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科大昨正式揭牌成立

(2012-09-03 22:35:47)
标签:

朱清时

中国

深圳特区报

招生方案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使命

南科大昨正式揭牌成立

 

晨雾 / 转帖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叶志卫)昨日,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正式揭牌,当天举行2012年开学典礼,这标志着一所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使命的创新型大学在深圳正式诞生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对南科大的揭牌表示热烈祝贺。

 

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容根、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深圳市委副书记王穗明、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共同为南科大揭牌。

 

教育部领导对南科大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科大的改革和发展,希望南科大在现有基础上,按照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改革创新,有所作为。

 

李容根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南科大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这不仅是南科大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对推进经济特区乃至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魏中林宣读《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的通知》,据了解,南科大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力争在未来34年内完成学校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使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形成。

 

今年4月,南科大正式“去筹转正”,5月底南科大公布2012年招生方案,采用 “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今年共招收188名新生。校长朱清时院士昨日在典礼致词中表示,南科大将继续坚定改革创新,不断突破,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同时,朱清时勉励188名新生,考入大学并非终点而是起点,必须树立远大目标,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共同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宇扬、副市长吴以环、市政协副主席林洁、中科院院士陈国良,中科院院士、南科大领军教授唐叔贤,特邀嘉宾余彭年等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叶志卫

 

信息来源:2012-09-03《深圳特区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2-09/03/content_2187110.htm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南科大今后将考察学生批判能力

 

南科大昨正式揭牌成立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小艳/ 程海昆 张啸威/

 

昨日,“转正”后的南方科技大学招收的首批188名新生正式步入课堂,开启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这批学生是通过高考成绩占60%、自主能力测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的“631”式考核方式给“领”进校门的,这种全国独一无二的综合评价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引发社会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昨日,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在百忙中接受记者专访,向记者分享此次自主招生改革背后的故事及今后的自主招生思路。

 

【关于招生改革】

 引发社会反思中国教育弊病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此次南科大招生改革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朱清时:我们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理念真正融入到此次自主招生中来,设计出一套测试学生创新素质的复试方法。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创新型人才?我认为应该具备5项能力:一是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有跳出常规的批判精神,此外,还需有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才有能力经常产生新的思想,而创新的核心恰恰是新思想。

 

深圳特区报:但是“631”方案中,高考成绩依旧占据“大头”,承载着高教改革希望的“自主招生”比例仅为高考比重的一半,有观点认为此次自主招生“自主”的成分并不高。

 

朱清时:很多人可能会这么认为,但实际上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我们测算综合成绩时,是将高考成绩满分的750分折算成100分后再乘以60%,自主测试成绩满分是100分,不需折算直接乘以30%,折算后高考成绩的3.73分相当于自主测试的1分,所以“自主”的比例还是很大的。

 

深圳特区报:您最初提出的招生方案是“433”模式。

 

朱清时:是的。我们最初申请时提出的是自主招生考试占40%,高考和平时成绩各占30%的模式。在向上级部门汇报这个方案时,他们提出平时成绩很难测准的问题,因为不同省份不同学校的平时成绩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希望将平时成绩减少到10%

 

后来我们发现他们很有经验,这个决定是对的。当然,我们在商量方案的过程中,也试图争取将平时成绩减少的20%加到自主招生上,但上级部门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尝试,有些地方还看不准,还是决定以高考成绩为主,我们也感觉这样更稳妥,就同意了。

 

深圳特区报:从获得招生权到敲定招生方案、正式启动招生仅有一个月时间,你们是怎么完成这项工作的,中间有没有一些难忘的故事?

 

朱清时:4月底获得招生权后,我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商量招生方案。5月下旬起,我们开始不停地往返于北京、广州、深圳,到教育部就跑了45次,不断地汇报、协商、更改方案,最终在529日敲定“631”方案,即高考成绩占60%,南科大组织的自主测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的这种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方案获批的第二天,我们立即在南科大召开面向广东省的宣讲会,紧接着就飞去成都,开始其它7个省份的招生宣讲。每到一个城市,我需要做三件事:召开一场招生宣讲会,向师生、家长介绍南科大办学理念、招生方案等;见一见当地中学校长;接受当地媒体采访。这8个省份我都亲自去了,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赶飞机,有的城市停留时间一天都不到,可能头天晚上抵达当地,办完“三件事”后,第二天下午就得匆匆飞往另一个城市。

 

【关于招生总结】

 下次自主测试 增加人文素质等内容

 

深圳特区报:您如何评价此次招生工作,对这188名新生满意吗?

 

朱清时:我们取得了成功,超过预期目标。在各地招生时,我们受到学生和社会的热烈欢迎,最后招到188个十分优秀的学生。最近我们举行了两场报告会,一个是唐杰副市长讲经济,海天出版社社长尹昌龙讲十大观念,学生们踊跃发问,从提问来看,学生们思维深度和理解能力都很不一般,嘉宾都很赞叹,认为我们学生的素质很高。

 

深圳特区报:有没有一些遗憾的地方?

 

朱清时:遗憾之处首先在于自主能力测试出题很匆忙,只测试了学生的4个能力,即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没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人文素质等进行测试,我想我们下次的自主能力测试一定会把这些内容加进去。

 

其次,在出题上,因为今年是第一年,担心题目太难,学生自主能力测试成绩与高考成绩相差太大,导致高考成绩起不到太大作用,为了谨慎起见,我们的出题量偏轻,题目偏容易。这次考完后,我们就有了一个基准,下次就可以做得更加精准了。

 

另外,在平时成绩的测算方面,因为这次各地没有做相关基础工作,有些地方有会考成绩,有的没有,即使有会考成绩的,各地标准相差也很大,这给我们在测算平时成绩时带来一定难度。另外,我们希望在平时成绩中看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关心社会等方面的表现,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无法了解得太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明年要改进的地方。

 

【关于明年招生思路】

 希望延续今年模式,具体方案待批

 

深圳特区报:在今年自主招生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明年的招生方案有没有可能取得更大突破?

 

朱清时:明年我们希望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这种综合评估的方式招生,今年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明年会做得更好。

 

目前,我们正在成立校务委员会,按照《南方科技大学章程》、《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招生方案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这个机构将在一个月内成立,由我担任主任,而后带领这个团队来做招生这件事。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教育部到时会用什么形式来批我们的招生方案,也许就是延续今年的招生方案,明年只需要批一下招生规模就行了。

 

我相信,我们只要做好了,全社会和教育部都接受了,自主招生成绩所占的比例自然会更高。

 

【关于理想招生模式】

 高考作为参考, 录取应由高校自主决定

 

深圳特区报:您理想的自主招生方案是什么样的?

 

朱清时:高考只是作为参考,如何录取完全由学校自主决定,这是世界接轨的高校招生方法。全世界发达国家中学毕业后都有一场类似高考的考试,比如美国的SAT考试,学生去申请某所高校,高校会参考SAT成绩,但是你考了状元也不一定录取你,考得不好也不一定不录取你,高校会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自主测试,按照符合自己要求的方式录取。不会像我们国家,就是一考定终身,差一分都不行。南科大自主招生虽然高考成绩占60%,但高考成绩的绝对权威还是存在,真正理想的招生方式是:高考成绩只有参考价值,是否录取要由学校按自己的定位和特点综合评估决定。这样每个学校才有特色,才能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当然,为了杜绝不正之风,学校的自主测试也要公正、透明,接受全社会监督。

 

【关于新生课程】

 给新生减压暂不设选修课

 

深圳特区报:记者从2012级第一学期课表上看到,教学周共20周,从93日到明年119日。每天的课程设置不会太满,留出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

 

去年,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曾因“课业负担过重”向朱清时校长“诉苦”,学校如何调整?

 

朱清时:去年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必修课、选修课加起来一共有13门,本来选修课程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个性选择,但很多同学不愿意落下任何一门课程,一学期要上十几本课程,造成课业压力沉重。今年,在此基础上,2012级新生的课程设置会有所调整,只开设了8门主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实验、化学原理,国学经典,英语、体育等。考虑到刚步入大学,很多学生还不了解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所以,初步安排在第二学期之后才开设选修课供他们选择,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学业压力,又可以专心学习感兴趣的学科专业。

 

深圳特区报:为什么物理化学教材要选择英文原版的?

 

朱清时:这恰恰是南科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环节。中国的教育习惯了传授知识,教材上把所有内容都分解得非常清楚,是把馍馍都嚼碎了再喂到学生嘴巴里,学生很容易看懂,但是到做科学研究时就感觉后劲不足了,因为很多科研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英文文献,这样做是在逼他们培养自学能力,能够适应遇到困难后自己想办法克服。

 

信息来源:2012-09-03《深圳特区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2-09/03/content_218714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