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舆情专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舆情
晨雾 / 转贴

核心提示:
8月31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因地制宜方针的指导下于2012年底出台各地的异地高考具体办法。由于异地高考牵涉城市教育资源再分配,因此文件一出,各方立即围绕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户籍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从8月31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意见》通知,到9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做出异地高考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的表态,舆论对异地高考到底能否实现,何时实现以及实施难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探讨。
由于异地高考牵涉各方利益,因此网友对该政策的态度非常鲜明。综观新闻报道、微博博文及论坛发帖发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本地网友与其他地区的网友围绕自身利益,在BBS、微博等自媒体中展现了观点鲜明的激烈论战;而传统媒体、意见领袖的表达则趋于理性,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异地高考政策的探讨和相关建议上。
图1
舆论走势图
W020120905529748434312.png
(数据来源于城市舆情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时间截至9月3日24时)
媒体对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的关注更多体现在相关建议方面。《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均发文对该政策展开探讨,归纳起来共有五大建议:异地高考应成为户籍改革“破冰”之举;相关部门应抓住机会,走向教育平权;异地高考门槛设置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各地方政府需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各地应尽快明确相关政策出台时间。
图2
网民态度分布图
W020120905529748459048.png
(本图表通过城市舆情监测系统搜集相关条目,并根据随机数表抽取200份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9月3时24时)
通过图表2可以发现,网民在异地高考政策问题上的观点非常鲜明,大部分网民对此政策不是支持就是反对。通过对新浪、搜狐、腾讯和凤凰四大门户网站网友留言的分析发现,网民对异地高考的反对、支持声几乎处于均势,但是进入百度帖吧的北京吧和上海吧会发现,本地市民反对异地高考的比例均超过95%,甚至有上海网友成立了反对异地高考签名的专用微博。
信息来源:2012-09-05
城市中国网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城市舆情室
http://www.town.gov.cn/ztbd/201209/05/t20120905_578394.shtml
法晚评论:
异地高考别推高房价
新闻提示
据本报报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异地高考政策将因地制宜,随迁子女流入地多的省份要出台文件,根据具体状况制定具体办法,“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对于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外地人来说,异地高考终于八字有了一撇,这是一个大好的消息。一直以来,打工的人都在面对两难的选择:让孩子在所在城市读书吧,高考的时候还要回去,而各省市的教材和高考试卷都不一样,再加上临考换环境,孩子能不能考好是个大问题;如果一直让孩子留在老家读书,又令人牵肠挂肚,“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实在不少……
但是对于有大城市户口的人来说,看到异地高考越走越近肯定会有所担心:优质的教育资源本就僧多粥少,分一杯羹的人多起来,自家孩子会不会伤不起?
所以,防止高考移民、协调好外来务工子女和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键问题。可以说,虽然理论上讲所有公民都应当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但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有条件的异地高考是一种“次优选择”。
虽然教育部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标准,但也给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准入条件,比如说家长要有稳定工作、住所、收入;学生要在本地接受教育达到一定年限。
比如北京,在对家长的要求方面,大部分的条件显然和本市买房限购、买车摇号的资质审核颇为类似,所以北京要制定具体的标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前有车后有辙”。我猜,满一定年限的社保证明和完税证明将会再次发挥它们的巨大作用。
让人有点担心的是“有稳定住所”这一条。一般来说,租房的人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难保时不时搬回家,那么要“稳定”是不是就非得买房呢?所以,希望各地在落实相关政策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别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所抵触。看看学区房价格的高涨,我担心“稳定住所”的要求有可能成为房价反弹的推手。
基于此,各地在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的时候,倒不如不提房子的事儿,让家长提供一定年限的社保证明就OK。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房价有点风声就上涨,异地高考回避房子也算是“因地制宜”吧?
还有最后一点“学生要在本地接受教育达到一定年限”,笔者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和前两点相比,这一点是对考生本人的要求。如果让这一点不断强化,甚至使其逐渐取代对家长资质的审核,就可以避免“拼爹”的嫌疑。
换言之,在学籍管理逐渐完善之后,高考时对户籍的审查不妨完全用学籍来代替,这样既可以防止高考移民,也可以让一起上学、一起长大的孩子们一起接受公平的考试。
本报评论员
庞岚
信息来源:2012-09-07《法制晚报》
http://www.fawan.com.cn/html/2012-09/07/content_386902.htm
晨雾点评:
发改委的数据汇总了异地高考舆情。法晚的评论中的担心异地高考推高房价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个担心绝不是去掉“有稳定的住所”这个条件能避免的。
异地高考推高流入地城市房价不可避免的,但是原因不是因为“有稳定的住所”这一条件。虽然具体的规定尚未出台,但是晨雾认为条件绝对不可能要求家长“必须在本地拥有住房” ,应当是有租房合同就行。异地高考推高房价的原因在于一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家长在孩子未来求学问题上“踏实”了,他们可以像本地人一样做家庭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了。而住房作为家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必然作为首选。原来还在买房还是租房问题上举棋不定的家庭就不再犹豫了;已经决定买房的也要考虑是否要买学区房了;已经有了第一套住房的可能会考虑是否为了孩子学习再买第二套房了;。。。这些原因必然增大住房需求推高房价。而且影响面绝不仅仅是近期需要中考、高考的随迁家庭,而是所有外省户籍家庭。现在那一个家庭的发展不是把孩子的未来放在中心地位?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家庭就要考虑未来的小升初、中考、高考,而且考虑的层面已经不仅仅是就近入学问题,而是如何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问题。这一些列的链条不可能不影响房价。这还没有谈到那些尚未来到来到大城市发展的外省人口,当不同省区的异地高考政策发布之后,他们就会衡量一下自己够不够?差距有多大?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之后就会付诸行动。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就会涌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