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晨雾
晨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462
  • 关注人气:8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部分高分考生遭遇“高分低录”困境

(2013-08-14 12:39:51)
标签:

条件

名词解释

是我们

多人

相关人士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志愿填报利弊

史上最高分数线凸显考前填志愿尴尬

部分高分考生遭遇“高分低录”困境

 

晨雾 / 转贴

 

北京:部分高分考生遭遇“高分低录”困境
2013年北京高考阅卷,很多考生获得高分。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高招本科录取已经结束,今年北京高考试题改革,学生分数普遍偏高,高校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高分扎堆导致很多考生志愿填报“撞车”,落入第二志愿。这些多集中在660分上下的高分考生,在高考战场上表现优异,却因志愿填报无法取得相对圆满的结果。对此,很多准高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对北京实行的小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提出质疑,希望与全国普遍实施的大平行志愿录取接轨。

 

    京华时报记者郭莹 张灵 张晓鸽

 

    □现状  考分暴涨致高分扎堆

 

    据了解,今年北京的考生分数分布和去年的形态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但高分人数整体提高,比如700分以上的考生数量往年只有个位数或十位数,今年则进入百位数,达到100多人,650分以上的考生更是达到了3000多人。

 

    由于今年分数整体提升,今年进入7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与去年进入650分以上考生人数相当,今年进入650分以上考生人数与去年进入600分左右以上考生人数相当。

 

    考试院六度征集志愿

 

    今年高分考生增多,为了使上线考生都有心仪的学校可选,考试院六度征集高招本科志愿,特别是在本科提前批中,首度开始征集志愿。

 

    本科一批也进行了一次志愿征集。参加学校有39所,计划招生238人。其中,不少是京外高校,有些是边远地区的高校,有些是农林院校,其中不乏“ 985、“211工程高校。

 

    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录取则分别进行了两次志愿征集,均为第一次不降分“补录”,第二次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填报。

 

    今年本科批次(不含艺术类)一共录取37858人,约有近六成统考考生上本科。

 

    □考生反应  落榜清华希望大平行志愿

 

    在今年高考中,很多高分考生面临着要么进入并非心仪的学校,要么复读或者出国。在今年高考中,小宇曾表示,他希望报考清华大学,先让自己有一个大学的经历,如果考得实在不理想,就考虑出国留学。

 

    记者了解到,今年小宇的成绩为677分,虽然相对于其他人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小宇说,自己的成绩在学校还不错,在一批一志愿中,他非常希望读清华的化学专业,但是,高考的分数却有些出乎意料。今年清华理科的提档线691分,他的成绩距此相差了一些。

 

    小宇说,他被第二志愿北方工业大学录取,但是,还是很犹豫。小宇说,能够读清华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当时在是否出国时,他就与家人有过约定,如果考不上清华,他就准备出国。所以,目前小宇已经开始准备,计划参加今年秋季的托福考试。小宇的母亲则表示,由于是考前填志愿,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还是难以准确地把握,如果像全国其他省份一样,也实行考后填志愿的大平行录取方式,对这样分数较高的学生则相对公平些。“起码可以进入比清华分数线略低的学校,现在这样就一下子掉下去太多”。

 

    对于北京的考生和家长而言,每年填报志愿时都“提心吊胆”。因为考前填报志愿加上非平行志愿,本来可以上北大、清华,但很有可能以一分之差,只能落到一个完全无法接受的二本高校。

 

    教育学博士侯正方认为,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应该对非平行志愿进行改革了。在降低考生风险的基础上同时兼顾高校的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层平行志愿,在第一批次先推行平行志愿政策。

 

    □高校说法  近三成二志愿高分考生录取不报到

 

    之前的高招录取中,北交大、北科大、北化工、北林等五校的招办主任均表示,虽然他们每年都为高分二志愿考生预留了部分计划,但存在学生不报到的现象。记者从五校了解到,去年,五校二志愿录取不报到的人数超过17人,比例接近30%。比如北林去年录取18人,实际报到16人;北化工去年录取24人,实际报到20人等。

 

    “每年都有部分高分二志愿考生录取不报到,这是对其他考生录取机会的浪费。”北交大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化深多次呼吁高分考生谨慎填报志愿。

 

    对于不报到的原因,北科大招生就业处处长韩经分析,主要是部分考生选择了复读、出国,还有一些考生对专业的要求过高。“虽然接收二志愿的高校为这些落榜的高分考生提供了学校的王牌专业,但对于这些高分考生来说,没有考上北大、清华,就意味着高考失败,最终选择出国或者复读重考的大有人在。”

 

    □观点PK

 

    正方

 

    大平行不利学校长远发展

 

    虽然考生有进行大平行的呼吁,不过有着多年招生经验的招办老师则比较认同目前的小平行录取方式。有招办负责人直言,自己并不喜欢大平行志愿。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填报方式人为地把高校分出了三六九等,并且直接导致高招录取的学生结构单一化,普通高校再也录不到高分考生。

 

    该负责人称,按照非平行的志愿填报方式,其所在的大学在全国各地每年都能录取到一些分数超过一本线100分以上的学生。“但有了平行志愿后,这种情况就几乎不存在了,我们录取的学生层次非常均匀,都集中在超出重点线40分至50分这样的水平。虽然稳定,但缺少了学生的多样性,对学校长远发展并不好。”

 

    反方

 

    知分报志愿对考生更有利

 

    中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介绍,目前全国仅有北京和上海两地还在实行考前填报志愿。与考后报志愿相比,考前填报志愿不确定因素更多,存在一定风险性,从填报志愿到真正高考有近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内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变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最终的实力。

 

    王极盛认为,考后知分报志愿对考生更有利,一方面可减缓考生和家长在考前的压力;另一方面,考后报志愿还应注重科学性,即在学生拿到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应知道自己在全市的位置,并以此作为考后报志愿的依据,减少盲目性,提高录取几率。

 

    “从目前来看,考后报志愿已是大势所趋。”王极盛分析,北京之所以迟迟未能改革,还是出于稳妥考虑。北京一直对调整志愿填报政策很慎重,直到2008年才迈出一小步——实行“小平行志愿”,即仍设第一志愿,实行志愿优先,其余志愿实行平行志愿,这种志愿填报方式被看做是传统的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的结合。

 

    王极盛介绍,实行小平行,对那些高考成绩在北大、清华附近徘徊的高分考生并不有利。

 

    □名词解释

 

    大平行志愿指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在投档时按考生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逐个投档,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小平行志愿北京实行的小平行志愿是“顺序志愿十平行志愿”的投档办法。在录取中,仍采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填报方式,实行志愿优先原则。第234志愿按“分数”投档,即平行志愿投档。

 

    □考试院回应

 

    一批一志愿满足率超九成

 

    针对高分考生关于志愿填报采取大平行的呼吁,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一批一志愿的志愿满足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很多考生都进入了心仪的学校,但是,同样还有很多高分考生因为志愿填报问题,需要参加线上志愿征集,有的则直接进入了第二志愿。

 

    据悉,今年很多学校增加了第二志愿名额,用于接收高分考生,有的因为生源很好,还进行了按次的顺录。负责人表示,北京实行先填报志愿的小平行录取原则,录取实行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排序,志愿优先。其余志愿采用平行志愿,也是经过多年摸索,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一直以来,招生录取都顺利有序地进行。对于高分线上考生,只要本人意愿明确,愿意服从志愿调剂,在招生录取过程中,都会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进入心仪的学校。特别是这几年,各个区县对志愿填报进行指导,就今年学生的志愿填报来说,总体填报非常准确,符合学生的定位。

 

    □相关链接

 

    山东高分考生落榜数减少

 

    日前,山东省招考院公布了山东2013年本科一批一志愿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在本批次投档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均被投满。继去年清华独占文理最高分后,今年的文理最高分均被北大包揽。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三所部属院校也都收获颇丰。

 

    据统计,普通文理类本科一批平行志愿投档,共投出考生60915人。一次录满的院校比往年大大增加,高分考生落榜的情况大大减少。山东省招生考试院院长陈国前说:“文科前1000名,理科前2000名,报了志愿,没有投出的只有1个人,去年这两个分别是48人、38人,共86个人,今年的分数线段保护了高分考生。”

 

信息来源:2013-08-13《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8/13/content_17782.htm

 

晨雾点评:

  

    晨雾认为,关于顺序志愿还是平行志愿,考前估分报志愿还是考后知分报志愿。各方面都有利弊,展开必要的讨论是很好的。京华时报文章报道在大平行问题上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我们唯独不能理解的是考试院的回应。考试院方面也应当给出维持目前志愿填报模式的实实在在的理由来。请看考试院怎么说的 

 

    针对高分考生关于志愿填报采取大平行的呼吁,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一批一志愿的志愿满足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很多考生都进入了心仪的学校,但是,同样还有很多高分考生因为志愿填报问题,需要参加线上志愿征集,有的则直接进入了第二志愿。

 

   考试院坚持多年维持现有“小志愿”模式的理由看似是为考生和家长着想:因为“一批一志愿的志愿满足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只要你不是那10%的倒霉蛋,你就是满意的。既然90%的考生都这么满意,还有必要改吗?

 

    因此作为考生家长,我们首先对考试院的这个所谓“一志愿满足率”提出质疑?对这个问题晨雾结合每一年的录取数据进行了多次研究。例如今年7月12日考试院在高招录取现场的媒体开放日上再一次发布今年的一批次一志愿的志愿满足率超过90%的同时,晨雾发出了文章《为什么我们所感受的一志愿满足率没那么高》。文章采用了考试院新鲜出炉的官方数据,分析了官方公布的一志愿满足率与咱老百姓感受的一志愿满足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咱老百姓怎么想的?比如说咱周围有10名一本线上考生,有9名是被一志愿录取,那才说明一志愿满足率为90%。这个朴素的想法推广到全市也是一样,如果全市一本线上考生有2万人,有1.8万被一志愿投档,那才说明一志愿的投档率为90%

 

但是高招办采用的是另外一种定义,一志愿投档人数占一本招生计划人数的百分比叫做一志愿投档率。

 

两种定义,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存在差距当然就不奇怪了。我们知道,每年一本线以上人数大约比一本招生计划多20-30%(这20-30%的考生是不会被一本学校录取的)。所以,当高招办说一志愿投档率为90%的时候,按照我们老百姓直观感受的一志愿满足率大约下降20-30%才对。也就是说只有60-70%

 

我们拿今天(2013712)下午高招现场新鲜出炉的最新录取数据做一下验证:

 

2013年北京高招一批次一志愿共录取14288人(其中文科2695人,理科11593人);2013年北京一本招生计划共15665人;2013年北京一本上线人数为21187人(文科4264人,理科16923人)。(注:一本上线人数根据官方一本线估算)

 

按照公众感受的定义,一志愿满足率 = 一批次一志愿录取人数 ÷ 一本上线人数

 

14288 ÷ 21187 = 67.43%

 

按照高招办的定义,一志愿满足率 = 一批次一志愿录取人数 ÷ 一本招生计划

 

14288 ÷ 15665 = 91.20%

 

差距将近24个百分点。考虑到一本上线人数中有一部分人会被提前单独招生以及提前批次的一志愿录取,实际差距也应当有20个百分点。基本验证了我们上面的估计。

 

    由此可见,按照高招办定义的一志愿满足率来评价一种志愿填报模式是否能让考生满足没有任何意义。比如说,即便是高校全部一本招生计划(15665人)都录取了一志愿考生,一志愿满足率达到了100%,由于一本上线人数高于一本招生计划20-30%,仍然有20%以上的考生落榜沦为不满意。其中也未必都是低分考生,仍然不乏由于志愿填报不当落榜的高分考生。因此目前考试院定义的所谓一志愿满足率是非常不科学的,无法实事求是地描述考生志愿满足率的真实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高招办的“一志愿满足率超过90%”的说法出台之日,也是考生家长骂声一片之时。虽然多数家长不可能做到像晨雾这样进行理性的数据分析,但是他们朴素的直觉让他们感觉考试院的这个90%一志愿满足率是糊弄人的。

 

    而且由于高校招生计划(分母)是全市的,不可能分配到区、校、班。因此根据高招办的定义,只能算出一个笼统的全市的所谓“一志愿满足率”。无法评价一个区、校、班级一志愿满足率有多高,也无法评价不同分数段考生的一志愿满足率有多高。这就不利于推荐本市志愿填报方面的改进。但是如果采取公众感受的一志愿满足率的定义,则可以做到科学评价任何局部考生群体的一志愿满足率。举例说明:

 

    据某个市重点高中的考生家长反映,该校一个重点高三班级今年理科650分以上考生共14名,被一批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只有2名。于是我们就可以按照公众定义算出一志愿满足率:

 

    全班650分以上一志愿录取人数 ÷ 全班650分以上人数 = 2 ÷ 14 = 14.28%

 

    这里评价的是某班级650分以上考生群体一批一志愿满足情况。这样的结果与该班级考生和家长的感受是一致的,也有利于该校总结志愿填报方面的得失,有利于来年改进。

 

    同样,如果这样的评价计算如果在全市、全区、全校进行,在上述区域再进行部分分数区段考生的评价,那时候我们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就能对自己管辖的群体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得失进行更科学的评估。对我们再去讨论哪一种志愿填报模式更好一些会更有益处。而不是认定了一个90%的一志愿满足率而沾沾自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