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奖励政策促使高考生假报考

(2012-08-07 11:24:03)
标签:

高考

出国

录取

通知书

选择

政府

红头文件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一些考生收到国外高校录取通知书,却仍参加国内高考并填报志愿,被录取后又不去就读。为什么?

奖励政策促使高考生假报考

 

晨雾 / 转贴

 

奖励政策促使高考生假报考
政府红头文件定下高考升学率。漫画/资料

 

    记者朱建华

 

    决定出国甚至收到国外高校录取通知书后却仍参加高考并填报志愿,录取后明确表示不会就读。此事发生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今年录取的一名考生身上。记者昨日调查发现,这背后有高考奖励政策的驱动。多地都有高考奖励政策,高考奖惩甚至写进了政府红头文件。在有的地方,学生考取大学,教师可获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的奖励。

 

    考取国外大学仍假报国内大学

 

    小陈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应届高三毕业生。日前,他在微博上晒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并说:“可惜我不去。谁要,我低价出售。”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他解释自己要出国。随后,他又晒出了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录取通知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根据录取通知书上的号码核查,小陈确系该校今年在湖南录取的一名新生。

 

    既然要出国,为何还参加国内高考并填报志愿呢?记者近日联系上小陈。他说:“我们这里考取了重点本科院校有奖励,所以自己不得已要填报。”对于低价出售录取通知书一事,他称“是个玩笑”。

 

    记者问:“考取重点本科院校有什么奖励?”他回复:“具体我也不清楚,父母所在单位有政策。”他同时表示,如果被国内“985工程”院校或“211工程”院校录取,有利于申请国外高校。

 

    高考质量奖励有的达1万多元

 

    其实,有奖励政策的不仅仅是小陈父母所在单位。记者查阅株洲市教育局网站信息获悉,今年株洲高考升学率提高,总上线率位居全省第一。株洲二中教务科科长徐涛表示,学校对上线率有具体考核,“一本”上线比例会影响班主任的奖金。

 

    株洲二中网站信息显示,该校在2010年教代会上通过了新奖励方案。该方案对高考质量奖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当地有中学教师透露,省级示范高中的毕业班任课教师每人一年可以拿到1万多元高考质量奖励。

 

    小陈此举对大学招生计划会造成浪费,徐涛对此表示很无奈。他说,在株洲二中,每年也存在被录取的新生不报到的情况,有的还预交了学费,而不报到的原因也是要去国外就读。

 

    高考奖励写进政府红头文件

 

    记者昨日查询得知,除中学自己制定的高考奖励政策外,不少地方从乡镇到县区再到地市也有高考考核和奖励,有的还写进了政府红头文件。

 

    武汉一知名高校附中有教师介绍说:“学校每年高考有两个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即教育部门根据中考学生分布情况划定的高考指标;二是理想目标,制定包括高考、竞赛、科技创新等在内的奋斗目标……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武汉关山一所中学在学校简介中称,学校近5年每年都是区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高考立功单位,成为洪山区名副其实的高考大户。该校在求生存、图发展的过程中,出台了《中考、高考奖励方案》等4个方案。

 

    四川省某县在“府办函〔200746号”文件的高考奖励办法中明确,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每人奖励20万元;考取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的,每人奖励20万元。

 

    在明确奖励的同时,一些地方还明确出台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今年江西省某市高考质量评价方案规定:未完成“一本”“必保”目标的,给予相关中学通报批评;未完成清华或北大“必保”目标的,给予学校黄牌警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本年度不能评先评优,同时处罚校长、书记、分管高三年级的副校长、分管高中教学的副校长和市教育局高考工作挂点领导1000元,处罚学校其他班子成员和市教育局高考工作挂点干部500元。

 

    >>>专家观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专家观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昨日表示,诱使出国考生假报考国内高校的根源,在于皆大欢喜的利益驱使。他说,准备出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学校和教师动员下参加国内高考,如果被录取,学校有面子,教师有奖金,最后是皆大欢喜。

 

    熊丙奇认为,考生有参加高考和填报志愿的权利。被大学录取却不入学,对高校和其他考生有失公平。对此,转变教育观念和改革招生录取体制是关键。应改变“一考定大学”的现状,让考生和高校之间都能多次进行选择。

 

    (记者朱建华)

  

信息来源: 2012-08-07《长江日报》

http://e.cjn.cn/cjrb/html/2012-08/07/content_5046017.htm 

 

晨雾点评:

 

   对政府机构将高考奖励写进政府红头文件的做法表示鄙视。

 

   但是考生拿到了国外的录取通知书,却还自愿参加国内高考,考取国内优质大学,最终却选择放弃,这种现象晨雾认为不仅是考生的权利,而且对中国高考改革有促进作用。这实际上是高考改革,考生有权利同时持有多份录取通知书选择高校了,是走向双向选择的一个萌芽,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对高校和其他考生有失公平。

 

   晨雾国外高校的考生都知道,一名考生同时申请十几所高校是很正常的事,被其中一部分高校录取,被一部分高校拒绝也是和正常的事,但是最终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所高校入学,根本不用顾虑你放弃的那些高校的教育资源会浪费,会耽误其它考生的机会。这种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高校的一种良性竞争和循环。任何一所国际名校,包括哈佛这样的名校,都不敢说自己永远不会被录取的考生放弃。华裔美国球星林书豪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但是林书豪当初最喜欢的不是哈佛大学,而是斯坦福大学,哈佛虽然难考,但是哈佛只是他的第二选择。而他的第一选择斯坦福却拒绝了他。他无奈才选择了去哈佛的。我们试想,假如当年斯坦福也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就会“炒了哈佛的鱿鱼”。他需要顾虑浪费了哈佛的一个招生指标吗?美国这些名校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发展的。

 

   当然国外高校的这种双向选择也是有约束规则的。当申请人获得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后,虽然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作出选择确认。如果你选择了放弃,高校还有时间将这个名额给排在你后面的申请人。因此任何一所高校的通知书都不是一次全部发完的,而是分期分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