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晨雾
晨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050
  • 关注人气:8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叔叔”和他的网站

(2012-08-12 11:49:46)
标签:

中国

汉字

理查德·希尔斯

南方人物周刊

教育

分类: 晨雾原创

汉字叔叔”和他的网站

 

晨雾

 

 

“汉字叔叔”和他的网站
理查德·希尔斯(Richard Sears),被人称为“汉字叔叔”

     

    有这么一个网站,当你输入一个汉字,这个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各种版本,都会展现在眼前。还有与此字有关的繁体、生字部分、有意部分、简化方法等项目,还有普通话、广东话、台湾话、上海话、日本话、韩国话读音和《说文解字》的解释。最主要的是你能在上面搜到每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许不认为这是什么奇迹。我们知道当前字典类工具书、中国的辞海、英国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都能实现在线查询了。

 

    可是当我们知道,上述网站并不是一个中国的语言文字机构所为,甚至不是中国人所为,而是一名痴迷中国汉字的美国人,花了20年时间,耗费了个人全部的财力,为了探索每一个汉字的根源所建立的开放性免费网络平台时,并且完全是公益行为的时候,就不能不赞叹了!这个美国人的名字叫做理查德·希尔斯(Richard Sears),被人称为“汉字叔叔”。

 

    网站名称叫“Chinese Etymology”(汉字字源),网址是: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汉字叔叔”和他的网站
Chinese Etymology”(汉语词源)网站朴实的主页面

 

“汉字叔叔”和他的网站
当输入“车”字,能在网页上看到的“车”字和它的历史演变过程
 

    更让晨雾感动的不仅仅是“汉字叔叔”对自己抱定了的事业的执着的追求,还有他的生命价值观。他认为工作不是为了钱,并且十分地鄙视“一切向钱看”。1994年当他真正着手汉字字源数字化这件事情的时候,突发心脏病,手术后医生说他还有一年的时间。他开始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我要做什么,打电话跟朋友们说再见;如果还剩四十年,那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拖延;如果还能活一年,365天,我决定要做《说文解字》”。

  

     他的网站在那个时候动工了 -- 为了在人生最后一年给世间留下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而他不是只活了一年,上帝让他活到了现在。与那个时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网站成功了,被认可了。但是他花光了自己30万美元的积蓄,房子没了,先后两任夫人离他而去,多数朋友认为他是疯子。如今,他几乎一无所有。钱都花光了”。可是他坚持“只想成为自己,不想和别人一样”。

 

    汉字叔叔”应当能够感动中国。 但是晨雾作为一名中国人,感觉非常惭愧的是,这位默默无闻为中国文化义务工作了20年的美国人,在近日被中国公众所知晓不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情,而是中国警方要把他赶出去。

 

     留在中国的最后一周,“汉字叔叔”被告知,在中国的旅游签证到期。要想留下来,“出1000元人民币,可以延长10天”。他觉得这样收费不合理,于是拒绝。结果,护照被扣留,他必须离开。

  

  遭此境遇,他的朋友在网上发出求助信,试图为他谋求一份在中国的工作,以便能获得工作签证而长期留在中国——“这里是研究汉字最好的地方。”结果,他收到500多封邮件,增加了1500多位“粉丝”,几份工作已进入面对面的洽谈阶段。

  

  “汉字叔叔”认为,他失去护照,换来这些,是值得的。

 

     中国一贯号称是好客的礼仪之邦,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而且对这样一名从来不是为了钱去工作的美国人,我们的警方却又提到了钱 -- “1000元钱换10天签证”。真是不好意思。

 

     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晨雾十分高兴地告诉大家,从@汉字叔叔的个人微博得知,自从8月1日“汉字叔叔”在微博上发出签证求助之后,现在的护照问题和经济问题已经发生改观,因为更多善良的中国人民喜欢他。

 

    @汉字叔叔的三篇微博:

 

     I have to leave china for some visa issues, but I love china and chinese culture, I want to stay here, what should i do? can anybody help me?8115:17

 

     护照的问题基本解决。收到了很多工作offer , 我想签证的问题也会变的乐观起来了。(81018:20 

 

     汉字叔叔请求大家转发:从81日我在微博上求助到今天,我收到了非常大数字的捐款,支付宝上有1095个朋友总共捐给我66646.07人民币元,Paypal上总共有146个朋友捐给我共计3052.49美元(去税后),我这些天没有太多时间一一回信谢谢这些朋友,所以请帮忙转发,希望所有帮助我的人知道汉字叔叔谢谢你。(81122:56

    

     下面是关于“汉字叔叔”的故事。媒体报道和网友文章。

 

------------------------------------------------------------------  

 

南方人物周刊

“汉字叔叔”理查德·希尔斯 让汉字讲故事

 

一个学物理的美国人,痴迷于中国汉字,穷20年之功,耗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探究汉字的根源和逻辑,并建立了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平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上面与人分享,其学术性和实用性受到许多人的肯定 

 

“汉字叔叔”和他的网站

 
 

  “一个星期前,我还是个流浪在中国的穷酸美国人;一个星期里,我的生活被全然改变。”Richard Sears在电话中跟他的朋友说。

 

  Richard是个美国人,研究汉字二十多年,建立了一个汉字词源网站——在这个界面简陋的网站上,随便输入任何一个汉字,人们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历史上如何演变——小篆、金文,甚至还包括几千年前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样。

 

  由此,他被中国人称为“汉字叔叔”。

 

  留在中国的最后一周,“汉字叔叔”被告知,在中国的旅游签证到期。要想留下来,“出1000元人民币,可以延长10天”。他觉得这样收费不合理,于是拒绝。结果,护照被扣留,他必须离开。

 

  遭此境遇,他的朋友在网上发出求助信,试图为他谋求一份在中国的工作,以便能获得工作签证而长期留在中国——“这里是研究汉字最好的地方。”结果,他收到500多封邮件,增加了1500多位“粉丝”,几份工作已进入面对面的洽谈阶段。

 

  “汉字叔叔”认为,他失去护照,换来这些,是值得的。

  

听汉字讲故事

 

  汉字叔叔的最大兴趣是“故事”。

 

  他在旅行路上遇见不同的旅人,“他们都有不同的故事,如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一样。”

 

  对汉字叔叔而言,在汉字世界里,一个字便是一个人,也有不同的故事。

 

  “合”字,看起来是一个屋顶下面一张口,追踪到甲骨文,其实是一张朝下的口和一张朝上的口,上下两个人在交谈;“令”字,是上面一张口,下面跪着一个人,代表上下关系之间发布命令;“狗”字的尾巴都是往上翘的,而“猪”的尾巴是下垂的……这些汉字故事令汉字叔叔着迷。

 

  2002年开始,他把从1994年前后就开始搜集整理的96000多个汉字输入他的网站,从《甲骨文》、《金文编》、《六书通》,到《说文解字》,逐个扫描文字图像上传。最初他雇了一个华人帮忙,后来发现自己也快入不敷出了,无法再担负起另一个人的生活,才将其辞退。

 

  最后,汉字叔叔不得不在网站募捐。他公布了paypal和支付宝账号。他不愿透露募捐所得,“有时会一天好几笔,有时根本无人问津”。这跟他的网站一样,在网络和媒体有所曝光,点击率就会突然增加,风头过去便又恢复平静,他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波浪线形容。

 

  现在他正做的事情,是把每个汉字所代表的物体和意义的照片上传到网站,这样人们可以更容易理解象形文字。

 

  在汉字之前,Richard尝试接触梵文和埃及文,“但是那太难了,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它们了,没法找到学习的好环境。”汉字,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成了他研究学习的对象。

 

  22岁,离家出走的Richard第一次接触中文。在台湾的中文环境中,他学习口语,学习认识汉字。

 

  幼时他问牧师:“我为什么在这里?”

 

  牧师回答:“耶稣把你带到这里。”

 

  Richard问:“你怎么知道的?”

 

  如今他问自己:“这个汉字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汉字的?它有怎样的成长经历?人们是如何对他形成记忆的?”

 

  “记忆是最有价值的。”Richard说:如果家里发生火灾,可以带走一件东西,我会带走装满他有生以来照片的箱子。“照片是我的全部记忆,其他一切东西都是可以用钱买的。”

 

  44岁那年,因为严重的心脏病,Richard突然晕倒,差点死去。于是他自问:如果还有一年可以活,我要做什么?一个念头蹦进喜欢《说文解字》的Richard的脑海:把《说文解字》电脑化。

 

  他开始一点一点扫描《说文解字》,一年过去,他并没有死,他又开始扫描《甲骨文编》和《金文编》、《六书通》……他这样把每一年都当成人生最后一年,买书、买软件、四处寻找懂汉字演变的专家……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李孝定是他的指导者。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这里,他也时常自问:“值得吗?”

 

  最初是困惑的。但是只要一投入其中,他就“感觉到快乐,就觉得值得”。

 

  他开始研究一代代的人们对汉字图像的识别,并结合自己的专业,不断扩充电脑系统对汉字的识别。“我的电脑能识别76000多个汉字,而普通的电脑只能识别22000多个。”

 

  在他的网站上,除了能查阅单个汉字的发展历程,还能查阅不同声旁和形旁下的汉字,甚至给出英文释义。

 

  中国研究古汉字的大学生会给他写信。他的邮箱还会收到全球各地对汉字感兴趣的邮件。令他欣喜的是,很多中国的小学生给他写信,说他们只是认识和写汉字,却从来不知道原来汉字有着好玩的故事。

 

  2011年,Richard第一次在中国的网络世界为众人所知。此时他正在田纳西陪伴92岁的老母亲。从事65年数学教学的母亲,是惟一自始至终支持他研究汉字的亲人。这一年,他有了“汉字叔叔”的称号。

 

  从已知信息看,他办的这个网站可能是第一个关于汉字字源的在线查询系统。经20年的资料研究及搜集,目前理查德的数据库约有100万条资料,包括96000个汉字以及它们的字形演变和声音资料。

 

  “理查德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老外的工作让中国人汗颜。”网友称赞。

 

生命的价值

 

  “汉字叔叔”说他有两颗心,一颗心中住着一个安静的他,每天都在读书学习,研究整个宇宙;另一颗心中住着吉普赛人一样的他,四处流浪,结交各种人。虽已62岁,却仍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

 

  小学五年级,物理老师问他,原子是什么组成的。他回答说:“中子、质子和小妖精。”老师觉得他把核外电子描述成“小妖精”特别新鲜,于是将他留下来,和他单独谈论原子知识。

 

  这激起了Richard对物理的强烈兴趣。他也一度对迷魂药有兴趣,后来自己做实验,发现大麻不会上瘾,但鸦片会。1971年,这个不安分的年轻人开始世界旅行,大学断断续续读了7年。

 

  在台湾,他接触到中文,并与一位家中排行第三的台湾女孩结婚。女孩小名“三毛”。当他看到另一个三毛在撒哈拉写书流浪时,他给她写信,并去非洲看她。“非洲是我向往的地方,而她又和我妻子有一样的名字。”

 

  后来,他还把三毛的《哭泣的骆驼》和《撒哈拉的故事》翻译成英文,“她是个又自由、又聪明的人。”

 

  频繁的出行,拒绝循规蹈矩的工作和生活,令他的婚姻两次破裂。但他秉性不改,常常工作一年甚至几个月就辞职出门,在蒙古、俄罗斯、印度、缅甸和中国大陆……寻找他喜欢的故事。“我每天醒来都不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全凭我感兴趣的东西为我指引方向。”

 

  当他真正到了中国,本以为这里会有更多人关心他的研究,结果却无比失望——“人们把汉字当作工具,对它的故事并不感兴趣。中国人更关心如何赚钱。”

 

  “在美国,有个华人朋友,他把每一分钱都存在银行,工作为了存钱,这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但是他没有朋友,我看不出他的人生有何意义。”

 

  2006年,他到中国游历,一次半小时的经历,令其震惊。在其博客中,他如此描述:我在北京鼓楼附近散步,人行道上用粉笔写着一首很长的诗歌,并且在每两节中间还有一幅画。那是一首十分优美的关于家庭、朋友、上帝和命运的诗。

 

  作者是一个只有3英尺高的女孩。有两条残废的、大约两英寸粗的腿。弯驼着的背还有一英尺宽的上半身。她躺在一张两英尺半长的木板上,木板底下有一英寸大小的轮子。她有着一张漂亮的脸蛋,一条黄色发带扎起来的长辫子。

 

  我放在她罐子100元钱,坐在她身边开始用汉语和她聊天。一个男人说:“你为什么要在街上写诗?如果你的诗真那么好,你可以去出版来挣钱嘛!”一个路人说:“让他给你拍照,没准儿他是个记者什么的,那样的话你就能用这诗赚到钱啦!”

 

中国人总是关心怎么样赚钱,除了钱,人们都不会对她说点别的。女孩写完诗就已经很累了,她把头埋在胳膊里,又躺了下去。我告诉她我很喜欢她的诗,并与她道了别。我再也没见过她。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 赵佳月 实习记者 魏奇琦 发自天津

 

信息来源:2012-08-10《南方人物周刊》

http://www.nfpeople.com/News-detail-item-3448.html

 

中国青年报:

美国“汉字叔叔”的中国梦

 

“汉字叔叔”和他的网站
汉字字源网站是斯睿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本报记者 刘星摄

 

    “汉字叔叔”是一个美国人,但他在中国更出名。他创建了一个汉字字源网站,在上面你可以搜到几乎每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小篆、金文,繁体字、简体字。2011年,有人把他的网站放到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网站的流量一度飙升了4倍多,他也因此获得了“汉字叔叔”的称号。

 

    20128月,因为一条求助微博,“汉字叔叔”又火了——“他为汉字付出一切,目前贫困潦倒,加上签证到期,面临被迫离开中国的困境。他在天津,希望能找个英语教师或翻译的工作,从而能继续在中国生活和研究汉字。”

 

    “我想成为中国公民”

 

    “我回来天津5天,我要住在中国,不要回美国。”201225日,元宵节的前一天,美国人斯睿德(Richard Sears)在微博上敲下这些字,他决定要留在天津了。

 

    斯睿德是理查德·西尔斯在“汉字叔叔”之前用的中文名,由台湾学者、研究甲骨文的专家李孝定帮他取英文谐音而成。他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又聪明又有品德”。

 

    斯睿德是个中国文化迷,学中文以后,在美国田纳西的老家,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当地庆祝春节的活动。他的书房里甚至还贴着春联。

 

    斯睿德这次到中国天津,本是参加天津电视台《泊客中国》举办的“中国因你更美丽”颁奖盛典,但来到中国后,他突然不想回美国了,“在中国常住的感觉很好,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我在美国就是普通的美国人的感觉,而且讲中文会刺激我的头脑,我需要头脑”。

 

    虽然他的中文并不算非常流利,但斯睿德喜欢随意到每一个地方跟人用中文闲聊。对这个汉字迷来说,这个国家总是充满未知,一群人在路边围成一团或者一头牛被运到城里宰杀,都会让他思考半天,“在美国你看不到这些,这个有意思”。

 

    斯睿德在天津的生活非常简单,除去睡觉,他每天花13的时间在网上,对自己网站的资料库进行简单的修改与维护,偶尔上微博和Facebook,学习物理,看科学、技术和战争方面的有意思的新闻。通过朋友介绍,他给3个中学生辅导英语口语,以维持生活。

 

    如今,他正面临因签证到期而必须离开的窘境。

 

    斯睿德在中国持的是旅游签证,这种签证在中国待的时间一次不能超过3个月。上一次签证到期时他选择先飞到香港,然后再飞回天津。这一次他本打算飞到越南再回来,因为越南的机票比较便宜,但8月初,他向天津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延长旅游签证的时限遭拒,并被没收护照,出入境管理局要求他限时出境。

 

    钱也成为一个大问题。维护网站和旅行花掉了他的大部分积蓄。两个月前,他从每月租金2400元的公寓搬到天津北五村,“因为每个月租金只要1500元”。小区楼梯间的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广告。他的居室由一间卧室、一间狭长的厨房和一个厕所构成。卧室里只有两件家具:一张木桌,上面放着一台硕大的笔记本电脑,电脑旁散落一些纸张和书本;一张床,床上叠着没有被套的白色被芯,甚至没有枕头。行李箱和衣服则杂乱地摆放在窗台上。

 

    在微博发出求助信息之后,“汉字叔叔”变得非常繁忙,时间被约访的人、要求见面的媒体以及工作面试所充满。有人请他去博物馆工作,有人请他去做市场分析,但大部分工作是英文教学。可斯睿德不喜欢整天说英语,他喜欢讲中文,做自己的网站。

 

    斯睿德93岁的母亲已经视力微弱,但母子俩每天都会视频通话。20年来,母亲是斯睿德身边唯一支持他做网站的人。斯睿德把有人可以帮助解决困难的消息告诉她,摄像头那头的母亲仍然有些担忧,时不时地提醒他,让他“记住自己是美国公民”。“我想成为中国公民”,斯睿德脸带狡黠地回了一句。

 

    “如果还能活一年,我决定要做《说文解字》”

 

    斯睿德钟爱汉字,他喜欢汉字从象形文字演变的过程,每一个汉字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故事,学汉字,就好像在阅读一个个故事。

 

    “你看命令的令,上面是口,下面是一个跪下来的人,这是头、背、膝盖、手、屁股,所以这个口是上面一个人在讲话,下面是一个人跪下来,是命令他。”斯睿德讲起文字来头头是道。他说,这些故事有的是从书上看来的,有的是他自己“悟”出来的,这也是他学习汉字的乐趣所在。

 

    22岁刚到台湾学习中文时,这种象形文字曾让斯睿德吃够了苦头。“5000个汉字和6万个组合,汉字由许多笔画组成,笔画与笔画之间似乎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对中文日渐了解后,他发现可以通过理解字的原始意义和原始形状来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但是在英文世界,斯睿德只找到了一本英文的汉字字源书《Etymological lessons》。作为一个电脑工程师,他萌发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机的想法。

 

    直到1994年,他才真正着手汉字字源数字化这件事情。那一年,斯睿德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心脏病,“非常突然,前一年还可以跑马拉松,完全没有想到是心脏病”。他当时正在台湾和朋友聊天吃槟榔,突然就倒下了。后来回美国做手术,医生说他还有一年的时间。

 

    这场病对斯睿德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开始问自己很多问题,问得最多的是这一个:“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我要做什么,打电话跟朋友们说再见;如果还剩四十年,那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拖延;如果还能活一年,365天,我决定要做《说文解字》”。

 

    网站就这么做起来了,斯睿德自己编程设计。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活着。他雇了一个华裔妇女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所有的字源,一扫就是7年。2002年,调试基本完成之后,他把网站上线公开,“要给全世界看”。

 

    这个要给全世界看的网站叫“Chinese Etymology(汉字字源)”,网站对6552个最常用的现代中文字进行了字源分析,其中,收集编列超过96000个古代中文字形、31876个甲骨文、24223个金文以及秦汉的11109个大篆书、596个小篆体。每个现代汉字,网站都给出了英文释义。此外,网站上还列出了部分普通话、台语、粤语和上海方言的语音数据库。在网站上输入单一的汉字,可以查到该字简单的英文释义、简繁体表示、Unicode码、声部和意部的表示以及汉字来源等等。

 

    “汉字叔叔”火了之后,有人把他的网站贴到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内网上,看到了斯睿德“成果”的教授们,一方面佩服他的精神,一方面也对其学术价值表示怀疑。

 

    郭永秉副教授表示,“Chinese Etymology”网站从纯粹的学理上来看,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网站里汉字的排列多是杂乱无章的,里面文字的演变并不能看出时代的先后早晚;而斯睿德所参考的古书本身也存在不少错误。

 

    斯睿德不是没联系过学术界,早在1994年,斯睿德曾拜访过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及北大研究甲骨文的教授,但是除了给他取中文名的李孝定教授,再没碰到其他能谈得来的教授。“有时候有好的意见,有时候没有办法沟通,有的人可以说是嫉妒,有的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有的人不想跟我合作。”他现在对于自己的网站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并不想主动跟学术界进行交流。

 

    “我觉得我的网站的社会价值很大,各种人都可以看,小孩子、大学生、外国人、中国人、专家,你有兴趣就可以来看。”对于网站现在的发展,他表示已经达到了一个里程碑,“但是我们英文里有一句话‘never be satisfied always be content’(满足但不自满),我很满意,但不是说不要再做。”

 

    “只想成为自己,不想和别人一样”

 

    斯睿德说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兴趣,其中有些能贯穿生命的整个阶段,像物理和汉字,几乎持续了一辈子。

 

    他从小热爱科学,四五年级喜欢物理、化学和数学,10岁时想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后来发现自己没有那么聪明,做不了爱因斯坦,但渐渐觉得“我是独立的,只想成为自己,不想和别人一样”。

 

    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东西是新鲜有趣的,一切都值得探索。年轻的时候配制过迷魂药、大麻,还学过催眠术。35岁,他因为身体不好开始练瑜伽,4年之后,僵硬的身体变得异常柔软。他最喜欢的中国人是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还喜欢看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因为里面描绘的一千多年以前的故事让他感觉似曾相识。

 

    这些年,他到处旅行,走过了非洲、印度、缅甸、西伯利亚、蒙古、哈萨克斯坦、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他曾经在美国读到作家三毛的非洲故事,非常喜欢,写信给她,想把《哭泣的骆驼》和《撒哈拉的故事》翻译成英文。尝试翻译之后,他发现虽然意思准确,但英文根本不能体现出散文的意境,他觉得很糟糕,就作罢了。后来他又到台湾,见到三毛几次,一起聊天,他说三毛非常聪明,开放,是自由的人。

 

    因为2011年网站被转发到微博上引起关注,汉字再次成为斯睿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他说他终于感觉到了“被认可”。

 

    这之前,他为了“汉字字源”网站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时间和金钱,往返台湾、美国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博物馆去看甲骨文,走遍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各处找书。20年下来,他花光了自己30万美元的积蓄,房子没了,先后两任夫人离他而去,多数朋友认为他是疯子。如今,他几乎一无所有。

 

    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不能负担服务器每年47美元的租赁费。他后来在网站上挂出Paypal和支付宝的账户,获取一些捐款以继续维持网站并帮补生活。捐款十分不稳定,大部分来自中国网友,以小额的人民币为主,10元、50元都有,偶尔也有1美元或者10美元的美元捐助。

 

    2011年后网站飞速上涨的访问量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目前,网站浏览量高的时候一天大概有5万人次,低的时候每天也有近2万人次,其中60%是中国人,剩下的40%来自其他国家。很多网友给他写信,感谢他的工作,也有人向他咨询古汉字的来源问题。这两年间,他收到了大约1.5万封E-mail。虽然网站没有收入,但他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他接下来的计划是要给网站上的汉字配上图片,让汉字更加直观。

 

    网站火了以后,有朋友帮他做了网站的移动客户端,但几乎没有带来收入。倒是有一些赌球、色情网站找上门,希望投放广告,斯睿德都拒绝了。“广告也可以,不过要跟中国文化有关,也许毛笔的广告不错呢?”他说。

 

追求生活的乐趣似乎是“汉字叔叔”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最近,他更新了自己的Facebook状态:“我想上帝在关掉一扇门时,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我的签证问题可能暂时还无法解决,但是我在微博上有了1500个新朋友,还有400封邮件需要回复。生活不算太无趣。我有一些新的工作机会。谁知道呢,我也许会开始一段新职业。”

 

本报记者 高四维 刘星 实习生 卢义杰 中国青年报 》( 20120807 08 版) 

 

信息来源:2012-08-07《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2-08/07/nw.D110000zgqnb_20120807_1-08.htm

 

网友文章:

感動中國——Richard Sears 2011-01-13 18:21:34

 
這個人叫Richard Sears。他用二十年功夫,手工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數字化處理,上傳網絡供所有人免費使用。這就是外國人(我猜是美國)的“傻”吧,這種國家工程怎麼能自己一個個弄呢?而且這是以自己五千年傳統歷史為榮,標榜舉國體制,人多力量大的文明古國文字,國家都沒著急,您一外國人操的什麽心?

網站: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網站上關於該計劃的動機介紹:Why Study Chinese Etymology

When I was a young man of 22 in Taiwan in 1972 trying to become fluent and literate in Chinese, I was faced with the prospect of learning to write about 5000 characters and 60,000 character combinations. The characters were complex with many strokes and almost no apparent logic. I found on the rare occasions when I could get a step by step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 from its original form, with an explanation of its original meaning and an interpretation of its original form, suddenly it would become apparent how all the strokes had come to be. The problem is that there is no book in English that adequately explains this etymology and even if you read Chinese there is no single book in Chinese that explains it all. In short it is a research project to understand each character. To have this information at my fingertips in English would have been a great help.

The first advantage of a computerized etymology is that you can do all kinds of analysis which would be limited by the linear nature of books. The second advantage is that etymology is an on going research project. We do not know all the answers when it comes to character etymology. If errors or discrepancies are discovered in a computerized system, they can be corrected. They can not be corrected in a book that has already been published.

譯:

1972年22歲的我在台學習漢語,希望能說流利的中文並且能閱讀書寫。我很快發現自己面臨的困難:掌握如何書寫5000個漢字符號以及它們所組成的60000個漢字。這些漢字的筆劃很複雜,表面看也並無邏輯。然而在偶然情況下,我發現如從發展角度,考察漢字古代的寫法和古義演進,便能馬上理解這些筆劃是如何變化成型的。然而,在語源學領域並無充分介紹漢字演進的相關英文書籍。即使對於中文讀者,也沒有一本完整介紹中國漢字演進的權威書籍。簡單來說,(我的網站)是解釋所有漢字的一個研究計劃。

由於紙張書籍的性質,我們無法對漢字進行非線性的研究,而數字化的最大的優勢便是擺脫這一狀況。並且由於語源學是一門開放的學科,對於漢字中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無法完全確定。在電腦系統中,字形錯誤一旦被發現可及時得到改正,這一優勢是印刷出版書籍所不具備的。

後面還有很詳細的有關中國漢字的相關介紹,具體地址: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why_study.aspx

 

信息来源:2011-01-13 豆瓣社区  Carrot的日记

http://www.douban.com/note/129201212/

 

博友文章:

圣人不死:Richard Sears这个外国人真的震撼了我 (2011-01-15 02:44:16)

 

今天看了一个朋友发给我的链接,是一个贴子,以下是主要内容:

2011感动中国的一个外国人:
他用了20年的功夫,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等字形全都整理并搬到了网上,看看这个网址: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可以输入不同的汉字,然后查看这些汉字的字形。你可以很清楚地得知每个汉字的变迁历程,方便而直观。
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文字专家汉字研究项目,都没做这样的工作,他们没有一点造福大众和普通人的思维和意愿。
是不是这些人,除了骗钱,骗经费,谋职称争待遇,没别的事可做呢?
洋人的作为和认真精神科学精神,真让中国的各种国家项目基金的狗屎砖家们无地自容啊!

我打开了这个网站,因为我也是学古文字的,我大概看了一下,这个网站主要用了《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甲骨文编》四本工具书的字形,从学术独创性上因为没有认真查对,现在看不出来。至于这里面有没有错误,一时半会也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还是被震撼了,其原因是:

一、他是一个外国人。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提笔忘字,经常需要借助电脑来帮助自己写字了。而作为一个外国人,却能如此醉心于中国的文字。

二、他花了20年时间还做这件公益的事情,至少说明了两点,首先他在20年前就想到要将复杂的汉字系统进行电子化,这样,在研究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历时的、共时的研究。其次,他可以用20年时间来做成一件事,虽然没有太大的学术建树,但是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研究中国文字的平台。而20年枯坐的毅力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三、完全的公益性。虽然我们现在专门的文字系统都有了一些电子化的成果,比如《说文解字》既有文字版的,也有图像版的,还有《康熙字典》,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台湾也做了很多电子化的工作,比如前几年他们就完成了一个甲骨文的数字化工程,但是并不是完全公开的。北京的龙语汉堂也是致力于将中国典籍电子化的公司,但是那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笔者当年在写论文时因为要大量使用甲骨文,曾经上网想找到可以输入的甲骨文,但是始终找不到,就自己花了6个月时间造了6000个左右的甲骨文,实现在自己电脑上的随意输入。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什么我们的高校的研究者们,不能联合起来,做一个大的公益性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惠及全球愿意研究汉字的人呢?

我现在查不到Richard Sears这个人的具体背景,但是光《说文解字》就是主字9353字,还有重文1000多字,而文字越往古代,重文就越多,甲骨文的重文以我的不完全统计来看,大概达到了1:9,当然,甲骨文的单字应该在3000左右,没有《说文解字》那么多,即便如此,这个工作量也是相当巨大的。由于Richard Sears用到的资料都不代表汉字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参考底本中都会有些错误,不知道他有没有从事过修订的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工作量是无比巨大的。

当然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字的熟悉程度毕竟不够,这个网站可以实现很方便的查询,但是还不够智能化,比如每个字应该可以点开,看到这个字的处出,虽然他也做了编号。如果是六国文字的话,最好能有出土地点的分类,而甲骨文的话,甚至应该有按卜人进行分类的。等等。

可是如果我们中国真正的汉字学者,能够受此感召,而潜心下来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100个专家,加上他们的学生,也花上10年时间,我看比每个学者自己向国家申请课题基金,各自为政,有意义得多,有省钱得多。

 

信息来源:2011-01-15 新浪博客 圣人不死的 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26e4e0100osg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