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为何“站不住”

(2012-09-18 16:43:01)
标签:

王登峰

《中国青年报》

学生身体素质

开学典礼

中国青年报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记者来信
大学生为何“站不住”

 

晨雾 / 转贴

 

    新学年开始,记者在采访中又听到不少关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信息。据一位中学校长介绍,新生开学典礼上,不到20分钟台下“倒了好多学生”。

 

    前不久,在一个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中,开场仅20分钟左右,领导还在勉励志愿者们发扬志愿精神、做好志愿服务时,台下已陆续有学生晕倒。此景不能不让人忧心大学生的体质——志愿者是从众多报名学生中选拔出来为别人服务的,身体素质等方面一般不低于平均水平,自己身体堪忧,如何服务他人?

 

    《中国青年报》9月16日一则消息透露的细节引来热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说,今年北京大学二年级学生军训,两周之内,近3500名受训学生看病的人次达到了6000。

 

    这种情况并非北大独有。另一所高校的负责人开玩笑说,今年该校新生开学典礼一个晕倒的都没有——“我们都是坐着的”。

 

    大学生为何“站不住”?重庆一位大学教授对记者评价,这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对青少年“摧残”的结果。他形容,同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青少年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被“搞死在起跑线上”。

 

    记者不完全赞同这位大学教授的说法。大学生的体质问题不能完全归罪于中小学。北京大学接受军训的是二年级学生而非新生,如果说新生身体素质不佳,那么在北大求学一年能够参加足够的体育锻炼,身体也该“补”回来了。

 

    1985年以来的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相较2005年,2010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19~22岁年龄组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与2005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面对调研结果,大学校长们还能继续怪罪中小学吗?王登峰司长指出,很多人说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不是高校的原因,是中小学就没打好基础。的确有这方面因素,但是,“不管是谁的责任”,高校应该考虑如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要为孩子们以前落下的“补回来”。

 

    记者去很多高校采访过,校方往往愿意介绍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了多少科技奖项,出了多少院士,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多么显著,极少有人会谈到学生身体素质。如王登峰所言,“我们现在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都没有把体质健康列入其中”。

 

    诚然,体育在中小学仍然面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由于升学的指挥棒,“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奥数等各类辅导班。一些学校没有开足体育课程,课外活动也能省则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玉凤对记者表示,很多学校不敢搞体育活动,也不敢搞春游,即使要搞也要让学生带家长来,生怕出事说不清楚。因此,她建议制定校园安全法,厘清学生意外的责任问题。

 

    就连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永志也不无忧虑地指出,为了防止安全事故,部分学校取消了跳箱、鞍马、单双杠、足球等等。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天文观测等有益于少年儿童成长的课内外活动也都能少则少。

 

    一个也许费尽力气通过了中考和高考、却在开学典礼上晕倒的学生,真的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吗?

 

    大学校长和中小学校长应该停止互相指责,尽快互通有无,研究对策。家长也不应把责任都推给学校。甚至增加体育课的课时,也不是那么重要——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比增加课时更难也更重要。

 

    更应反思的是每一位青少年:我们“宅”在家里发胖,中国也将是个虚胖的孱弱国家。我们在开学典礼上晕倒,中国又怎样“站起来”?

 

张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7日   01 版)

 

信息来源:2012-09-17《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2-09/17/nw.D110000zgqnb_20120917_7-01.htm

 

九届大运会传出重要信息
学生体质将成高校评价指标

 

    本报天津9月15日电(记者张国实习生马宇平)今后,衡量中国高校水平不仅要看其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师资力量等指标,学生的体质状况也将影响对高校的整体评价。这是正在天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传出的消息。

 

    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列举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半个月前,他出席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这是我们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王登峰说。

 

    王登峰透露,为了弥补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我国将把学生体质情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

 

    他说,自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但是,学校体育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还在继续,学校体育投入不足,体育场馆和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长期以来,针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缺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指标。

 

    “一说到体质健康,大家都很关心、很重视,但是一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规则的指标和评价体系中,就轻轻带过。”王登峰指出,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都没有把体质健康列入其中。

 

    他透露,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共同起草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对外公布,将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评价体系,促使学校开足体育课程,提升学校体育的质量。

 

    王登峰还提出,很多高校积极举办高水平运动队,如果集全校之力专为高水平运动队和少数运动员提供训练和比赛条件,而绝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得不到起码的保障,那么这样的高水平运动队是不可持续的,也不会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方面需要做一些实质性的改革。比如,对建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要按照学校体育的基本标准来进行评估验收。如果高校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标准,那么可以考虑暂停其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将来其他高校申请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也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否则不会批准新的高水平运动队。

 

    本届大运会“校长杯”评审规则的修改,也体现了这一导向。始于1988年的“校长杯”,从本届开始增至40个获奖名额,评选方式也作了改变。大运会竞赛成绩不再是惟一标准,只占总分的70%,参加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高校教师获奖成绩占总分的10%,学校体育工作成绩占总分的20%。此举是为了鼓励高校不仅做好竞技体育工作,也要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6日   01 版)

 

信息来源:2012-09-16《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2-09/16/nw.D110000zgqnb_20120916_3-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