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天蔚:高考填报志愿需改变 选择权利应交还给考生

(2013-05-10 16:50:09)
标签:

比例

难关

专家提醒

面向全国

央广新闻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张天蔚:高考填报志愿需改变 选择权利应交还给考生

 

晨雾 / 转贴

 

  【事件】本周日( 512),北京市高考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同时,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从8号起到今天开启了“今年全国高校第一阶段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各地考生可根据自己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在网上进行咨询。【相关阅读:北京高考即将填报志愿 专家:平日排名可做重要参照】(本文后附有原文)

 

  中广网北京510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北京市高考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工作本周日将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天蔚对此做出了独家点评。

 

  张天蔚:每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已经陆续开始,北京是512号开始,全国各地也都将陆续开始。每到这个时候,所有的家长搜集材料、打听消息、盘算得失,应该说是连猜带赌。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全国高考考生大概为912万,如果再加上父母,全国至少有3千万人已经进入到了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心理的焦虑之中。

 

  填报志愿这个难题已经很多年了,折磨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一代又一代的家长,为什么不做出改变呢?因为我们人多,中国所有的事情都非常的复杂,做任何改变都也非常的艰难。但是我觉得,相对于高考制度——这种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方式,录取制度的改变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现在一所学校面对数倍于录取名额的报考者,第一志愿的学生都摆在学校面前,学校进行选择(即提档),多中选一,选择的权利和选择的方便都在学校一边。改革应该怎么改?

 

  现在是一类学校先提档,二类学校后提档,学生只能赌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选中,那么他的档案已经被调走了,第二志愿学校也看不见,可能已经进入第二批次。所以现在所有家长的焦虑都集中在如何选择第一志愿,如何赌对第一志愿。

 

  其实应该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所有的学校都同时提档,可能几所学校同时选中一个学生,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像美国的学生一样,同时拿到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个时候,选择的主动权、选择的权利和选择的方便都交还给了学生。比如学生拿到三个,好学生可能面对更多的录取通知书,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对他来说最中意的学校、最中意的专业,可能还有最优惠的奖学金,再最后决定去哪所学校。

 

  这样一种改革对高校来说没有什么好处,也给自己增加了很多难题。比如学校录取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到底来还是不来学校也不知道,增加了不确定性。如果学校留出一定的余额,比如学校计划招10个学生,发出15份录取通知书,有可能5个学生不来。

 

  虽然这样的改革对高校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好处,但是这能让每一个被学校录取的学生都轻松的、愉快的、带着满心欢喜进入学校,这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最大的好处。

 

信息来源:2013-05-10 中国广播网 / 央广新闻

http://china.cnr.cn/ygxw/201305/t20130510_512552958.shtml

 

附:

北京高考即将填报志愿 专家:平日排名可做重要参照

 

  中广网北京510消息(记者刘玉蕾 汤一亮)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对于广大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考试本身是一道难关,而另一道难关,就是填报志愿了。本周日(512),北京市高考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同时,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从8号起到今天开启了“今年全国高校第一阶段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各地考生可根据自己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在网上进行咨询。

 

  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北京考生考取一本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有重大调整。那么,调整后考生和家长要如何报考?在学校与专业之间,每个家庭又将如何决策?

 

  再有不到一个月,2013年高考又将于678日如约而至。各地高考填报工作也相应展开,北京和上海两个特大城市选择在考前填报,其他地区则在考完后填志愿(但填报时间分为成绩“出来前”与“出来后”两种情况)。因此,教育部面向全国考生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也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网上咨询,目前是5810日的第一阶段,主要面向分别于12日和14日报志愿的北京、上海考生。

 

  有分析称,今年北京考题可能将降低难度,相应的一本院校分数线或许会更高,这种变化在不少北京考生和家长眼中的确是十分重大的变化。考生家长郭玉华说:

 

  郭玉华:现在我在参考近三年的高校录取分数指南,如果今年的分数更高的话,我就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去比较了。因为今年可能会和去年、前年的分数有不小的变化,我有点找不到参照坐标系了。

 

  从本周日(12日)到下周五(17日),北京考生的家长们都会在审慎考虑后为孩子填报好高考志愿。今年招生学校依然按本科提前批、一批、二批、三批分4个批次依次录取。

 

  有着多年报考经验的北京京瀚培训机构高考咨询师张老师提示家长,不管考分如何变化,考生在考区内的排名才是一个更为准确的参考标准。

 

  张老师:分数的话,因为每年考题的难度也不太一样,单纯的看分数有点不太客观。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包括各个学校、各个专业。所以看排名的话比较有把握一些,提高了分数线之后就是要看你的排名。

 

  专家还建议,因为今年北京高考难度将适度下调,各区县的一模考题难度与平常会有差别,一些考生的成绩也会出现浮动。所以只按一模的名次填报志愿,难免出现误差。综合使用一模、二模成绩,并多参考平时成绩,估算自己在学校、全区的排名才更准确。

 

    全国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第二阶段的活动从610开始到14日,主要面向考试后出成绩前的考生。第三阶段为62428日,则针对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的考生。

 

  其实,不管是在哪一阶段填报志愿,考生仍然有很多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比如在第一志愿上到底是奋力冲高一搏,还是求稳保守下注?再比如,到底是本着专业优先,不在意学校的名声有多大?还是冲着名校去,随便什么专业?家长和孩子们到底该怎么选、怎么博?

 

  家在黑龙江大庆市的高三考生梁甜甜一家最近过得并不轻松,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自主招生考试后,甜甜与心仪已久的清华加分失之交臂,却意外地拿到了南开的20分优惠。然而这也让家里犯难。甜甜妈妈说:“我们家里挺纠结的。孩子的成绩很不错,又拿到了南开的20分加分,如果服从调剂,应该是十拿九稳的。可总想冲击一下清华、北大,但因为没拿到加分嘛,又担心万一没考好成了落榜生怎么办?”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这几年的统计情况来看,一本一志愿录取的机会为8成左右,有些年度甚至达到9成,所以考生还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一志愿上。

 

  同时,家长和考生往往在报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上举棋不定。是选择名校而放弃喜欢的专业,还是为了喜欢的专业而报考普通高校呢?张老师建议,在报考时要多方面综合考量。

 

  张老师:确实名校有名校的效应,但有些学校的学科会有国家的支持可能也会非常好。先看专业,哪个学校的专业排名会更靠前。还有考生的性格,他本身的意愿都有很大的关系。

 

  今年高招1.3万考生可享受照顾加分。其中直接享受加分的大概是9700多人。专家提醒这些考生不要对“加分”看得太重。很多学校是按加分提档,但在进行专业录取时,要减去考生的加分。如果减去加分后,分数比别人低,加分考生也就成为最容易被退档的考生。

 

  另外,除第一志愿外,在填平行志愿时首先要看学校是否有二志愿计划。如果学校提档比例小于100%,则表明学校预留了二志愿名额。如果学校提档比例大于100%,则表示不收二志愿考生。

 

信息来源:2013-05-10 中国广播网 / 央广新闻

http://china.cnr.cn/yaowen/201305/t20130510_512551380.shtml

 

 

晨雾点评:

 

    这位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天蔚独家点评的观点“将高考志愿选择权利应交还给考生”,我十分赞成。这实际上就是实现双向选择。当然如何才能实现?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这位张天蔚观察员在评论中谈及现行高考录取制度的缺点时,却让人一头雾水:

 

    现在是一类学校先提档,二类学校后提档,学生只能赌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选中,那么他的档案已经被调走了,第二志愿学校也看不见,可能已经进入第二批次。所以现在所有家长的焦虑都集中在如何选择第一志愿,如何赌对第一志愿。

 

    天下有这样的高考录取规则吗?

 

    首先所谓的“一类学校”、“二类学校”的说法就不准确。请问什么叫“一类学校”、“二类学校”?我们可以暂且不要“咬文嚼字”,假设这位专家讲的是“一批次本科学校”、“二批次本科学校”吧。我们接着想问:为什么“第一志愿没有被选中,档案会已经被调走,第二志愿学校看不见,已经进入第二批次”?这是中国哪个省的录取规则?中国各省高考录取规则虽然不同,无论是考前填报,还是靠后填报;无论是估分填报,还是知分填报;无论是顺序志愿,还是平行志愿,或是顺序平行混合的部分平行志愿?晨雾还没有发现有一个省、有一种志愿填报录取方式会发生“第一志愿学校没选中人家,却把人家档案调走,跨过人家的第二志愿,直接送到第二批次”。这才是天方夜谭。北京的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可算是全国难度最大的了,也不至于这样做。

 

    现行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确实存在很多弊病,进行分析和批判都是可以的。但是批判之前最好先搞搞清楚现行制度是怎样填报志愿,怎样录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