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取消火车站接新生班车
近6000学生昨报到时先上了“独立第一课”
晨雾 /
转贴

从北区校门开往南区报到处的大巴载满了一批又一批报到的新生
晨报记者 陈征 实习生 夏毅鸣 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 林颖颖 实习生 宣圣琦
第一次取消了到火车站的接新生班车,鼓励学生乘公共交通到校;第一次召集新生参加外地实践锻炼,前提是新生可以一个人完成报到手续;第一次“省掉了”辅导员的当面叮咛和通知,代之以每名新生床头放置的一张“日程安排”……昨天,作为今年上海首个迎接新生的高校,上海大学5963名新生来校报到,为了引导新生进大学先学会自立,校方在迎新的各个环节煞费苦心,设计了一出“连环计”。
200志愿者引导新生入学
昨天早上6点起,上大200名迎新志愿者陆续上岗,从火车站到轨交7号线的上海大学站沿线13个站点都能找到指引者。“以前我们都是派车到火车站去接新生,今年我们取消了这一做法。”上海大学学工办副主任孟祥栋表示,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新生在到校路上就开始锻炼自主性。早在开学前,学校就专门在网上向新生发布了“新生报到交通地图”,详细讲解了前往上海大学报到的多种交通方式。
这只是第一关。开学后,上大校团委将组织40名学生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锻炼,参加模拟红军障碍行军等活动,其中特别预留了部分名额给新生,而选拔中就有一个“硬指标”:新生必须是一个人报到。上海大学团委书记胡大伟表示,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选拔,更是一种无声的倡议,倡导学生能够做好独立适应大学生活的准备。
明年拟设“家长警戒线”
安徽新生小张提前几天就到了上海,把父母送走后,他一个人提前到上大熟悉环境。昨天,小张顺利报到后还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带着其他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上海新生黄君凯在网上看到校团委的招募号召后,决定一个人前来报到,并在昨天报名参加了井冈山实践锻炼活动。
但是,更多的新生还是由多名家长护送着,办理报到手续。新生报到处,很多家长冲在前面,在被工作人员“劝下来”后,才不得已把躲在身后的孩子推上前去。上大社区管理部副主任何金伟也告诉记者,自己在宿舍区巡视了一圈,发现基本上都是家长在整理床铺,孩子就干坐在旁边。“从安全角度来说,报到应该让学生自已一个人来,家长一拥而上,秩序也很乱。同时,很多本来要直接传递给新生的信息,也容易走样,我们不建议家长当信息‘二传手’”,何金伟表示,明年新生报到时,将考虑拉一条“家长警戒线”,更明确地请“家长止步”。
信息来源:2012-08-18《新闻晨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2-08/18/content_865037.htm
晨雾点评:
关于上海大学取消在车站迎新的校车的消息,我是昨晚外出通过手机微博知道的。@前海一支剑(新浪认证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在8月18日发了一条微博(如下截图),到目前为止24974人转发,14704人评论。可见这个问题引起了公众巨大的关注。

所有人的讨论大致有两种意见:
有赞同上海大学的做法。认为学校不派校车接站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并且上海公共交通十分发达,特别是当前地铁已经很方便,大学生已经是18岁的成年人了,应当能够独立到校报到。这是孩子独立走向社会的开始,这种做法应当得到鼓励和宣扬。并且不派车辆对节能减排有好处。
有反对上海大学的做法。认为高校迎新接站是传统做法,不能简单地与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等同。高校派车接站向考生传递的是高校的关怀和温暖。特别是时值夏日酷暑39度高温,更主要的是第一次出远门的大学新生带着很多行李乘坐公交十分不便。高校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不在此一时。
新浪陕西在网上做了一项调查(下图)。目前的结果是支持者略多于反对者。

晨雾昨天从手机上读了
@前海一支剑 发的微博,当时十分明确地表达出观点:反对上大的做法。今天我又读了上面《新闻晨报》的报道,了解了上海大学迎新的全部过程,我的观点有了一些改变。因为上海大学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了,让新生完全自己独立报到。上大派出了200名迎新志愿者从火车站到轨交7号线的上海大学站沿线13个站点都能找到指引者。学校提前在网上向新生发布了“新生报到交通地图”,详细讲解了前往上海大学报到的多种交通方式。这样,新生从一下火车之后,到赴学校的途中,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找到上海大学的标志和志愿者的引导。因此对于新生来说,除了独自携带行李的不便以外(特别对于女生),应当没有什么困难。
联想到此前媒体报道清华迎新时候关于家长该不该送新生的讨论。我认为,家长送不送孩子,学校接不接新生,在今天看,这只是形式而已,没有必要一定要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联系。在今天的经济条件下,孩子到异地上学,家长去送没有什么不可以。本地家长开私家车送到学校也是十分正常的(相反不送,让孩子自己提着大包小包乘坐公交车去,我才觉得不正常)。但是无论本地还是外地,如果连报到手续都由家长代劳那就不对了。关于高校迎新派不派车?我倾向于赞成高校派车。这确实是个传统,我在30多年前独立去大学报道,那个时候大家没有不独立的。但是下了火车就看到学校迎新的旗帜,被学哥学姐引导到校车旁,确实感到十分温暖,有到家的感觉。但是今天如果不派车也不是不可以,高校一定要在车站设个接站点,新生看到了高校的名称标志同样会有到家的感觉,就什么都不怕了。总之,培养独立并不是不近情理。
2012年8月20日21:00晨雾后记:
晨雾在评论的垃圾箱里面发现了一个由 @上大信使 19:24发来的链接。点击后是一个含有一组图片的微博。转抄如下:
@上大信使 :
迎新这两天,上大一共有100多名志愿者分布上海各个交通枢纽站十几个服务点,顶着烈日迎接每一位抵达上海的12级新生。枢纽站的志愿者会确保新生顺利坐上地铁,直达学校后马上又会有志愿者将他们送到学校宿舍,可以说全程保证新生能顺利安全地到达学校。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尊重他们付出的汗水和辛苦。
(点击图片可看放大原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