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拨开 新高考传言迷雾

(2013-10-13 21:29:54)
标签:

魔力

居中

扬州晚报

生物

胜负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本周,江苏高考新 方案传言屡屡传出——

拨开 新高考传言迷雾

■省教育部门 澄清:确在调研,尚无定案

■本报详细分 析:传闻中每套方案的弊与利

 

晨雾 / 转帖

  

http://www.yznews.com.cn/yzwb/res/2013-10/13/A06/res03_attpic_brief.jpg新高考传言迷雾" TITLE="拨开 新高考传言迷雾" />

沈江江

    

http://www.yznews.com.cn/yzwb/res/2013-10/13/A06/res07_attpic_brief.jpg新高考传言迷雾" TITLE="拨开 新高考传言迷雾" /> 

英语考试改革能否减轻学生应试压力?这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资料图片)

 

http://www.yznews.com.cn/yzwb/res/2013-10/13/A06/res11_attpic_brief.jpg新高考传言迷雾" TITLE="拨开 新高考传言迷雾" /> 

高考,对于广大学子来说,无疑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

 

http://www.yznews.com.cn/yzwb/res/2013-10/13/A06/res15_attpic_brief.jpg新高考传言迷雾" TITLE="拨开 新高考传言迷雾" />

高考涉及千家万户,每一个小变化,都是“大新闻”。图为今年高考期间,扬州考生走出考场。

 

核心提示

 

    即将结束的这一周里,一个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话题,莫过于“江苏高考新方案”。从10月8日起,南京媒体陆续报料出江苏高考将取消“小高考”加分、英语将改“一年两考”并计等、高考模式拟改“语数+小综合”等“猛料”,夺人眼球之余,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江苏的高考到底将何去何从?媒体的报料、教育部门的表态、小道消息、民众意见……到底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猜测的?本报记者经过多方了解,试图拨开迷雾,走近真相。

 

    热传

    版本层出 信哪个?

    教育部澄清:若有新方案,会向社会公布

 

    关于江苏高考新方案的传闻,其实由来已久。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方案之一“4+1”,早在2010年就曾被媒体披露,但又迅速被辟谣;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学时,南京一家媒体报道了一则“小高考”加分拟取消的消息。虽然文中没任何权威部门现身说法,而多以“有关渠道”、“知情人士”注称,但公众对此消息的真实度并无质疑。社会各界还就“小高考”存在的利与弊进行过大讨论。

    高考改革的消息开始“发酵”,则始于“十一”长假后。8日,南京一家知名媒体报料称,“小高考”加分2016年要取消了。但仔细审读该文,会发现“拟”“或”等字眼仍穿插其中,也就是说“并不肯定”。另一方面,报道中的消息来源只有“有关渠道”,而无权威部门表态。

    同日,本报记者通过市教育考试院联系到省教育考试院,试图了解消息的真实性。不过,省市两级考试院都表态,这只是媒体传言,教育部门尚未就高考新方案形成正式的文件。

    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画上句号,不料接下来的两天,媒体报料越来越猛。首先,高考英语一年两考,计等不计分,学科地位可能被“弱化”的消息传出,引发公众对英语学科利弊的大讨论;其次,高考新方案拟考“语数+小综合”的可能性也再次被提及,部分媒体还冠以“可能性很大”的说法。

    10月10日,终于有一家省媒采访到了最有发言权的部门——教育部门希望社会公众不要妄加猜测,而“小综合”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一种。

    近日,省教育厅作了这样的表态:今年3月以来,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着手开展新高考方案的调研工作,“一旦江苏高考方案形成,江苏省教育厅将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听信当前关于高考方案的不实传闻,以免被误导。”

    今年底是否会出现新方案呢?目前,官方也未给出明确的说法。

 

    【延伸阅读】

    传闻中的“江苏高考新方案”

 

    ■方案一:3+小综合

    3即语文、数学、英语,“小综合”分别为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

    ■方案二:3+2

    3是语文、数学、英语,2则是文科的历史、政治和理科的物理、化学;

    ■方案三:4+1

    4即语文、数学、英语外,文科再必考历史,理科再必考物理,1即文理科分别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一门。

 

    【最新回应】

    教育部发言人表示——

    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

 

    昨天上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高考改革方案仍在讨论研究,尚无具体方案出炉。

    续梅表示,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过程中,专家组已经进行多轮的讨论,但截至目前尚无具体方案出炉。国家层面政策出台后,有关省份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高考改革细化方案。

    对于高考改革中英语考试有望率先“破冰”一事,续梅表示,高考改革方案是综合系统,探索英语考试改革只是其中一项,目前也在研究中。

 

    人民网

    观察

    不计入总分不等于要求低——

    英语“地位下降”仅是表象

 

    “该方案的核心思路是,高考考语文、数学及文理‘小综合’,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有人为英语不计总分只计等级而叫好,这完全是只看现象不分析本质。如此分析高考改革,会给决策者传递一种错觉,认为其高考改革方案得到舆论的大力支持,这只会增加高考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到时买单的还是考生和家长。”对于传闻中的新高考方案,熊丙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熊丙奇说,毋庸置疑,降低高考英语的权重,让英语教育回归本质,成为社会舆论的共识,这也是江苏设计的高考改革方案引人关注的原因。可是,表面上看,江苏的改革,降低了英语的权重——不再计入总分,但从实际的高考录取规则看,结果却可能相反。

    “说到底,真正具有价值的高考改革,必须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和学校的自主招生权,这就要求打破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熊丙奇说,从自主招生角度分析英语改革,政府行政部门在当下可以推出英语等级测试,允许学校在招生录取时自主认可(包括不同专业可提出不同的英语等级要求),高校录取不再实行集中录取(如果实行集中录取,在目前的投档规则之下,学校必然只能提出统一的英语等级要求,不能按专业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是自主提出达到多少分的学生可自主申请,一名学生可同时申请若干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录取,考生可同时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样的改革,才能把学校、老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也才能让各科科目的教育,都回归本质。

    “依照上述分析,江苏酝酿的高考改革方案,既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英语还是必考科目,要进好学校不但计入高考总分的科目要考好,英语等级也要高,也没有扩大学校的自主办学空间,学校必定围绕高考,继续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做法。”

 

    透视

    对传闻中的每一套方案,各方都赞弹不一——

    “新政”若真实施

    会有何影响?

 

    取消“小高考”加分、英语一年两考并计等级、语数+小综合,如果传闻中的新高考方案实施,将分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1种情形

    取消“小高考”加分

    让人既爱又恨的5分

    从万人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取消“小高考”加分的消息披露后,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可谓旗鼓相当。

    “小高考”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它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小高考”的学名是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科目是高考选修科目外的其他4科。按照江苏省的高考政策,考生必修科目考试凡考一个A,就可以在高考时获加1分;如果4科都考A,则可在高考中加5分。这5分,乃至1分,都让不少考生和家长“分分计较”。

    加分到底会对高考产生多大影响?市区一所四星级高中的资深班主任称,哪怕是1分,对江苏考生来说都是“决定性的”。“高考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分数,一部分是等级。有些省高考只有分数,总分750,考生之间分数的差距显而易见;而在江苏,总分只有那么点,考生的分数相当密集、接近,有时真是1分定乾坤。”观察今年的高考五分段统计表,便可看出端倪:以理科331分—335分这5分为例,5分之差,竟有10383名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这其中,如果有一人加5分,就会从这1万人中脱颖而出。

 

    让人顾此失彼的1分

    为“A”消得人憔悴

 

    正因为其影响力巨大,不少家长和考生不得不向对待高考般对待“小高考”。为此,高二下半学期,甚至上半学期,学生的注意力不得不从高考考试科目转移到“小高考”科目上,有些学校甚至以停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冲刺“小高考”。

    为了这1分,不少高二生猛攻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科目。“为了这1分,很多考生可能会失去在高考中得更多分的机会。”扬州中学一位老师表示。

    因此,“小高考”并不受大多学生和老师待见,扬州中学教务处的一位老师更直言其“浪费精力”。而一些成绩较好或整体实力均衡的学生,则会比较看重这4A带来的利益最大化。

 

    谁支持取消加分?

    家长多愿“不加分”

 

    取消“小高考”加分,支持者几何?在本报高中家长群里,不少家长支持直接取消“小高考”加分。“我们也不想等了,就从我孩子这届取消就行。”一位高二家长表示。“以前觉得高考少考几门是减压,现在看来完全不是,‘小高考’的压力太大了。我担心孩子‘小高考’考不好就一蹶不振。”这位家长说,就算自己能理性对待,但看到别人都在紧张准备,怎么可能静下心来,“还不如取消了好。”市区多位教师也向记者表示,“(这种加分)根本没意义,浪费精力。”

    而邗江中学副校长徐广卫则认为,“小高考”的导向是好的,“这应该是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机制一致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物理、化学、生物,或者历史和政治等,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可能割裂它们。”徐广卫说,也正是因为在学习及考试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或兴趣所在,这也为学生高考选择未来去向提供了借鉴。但是他也指出,如果加分存在不利影响,那究竟该如何考确实值得商榷。

    而此前,扬州中学教务处主任丁爱军也曾表示,“小高考”加分的魔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整体上来看,‘小高考’考得好的学生,高考不一定就考得好。”

    取消“小高考”加分,支持者几何?在本报高中家长群里,不少家长支持直接取消“小高考”加分。“我们也不想等了,就从我孩子这届取消就行。”一位高二家长表示。“以前觉得高考少考几门是减压,现在看来完全不是,‘小高考’的压力太大了。我担心孩子‘小高考’考不好就一蹶不振。”这位家长说,就算自己能理性对待,但看到别人都在紧张准备,怎么可能静下心来,“还不如取消了好。”市区多位教师也向记者表示,“(这种加分)根本没意义,浪费精力。”

    而邗江中学副校长徐广卫则认为,“小高考”的导向是好的,“这应该是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机制一致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物理、化学、生物,或者历史和政治等,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可能割裂它们。”徐广卫说,也正是因为在学习及考试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或兴趣所在,这也为学生高考选择未来去向提供了借鉴。但是他也指出,如果加分存在不利影响,那究竟该如何考确实值得商榷。

    而此前,扬州中学教务处主任丁爱军也曾表示,“小高考”加分的魔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整体上来看,‘小高考’考得好的学生,高考不一定就考得好。”

 

    第2种情形

    英语“一年两考”,计等不计分

 

    英语“一年两考”的说法也由来已久,而不同于“小高考”传言,一年两考是省教育部门亲口承认的将来变化之一。但其如何考,至今仍无明确答复。

 

    “两考”

    到底怎么考?

 

    今年高考前夕,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传言甚嚣尘上。此前,省教育部门曾向省媒体表示,明年高考英语一年两考将正式启动,原来6月8日的高考英语时间保持不变,而且两次考试的形式、内容、题目难度相当,成绩择优选用。而另一场高考英语的考试时间目前还不明朗,此前据称计划安排在3月份。 

    而到7月份,又有媒体称所谓“英语一年两考”其实是指口语而非笔试,指前述为媒体误读。日前,又有媒体称“一年两考”指的可能是听力。这也让该方案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除了考试次数,此次传言的新高考方案,更指出英语还将迎来大改——取消计分而改计等。有人因此质疑:英语学科的地位是否要弱化呢?

 

    “两考”

    增压还是减负?

 

    那么,英语“一年两考”是否该叫好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生、教师和家长多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多考会分散精力,也有人认为是多了次机会。 

    “高三上半学期都是全面复习,系统梳理,巩固知识,到下学期就开始‘练兵’,让学生做历年来的高考真题。如果真的开始一年两考了,可能会让学生分散精力,也可能打乱现有的教学计划。”市区一位英语教师如此担忧。

    有教师则认为“一年两考”可能不会都安排在高三,比如安排在高二下学期的可能性也很大。“对考生来说,多了次机会也是好事。”但老师担心的是,考试太多是不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呢?“虽然能选择较高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但考完第一次后,考得不好的同学会不会压力更大?”

    在本报高中家长群中,家长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半家长觉得如此会加重学习负担,但也有一部分家长持乐观态度,认为此举能弱化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反正都要考,多一次考试多一次机会,选择高分计入高考成绩对考生未尝不是件好事。”

    学生们的态度则“三极”分化。记者随机采访了市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老师的介绍来看,英语学习很好和很差的学生,都支持一年多考,前者的目的是“刷高分”,而后者的目的是“多机会”;学习成绩居中的学生中,有人支持两考,因为可以增加机会,但也有人觉得会加重负担,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

    那么,英语“一年两考”是否该叫好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生、教师和家长多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多考会分散精力,也有人认为是多了次机会。 

    “高三上半学期都是全面复习,系统梳理,巩固知识,到下学期就开始‘练兵’,让学生做历年来的高考真题。如果真的开始一年两考了,可能会让学生分散精力,也可能打乱现有的教学计划。”市区一位英语教师如此担忧。

    有教师则认为“一年两考”可能不会都安排在高三,比如安排在高二下学期的可能性也很大。“对考生来说,多了次机会也是好事。”但老师担心的是,考试太多是不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呢?“虽然能选择较高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但考完第一次后,考得不好的同学会不会压力更大?”

    在本报高中家长群中,家长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半家长觉得如此会加重学习负担,但也有一部分家长持乐观态度,认为此举能弱化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反正都要考,多一次考试多一次机会,选择高分计入高考成绩对考生未尝不是件好事。”

    学生们的态度则“三极”分化。记者随机采访了市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老师的介绍来看,英语学习很好和很差的学生,都支持一年多考,前者的目的是“刷高分”,而后者的目的是“多机会”;学习成绩居中的学生中,有人支持两考,因为可以增加机会,但也有人觉得会加重负担,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

 

    计等不计分

    福音还是悲剧?

 

    除了对英语考几次的争议,传闻中的高考新方案还称英语可能“计等不计分”。这一变化,引起了轩然大波。

    争议的原因之一是,“计等”是否弱化了英语学科的地位?“英语总分放在那里,让你不得不重视。”高考研究者谢承俊告诉记者,“目前学生在英语上耗时耗力,确实有点多。”

    英语的压力不仅仅是高中才出现的。初中乃至小学,英语这道难题始终摆在学生的眼前,尤其是中考更让不少考生倍感压力。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应爱民此前就告诉记者,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比重太大了,耗时过多,英语学习的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那么,弱化英语的可能性,我们是否该支持呢?教育学者熊丙奇的看法却完全不同。“如果江苏推出的新高考录取规则,是按语数和文理科综合总分划线、投档,各校自主提出英语等级要求,那么英语不是被弱化,而会在某些名校被强化。比如,如果某校提出英语等级必须达到A,那么,一名其他各科都很好,可英语不好的学生,就失去报考这所名校的机会,这哪是英语不佳者的福音,简直就是悲剧。”

    熊丙奇说,以前英语差,还可以靠其他科目拉上来,现在英语等级达不到,就直接被拒之门外。“如果出现某位考生获得投档分第一,却因英语B或C而无缘报考985高校时,大家还会盲目叫好吗?”

    “现在的改革,并没有触及高考改革的实质,即打破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只有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摆脱现在的应试教育思路和模式,给中学自主办学和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除了对英语考几次的争议,传闻中的高考新方案还称英语可能“计等不计分”。这一变化,引起了轩然大波。

    争议的原因之一是,“计等”是否弱化了英语学科的地位?“英语总分放在那里,让你不得不重视。”高考研究者谢承俊告诉记者,“目前学生在英语上耗时耗力,确实有点多。”

    英语的压力不仅仅是高中才出现的。初中乃至小学,英语这道难题始终摆在学生的眼前,尤其是中考更让不少考生倍感压力。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应爱民此前就告诉记者,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比重太大了,耗时过多,英语学习的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那么,弱化英语的可能性,我们是否该支持呢?教育学者熊丙奇的看法却完全不同。“如果江苏推出的新高考录取规则,是按语数和文理科综合总分划线、投档,各校自主提出英语等级要求,那么英语不是被弱化,而会在某些名校被强化。比如,如果某校提出英语等级必须达到A,那么,一名其他各科都很好,可英语不好的学生,就失去报考这所名校的机会,这哪是英语不佳者的福音,简直就是悲剧。”

    熊丙奇说,以前英语差,还可以靠其他科目拉上来,现在英语等级达不到,就直接被拒之门外。“如果出现某位考生获得投档分第一,却因英语B或C而无缘报考985高校时,大家还会盲目叫好吗?”

    “现在的改革,并没有触及高考改革的实质,即打破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只有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摆脱现在的应试教育思路和模式,给中学自主办学和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3种情形

    语数+“小综合”

 

    2000年左右曾昙花一现的“小综合”,此次出现在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传言当中。这也让不少人不解,为什么曾经弃用的方案现在又要拿出来?

 

    等级之痛

    一分差到“天涯海角”

 

    今年高考后,本报组织力量帮助学生填报志愿,也见识过考生们的种种无奈。“我总分380多分,但有一个C,我该怎么报志愿?”“我想报南京大学,可它选测都要A以上,我有一个B,怎么办?”选测科目等级,成为学生难以实现愿望的一道门槛。

    如何审视等级呢?根据我省的规定,选修科目测试的等级分为6档。如各科满分120分,其中,A+为前5%(含5%),A为5%到20%(含20%),B+为20%到30%(含30%),B为30%到50%(含50%),C为50%到90%(含90%),D则为90%之后。

    有的学生可能就因为1分之差,由A变成B,但是,高校的准入门槛是铁则,就算是征平志愿,也很少出现降等级的情形。一名学生的成绩是400分,本来可以上北大清华,却有可能因为一个C,就连一本高校里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志愿目标。

 

    分数扎堆

    总分永远不够排序

 

    网上曾流传着这样的笑话:一名江苏大学生和一名甘肃大学生相遇了,甘肃学生问江苏学生,你高考多少分?江苏学生答,390分。甘肃学生听完震惊了,你这不是连二本线都没达到吗?原来他不知道的是,江苏高考的满分,不过480分。

    一个总分480分的高考,和一个总分780的高考,中间差距是很大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考生的成绩扎堆。此次新的高考方案传言中,“小综合”之所以受到部分网友欢迎,就在于它可能拉高高考总分,这也让考生可以通过分数之间的差距来分出胜负。如果真变成这样的模式,“小高考”加分的意义很可能被弱化。

 

    多考一门

    加压还是减压?

 

    文科“小综合”是指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综合考试,理科“小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综合考试。按照其他省市的考法,三门科目将制为一张试卷,分值300分。如果我省高考考“小综合”传言成真,那就意味着在现有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将增加一门。

    如理科生现在选理化综合,那么高考时就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共五科;但如果考“小综合”,他还要在此外再加上生物一科。多考一门是否就增加了高考的复习压力呢?其实不尽然。按照其他省市的做法,三门课统一到一张试卷,考生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优劣”。一名甘肃考生就告诉记者,他是文科生,地理是弱项,但高考时“文综”考得不错。“历史和政治得分在90分,地理估计就50多分,最后的总分接近250分。”对于300分满分,这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

    而是否会增加压力,还取决于配套的“小高考”。如果“小高考”加分取消,那么考生不再需要花时间和力气在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上浪费精力,少了复习四门的压力,而只增加多复习一门的压力,应当比较划算。但是,如果“小高考”加分政策依旧,那很可能考生们迎来的是徒增压力。

 

    盘点

    江苏历届高考政策

 

    ■2000年—2001年:“3+小综合”

    文科生除考语、数、外3科外,考政治、历史、地理综合卷;理科生除考语、数、外3科外,考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卷。

 

    ■2002年:“3+大综合”

    这个模式只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

 

    ■2003年—2007年:“3+1+1”

    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自选。

 

    ■2008年至今:“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统考科目语、数、外3门,总分480分(含40分附加分)。以及学生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考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

 

信息来源:2013-10-13《扬州晚报》

http://www.yznews.com.cn/yzwb/html/2013-10/13/content_49673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