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年北京高考弃考人数不可能达近3万人

(2013-04-22 23:47:49)
标签:

来源

报名参加

成主

现象

反差

分类: 晨雾原创

今年北京高考弃考人数不可能达近3万人

 

晨雾 /

 

    2013322日北京商报文章《北京生“弃考留学”趋势加剧》(本文后附有原文)称今年北京高考弃考人数将达近3万。晨雾读后感到非常吃惊。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只有7万多人,出国留学的考生就有3万,岂不是每3名应届毕业生中就有1名出国留学?北京的考生和家长们,你们观察一下周边学生,是这样的情况吗?别人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不相信。虽然我们认同现在选择出国留学的考生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但是绝对不可能一下子有这么多。高中毕业即出国留学的增长确实很迅猛,但是目前主体还是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的学生。

 

    细读原文,才发现文章中的数据分析是错误的。

 

    文章说:

 

    2010年,北京地区参加中考的人数为10.2万人,如果不考虑转入、转出等动态因素,到2013年,参加高考报名人数理应不会相差太多(注:北京市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27万人),那么,这3万弃考学生都流向了哪里?一位业内留学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部分考生中绝大部分都选择出国留学,有的分流到各个国际高中(或国际部),有的直接去读国外高中、有的则从高一开始就着手准备SAT考试……

 

    文章的作者根据2010年参加中考的10.2万人到2013年只有7.27万人报名参加北京高考,推断约有3万人的差额大都跑去出国留学了。这真是天大的逻辑偏差。事实不是这样的,看一下下面的数据:

  

    2010年北京市中考报名人数约10.2万,其中本市户籍考生约8.8万人,非本市户籍考生约1.38万人。北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计划招生9.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今年计划招生5万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为3.3万人。《北京2010-2012年中考报名及招生人数》

 

    我们看到2010年北京中考录取约9.3万名考生,与2013年的高考报名人数7.27万的差额不是3万,而是只有约2万。2013年高考,首先有1.38万人是非本地户籍毕业生不能在京参加高考报名。差额就只剩下6千多人了。再看2010年北京的中招计划,普通高中只有5万人,有3.3万为中职计划。即便他们全部参加高考也只有8.8万人。何况读中职的毕业生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会选择直接就业不参加高考。这样分析,2013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7.27万人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今年的高中毕业生绝对不可能有3万人出国留学。今年的高中毕业生弃考的有两三千人的估计是正常的。

 

    北京高考报名人数确实连续7年下降,但主要原因应当还是适龄人口的自然减少。出国留学在其中只占一小部分。而且许多选择出国留学的考生也会在去年年底参加高考报名,到今年上半年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申请国外学校的进展情况作出是否弃考选择,因而不会影响高考报名人数数据。

 

    数据分析是个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

 

------------------------------------------------------

 

2013年4月22日北京商报原文:

 

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七年下降

北京生“弃考留学”趋势加剧

 

今年北京高考弃考人数不可能达近3万人
  

  北京市第一轮高考模拟考试日前刚刚结束,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留学中介发现,本科留学咨询业务正迎来新一轮高峰。相关数据显示,今年高考弃考人数将达近3万人,而这些弃考群体中,绝大多数选择留学。业内专家分析称,随着大众留学时代的到来,“弃考留学”群体开始呈现出平民化特征:以前只有富裕阶层才会在高中或本科阶段选择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工薪阶层加入此行列;以前只有尖子生才会追逐国外名校,现在中等水平的学生正成为“弃考留学”的主要群体。

 

  北京考生七连降

  海外留学成主因

 

  日前,北京市刚刚结束第一轮高考模拟考试,距离2013年高考也只剩下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市各大留学服务机构发现,前来咨询或办理本科留学业务的学生又迎来新一轮高峰,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高三应届生。

 

  据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近600名应届毕业生中,有约240人选择不参加国内高考,其中有180人是从高一开始就决意出国留学的;在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320名考生中,目前已有20余人明确选择弃考留学,有的甚至即将收到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北京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加拿大项目总监刘晓丹分析称,一模考试结束是促使本科留学咨询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过了一模,考生的水平基本上已经定型了,考生基本上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也更清楚自己是该高考还是该留学了。”刘晓丹说。

 

  此前,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27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700余人。从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来看,北京地区的高考报名人数已经是连续第七年下降。

 

  2010年,北京地区参加中考的人数为10.2万人,如果不考虑转入、转出等动态因素,到2013年,参加高考报名人数理应不会相差太多,那么,这3万弃考学生都流向了哪里?一位业内留学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部分考生中绝大部分都选择出国留学,有的分流到各个国际高中(或国际部),有的直接去读国外高中、有的则从高一开始就着手准备SAT考试……

 

  中等水平学生

  弃考现象明显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些留学服务机构处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相较于前几年的精英留学,现在的本科留学也开始向平民化过渡。这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留学不再是富人阶层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留学队伍;第二,相较于以前要么尖子生留学,要么差生留学这种巨大反差,现在本科留学群体渐以中档水平学生为主。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之所以留学,是因为在国内很难读到好大学;尖子生留学,是想冲击世界顶尖名校。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他们可以选择的国内高校很多,但大多是普通高校。”嘉华世达澳大利亚项目总监田铁丽以北京地区考生为例,考生如果在500分以下,则很难被北京地区好的学校录取,而在国外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去年北京地区理科一本线是477分,考生如果刚踩线,一般只能选择非‘211’大学或外省市大学,但是在国外却完全可以申请类似于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这样的名校,而这些高校的世界排名甚至高过北大、清华”。

 

  相关业内留学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即使有的考生已经报名参加高考,但仍可能最终放弃高考,或者参加完高考后再选择出国留学。“已经放弃高考的学生,目标往往很明确;而一些犹豫、徘徊的考生,则是想视后阶段复习情况或高考成绩,决定是否出国留学。”启德教育留学专家刘娟说。

 

  对于这一部分犹豫中的考生,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执行总裁阙登峰建议,考生如果申请欧洲国家高校,则需坚持高考,因为没有高考成绩,不仅会影响高校的录取,还会影响申请者的签证;但美国大部分高校本科招生只要求高中毕业证和GPA,不需要高考成绩。

 

  “洋高考”抢生源

  频放利好消息

 

  自2008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50万人的历史顶峰之后便逐年回落,相关专家表示,这种下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生源的减少,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就是高校间的“生源大战”,不仅“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高校纷纷放下身段,一些国外高校也积极加入。为了尽可能地显现竞争优势,国外高校开始频繁地释放各种利好消息。

 

  与以往相比,现在许多境外高校录取中国学生时,已开始承认中国高考成绩。据金吉列留学副总裁王丹介绍,从2012年起,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西兰的梅西大学等,纷纷宣布接受中国的高考成绩,“美国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接受中国学生以高考成绩+面试的方式申请,可免托福和SAT;加拿大明确规定,申请加拿大公立大学者需提供高考成绩;新加坡的大多数高校也会把高考成绩作为重要申请参照标准,而且分数越高申请的学校越好;此外,西班牙、瑞士、芬兰等国的院校也会参考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对于中国考生来说,不仅有了留学、高考的双保险,而且可适当减轻参加托福、GRESAT等“洋高考”所带来的学业负担。

 

  对于考生的另一大吸引力是,国外高校往往会推出一些留学与移民相绑定的政策,即所谓的“一站式留学”。例如,在澳大利亚,留学生只要能拿到学士或以上学位,便可获得2-4年的工作签证,然后,留学生可以通过工作签证转临时绿卡、临时绿卡转永久绿卡的方式,实现移民。而在移民大国加拿大,虽然近几年的移民政策有所缩紧,但留学移民配额却不减反增,留学生只要在加拿大留学两年以上便可得到工作签证,一年后便可申请加拿大移民,最快三个月便可移民成功,而且总的移民成功率在96%以上。

 

  低龄化留学

  现多重隐忧

 

  高中生热衷于留学,由此也引发一些业内人士关于留学低龄化的思考。

 

  “出国留学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学生独自一人到异国他乡读书,要独立处理许多事情,包括日常生活、学校读书、老师同学关系等,首先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自我控制就是一项很关键的能力。”刘娟说,因为攀比之风盛行,许多不适合留学或者留学条件并不成熟学生纷纷踏出国门,无疑会为日后的生活、学习等埋下一些隐患。

 

  田丽铁则表示,许多高中留学生并未成年,他们的留学往往由父母一手包办,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错位。“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当初专业、学校等都是父母帮他申请的,读了一半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它,读不下去了。没办法,很优秀的一个孩子,只好辍学了。”

 

  “在美国等西方高校,奉行的是‘宽进严出’政策,因为规划不合理,导致延长毕业甚至无法毕业的中国学生大有人在。”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聘留学顾问张伟用说。

 

  北京商报记者 李立勋/ 张淼/漫画

 

信息来源:2013-04-22《北京商报》

http://www.bjbusiness.com.cn/site1/bjsb/html/2013-04/22/content_211404.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