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2013-02-25 19:17:17)
标签:
党报考试命题理念独立思考学会独立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美国“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晨雾 / 转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原来的“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改为“平等接受教育”,“义务”两个字的删改意味深长。这也就意味着在高中阶段求学和异地高考将有可能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最近黑龙江和安徽等省施行低门槛异地高考,引发了一片好评。为了把这项有意义的改革进行得更长远、更有实效,我们很有必要借鉴一下国外的有益经验。现以比较成熟的美国高考为例进行说明。
美国大学招生考试(ScholasticAs-sessmentTest),俗称美国高考,简称SAT,我国翻译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其自诞生后80余年来逐渐完善、声誉日隆。美国高考具体包括三科:数学、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与中国高考数学题目相比,美国高考侧重于五类题目:坐标几何题、数据理解题、排列组合题、数列数论题和级数集合题。这五类题型更多地要求学生具备准确地阅读理解题意,有强大周密的逻辑分析能力,迫切要求从数字计算能力提升到阅读理解和推演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中国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相比,批判性阅读多了一种重要题型即“比较和评价论点”(comparingandevaluat-ing)题型,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剥离表象、探求文章的“前提假设”并且对比和判断不同作者的观点,强调从联系中作出批判性的独立评论。
与中国语文考试的“作文”相比,美国作文作为学术性文体,有别于偏重“客观再现”的记叙文、说明文、写景文,而更注重心灵深处思维能量的充分释放;Essay甚至也不同于应试型的论说文,更强调独立见解、缜密论证和逻辑论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辨力。
美国高考的理念和操作对我国教育及其考试评价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是从教育评价观来看,高考应该考察孩子的创新意识。长期以来,人的机械记忆力、同质化思想力和公共表达力是教育评价的三大传统指标。而美国高考所预设的考试目标和科目体现出来的“学术教育”理念,是超越考试结构和题型的核心价值所在。所有科目均高扬思维领先、技巧次之、表达至上、杜绝复制的核心精神。因此,亟须撬转教育评价观的价值向度,由适应“过去时”转到挑战充满风险的“未来时”,从而赋予教育和高考深厚的创新性思想底蕴。
二是从人才标准观来看,高考应当考察孩子的个性特色。美国高考既不苛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全面”,也不奉既成结论为圭臬,但求思想锐意出新、推断突破常规、表达不拘一格。其本质就是:以自由思维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精髓、以独立人格为根基。这样考试的结果不仅要使每位学生趋近传统意义上专业领域的人才,更应成为获得和谐完整内涵的个人。以此适应目光高远、思维深刻、追求创新和鼓励自由现代公民的人才培育目标。
三是从考试命题观来看,高考考察孩子的缜密思辨。美国高考不同于普通淘汰式选拔考试,而是依据美国大学的学术理念与要求来评价并推荐,旨在考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所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如运用所掌握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化解问题的学术能力。其题型特征在于尊重基本规范而更引领卓越发展。无论是隶属“自然科学”范畴的数学,或者是归属“人文社会科学”的批判性阅读和Essay学术写作,都推崇逻辑推断、独立思考、自由评论和缜密表达。
作者:任国征
信息来源:2013-02-25《学习时报》
http://www.studytimes.com.cn:9999/epaper/xxsb/html/2013/02/25/09/09_44.htm
晨雾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