊的人,他们要么在这里极力鼓吹一些大学,要么在这里拼命打击一些大学。另有少部分人来这里发布一些与高考或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的消息。当然,还有少数往届家长或社会人士,看起来是非常自恋的,至于有多自恋,请自行观察。

 

     这里确实有几个民间高手,据我看应该是往届家长。他们很有爱心,也很有耐心,给茫然不知所措的考生和家长当参谋做助手。他们的观点与数据比较可信,但正确与否、准确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言行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而且使这里的家长和考生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有这几个善良的家长常驻这里,真是E度之大幸。

 

     请楼主认真思考一下,众考生的学习成绩本身就呈正态分布,或者说是个枣弧形,特别好的与特别差的都在狭小的两端,中间大部分都是普通考生。经常发言的家长一般都是孩子比较优秀或者至少中等水平的,他们自然而然的喜欢发言或提出咨询(不排除有个别人打着尖子生家长的旗号在这里发言。不喜勿喷,呵呵)。此外,还有一些帖子是前几届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尖子生家长在这里讲述经验的。这类帖子点击量非常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关注名校的人比较多,其次是帖子的内容确实具有参考性,再次是帖子发表的时间较久远,还有就是不排除有小马甲反复顶帖的可能。成者王侯败者寇,孩子考上名校,作为优秀考生的家长讲出一些道理来怎么都是好的,中等生及家长既会送出诚挚祝福,也会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当然,同时也会正视自己的实力。

 

     所以,表面上看此版块优秀生及家长扎堆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作为中等考生的家长,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望泰然处之。我相信中等生同样可以在高考中发挥良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大有作为。请铭记:谁比谁都差不到哪去。

 

 身为中等生的家长,要充分重视高三备考这一年,为孩子加油鼓劲,做好勤务兵。同时,家长要仔细分析研究高考信息,做好功课,尽人事听天命,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信息来源:2013-11-30 E度论坛 [北京]初中高中 2014北京高考

http://bbs.eduu.com/thread-2564608-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