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门,早日向随迁子女敞开

(2013-01-13 11:28:45)
标签:

新闻

宏观

不够

高质量

政策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城门,早日向随迁子女敞开

 

晨雾 / 转帖

 

 

城门,早日向随迁子女敞开

 

  上期我们聚焦城镇化难题怎么解。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难,也是城镇化必须破解的一道考题。最近各地纷纷出台异地高考方案,本期我们关注这一话题。让我们走进农民工家庭,倾听他们对异地高考改革的心声;问计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探讨如何让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公平地接受教育。

 

  ——编

 

  提要:让随迁子女能就近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在要求,异地高考的步子宜快则快

 

  放在老家就成了“留守儿童”,带在身边又面临升学难题。

 

  这样的两难选择,长期以来是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一大心结。因为受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了飘飞在故土与城市之间的“蒲公英”。而这一生动的比喻背后,则是种种现实的无奈与急切的期盼。

 

  近日,各省纷纷公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城里学校的大门,逐渐向“飘飞的蒲公英”敞开。

 

  在鲁外来务工人员

  “全家提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为了可能会被“赶”回老家参加高考的事儿,年仅14岁的田子芳“纠结”了近两年时间。

 

  打小,田子芳就跟着父母从嘉祥县农村老家来到了济南。从幼儿园到小学,田子芳的求学之路还算顺风顺水,直到上六年级时,她突然发现班里有几个同学转学了。

 

  “这才知道是因为户口不在济南,就算在这里上了中学,高考还是要回老家参加。”作为母亲,冯华敏的心也一直揪着。“孩子压力可大了,整天寻思啥时候回去的事儿。”

 

  201212月,山东省公布异地高考实施方案,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孩子能在济南参加高考,全家提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冯华敏说。

 

  在京外来务工人员

  “心还悬着,得做两手准备”

 

  在北京某中央媒体工作的赵永,在很多人眼里是 “白(领)骨(干)精(英)”,月收入过万元,中层干部, 但他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通过人事代理进入现在的单位后,他的户口一直还在老家农村。他边让女儿在北京借读,边等异地高考政策出台,希望让女儿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近日北京市公布的异地升学方案,给赵永泼了一盆冷水:过渡方案只明确了中职、高职的异地升学放开时间,而且限制条件还挺严。

 

  “我的心还悬着。”赵永郁闷的同时,对北京市异地考大学方案的预期也大大降低:“看这架势,我再这样等下去不是个办法,得做两手准备,孩子可耽误不起。”

 

  最近听朋友说,邻省某地还有买房落户的政策,而且那里的一些中学高考升学率还很高,赵永动了心,做起了两手准备。“我最近准备去一趟,合适的话交个定金。如果我女儿到时候不够条件在北京考大学,我就把她的户口落到那里,到那里上高中考大学。”

 

  专家

  “多项改革要协同推进,异地高考的步子宜快则快”

 

  在北京生活了20来年,赵永对北京的“大城市病”有着深刻的体验:到处都是拥挤的人流、车流,大家都喊看病难、上学难。“北京这样的城市一下子完全放开异地高考,也不现实。”

 

  数字显示,北京的常住人口超过了2000万,非户籍人口达742万,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全市在校生的40.9%。“过载”的北京难以承受异地高考步子迈得过大过快之重。很多学校都表示,如果不扩大规模,学校到时肯定一桌难求。

 

  但赵永的失望也溢于言表:像我这样很多人羡慕的“高级农民工”,女儿都可能没法在京考大学,那些生活状况不如我的广大农民工呢?他们子女哪天才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呢?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的林敏花教授对教育公平做过专门研究,她告诉记者,异地高考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牵涉到城市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城市当地考生的利益。“异地高考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它需要与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改革,与教育综合改革配套,特别是要与户籍制度改革和计划招生制度的改革协同推进。”

 

  “但无论是教育层面的微观改革,还是社会层面的宏观改革,让随迁子女能就近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在要求,宜快则快。” 林敏花坦言。

 

  教育工作者

  “努力消除各种教育‘剪刀差’,教育公平还需加力”

 

  “赶上了好政策,孩子和家长都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山东省异地高考方案的给力让来自河南信阳的外来务工人员丁胜利满心欢喜,但他还有进一步的期望:更多的随迁子女进入城里的学校,在容量总体有限的情况下,不断被稀释的教育资源能否承担起高质量的教育?“作为父母,我们或许不能给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生活,但希望他们在这里有同等的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机会。”

 

  在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纮看来,办学条件的差异可以靠钱来解决,就学升学的困难可以靠政策来解决,难就难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2009年以后,济南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着力点,已经从过去的选点布局转移到质量提升上来。”

 

  济南市加强了对定点学校学生教育、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学校在评优、加入少先队、共青团等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努力消除各种教育‘剪刀差’,教育公平还需加力。” 王纮说。

 

  在全国很多地方,教育公平正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不过,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教育工作者,都有着同样的思想准备:教育公平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来源:人民日报)

 

信息来源:2013-01-13 人民网 / 24小时滚动新闻

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113/c25408-20180803.html

 

 

晨雾点评:

 

    这一段话讲得比较有水平,2012年异地高考推进的实践过程和结果也间接证明了这段话:

 

   “异地高考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它需要与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改革,与教育综合改革配套,特别是要与户籍制度改革和计划招生制度的改革协同推进。”

 

   以此来理解2012年异地高考推进的结果就不会感觉意外。事实上,2012年异地高考的推进还不能说没有一点积极意义。最大和最明显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得流出地省份内部和省份之间的异地高考实现了低门槛和可行性,确实为那里的随迁子女带来的方便。正如本文中所举出的在山东济南的随迁子女田子芳的例子,她可以踏踏实实在济南上学,不用再担心需要回老家考试了。

 

   对于高门槛的京沪广的异地高考方案对随迁子女是不是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呢?还不能这么说。晨雾认为与此前相比,最大的意义在于增加了某种确定性。此前教育部十分含糊的异地高考政策和无休止的“调研”给人以一种年复一年的无限遐想,总感觉有希望,但是又总是看不到希望。中国的老百姓在这方面吃亏已经不少了。以北京为例,不少已经拿到了北京绿卡的家长总觉得希望就在眼前。其实这是最坑人的。以北京的异地高考方案来讲,虽然让随迁子女十分失望,但是晨雾认为这比教育部以往那种无休止的“调研”要实在得多。至少明确地告诉你,中职和高职都是近期可以实现的以及实现的具体门槛和时间。本科没有涉及,但是你完全可以根据高职的门槛和时间来估计自己未来是否满足本科的门槛和时间。不至于再继续盲目地“赌”孩子的未来。而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的表态也在告诉我们,2013年异地高考方面教育部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了。本文中提到的在京“高级农民工”赵永在失望之后的思考应当是十分理智的。

 

   此前晨雾曾经撰文指出,异地高考在出发点上由于没有从高考不公平的根源上入手,因此其结果无论做得再好,都不可能解决高考公平的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已经出台的各地异地高考方案上捕捉零星的积极因素,哪怕是能给考生和家长带来的一点点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