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1所高校承诺定期无偿开放图书馆

(2012-08-06 18:36:43)
标签:

高校

开放

图书馆

承诺

无偿

限制

门槛

北大

清华

教育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41所高校承诺定期无偿开放图书馆

 

晨雾 / 转贴

 

41所高校承诺定期无偿开放图书馆
■清华图书馆必须刷卡进入(1 1张)

 

  本报讯(作者:樊宏伟 于静) 昨天,在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41所承办的名校,向全国高校发出倡议并郑重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

 

  据悉,目前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准备联合推动高校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工作。“今年是一个试点,明年准备发动全国400多所高校来共同向公众开放,同时使高校开放日的活动成为一个定期、面向公众开放的一个活动,使科技进步的成果能够惠及广大公众。”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期间,将发动全国的部分高校利用9月第三周这个时间节点,来开展高校的科普开放日,主要面向社会公众来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备,开展各具特色的师生与公众互动的活动。

 

  据悉,本次倡议是由北大、清华、北科大、北师大、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大、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南京大学、浙大、华中科大、四川大学、西安交大、北航、北理工、哈工大、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等41所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发出的。同时,倡议书还指出,广大高校要建立健全科普工作机制,制定实施鼓励高校师生参与科普工作的政策措施,推动科学教育、普及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手段,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免费提供适合的科技课程、学术讲座等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展科学教育、普及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

 

  “其实清华现在已经向社会公众开放了很多教学资源,在保证基本的教学和科研秩序的情况下,清华大学的大门以及很多场馆的大门始终是向社会公众热情开放的。”对于校内科技资源开放的问题,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倪杰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例如一些讲座,除了极个别的可能需要学生证才能进去以外,其他的讲座大多是开放的。”

 

  探访·清华图书馆

  图书馆设门槛 不持卡没法进

 

  正值暑期,清华大学校园内明显冷清了许多,实验室、教学楼只有少部分工作人员,而包括主图书馆和6个分馆在内的7个图书馆纷纷缩短了开放时间。

 

  记者探访看到,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只对本校学生开放,不接受普通市民借阅图书,也不对游客开放。而校园内的土木工程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也都有工作人员职守,只允许持卡的本院系人员进入,其他相关科研机构的人员进门也需登记。

 

  ■图书馆不对外开放 必须持卡进入

 

  昨天下午3点左右,在清华大学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一层入口,门禁在有人划校园卡后开启,不时有背着双肩背、拿着水杯的学生进出。记者询问几点闭馆,管理员指了指门口的告示牌说:“暑期开放时间缩短了,上午9点到下午5点开放,你看门口的通知。”

 

  “我想进入看看行吗?”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来了两三拨来校园参观的游客。

 

  “暑假寒假时,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闲置得厉害,我也是考研的学生,想来这儿自习行吗?”一位在外地上大学回京过暑期的孙同学说:“我就住在附近,没地方学习,去国家图书馆有点远,要是清华自习室对外开放,收点钱也行啊。”

 

  遇有校外人员提出进入阅览室参观或上自习的请求,门禁旁边坐着的管理人员就会表示:“图书馆阅览室不对校外人员开放,必须持校园卡才能进入。”

 

  ■受到清华学生邀请 可参观图书馆半小时

 

  清 华大学博士生小刘为外地来京的同学填写了一份申请表,随后他从书包里取出“校园卡”,在门禁上轻轻地划过,绿色指示灯亮了一下,他和同学被获准走入了图书馆。管理员告诉记者,持有清华大学校园卡的老师或学生,可邀请朋友作为访客参观图书馆,但是时限只有半小时。这是仅有的一种例外情况,非本校人员可以做短时间的参观。

 

  ■对合作单位科研人员有限开放

 

  清华大学的主图书馆历史悠久,始建于1912年,包括后建的人文、经管、法律、美术、建筑、医学专业图书馆,建筑总面积3.8万平方米,设置阅览座位2500席。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350万册。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正在逐步对社会开放。校内资源对与其有合作的多家科研机构开放,可通过持单位介绍信等现场办理“一日卡”,或在线借阅,但校内的阅览室对普通市民不开放。

 

  据该校图书馆官方网站介绍,对于图书馆的电子版资源,主要为本校读者提供服务,校外人员如因教学或研究目的需要临时使用这些电子资源,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一些有偿服务方式。

 

  ■文并摄/本报记者 蔺丽爽

 

     对话·北大图书馆

  “所有人想进就进,并不现实”

 

  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负责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高校图书馆开放的看法。“高校图书馆主要任务还是服务学习和科研需求。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所有人想进就进,并不现实。”他认为,校外读者对高校图书资源的借阅需求,可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实现,同时政府应在馆际图书互借的物流系统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关于开放程度

 

  北大图书馆设门禁 校外读者占5%

 

  记者:北大图书馆目前面向校外读者的开放程度如何?

 

  朱强:2005年以前,北京大学对校外读者实施无门槛的服务,无需任何证件可随意进入图书馆。但随之也发生的一些问题,如座位占用、读者物品被盗等。

 

  从2006年、2007年开始,北大图书馆安装了门禁系统,校内人员凭证件进入,校外人员凭身份证办理临时阅览证。去年,北大图书馆接待校内外读者共220万人次,其中校外读者11万人次,约占5%

 

  ■关于无条件开放

  不能“无条件开放”有三大原因

 

  记者:高校图书馆为什么不能无条件开放呢?

 

  朱强:社会对大学图书馆开放有一种误读,认为大学图书馆开放就意味着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无条件向社会开放,所有人想进就进,但其实这并不现实。

 

  首先,公共图书馆开放是责任,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要面向学习、研究需求。北大目前有很多游客进入,有的游客出于好奇心,希望走进图书馆看一眼,其实这样的做法会对读者造成干扰,无法保持图书馆安静有序的环境。

 

  其次,如果所有社会人员都能随意进入高校图书馆,会造成图书馆的管理负担过重。最近十几年来,北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工作人员不能无休止地加班。

 

  再次,在空间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都很固定,学生每天都会来,如果校外人员随意进入,会造成空间紧张,这是通过政府拨款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关于对外借阅

  北大图书馆目前不提供对外借阅

 

  记者:北大图书馆的资源是否能够满足校外读者的借阅需求?

 

  朱强:我们主张,更多校外读者通过办理半天或一天的临时借阅证,短时间解决问题,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或通过复印获取资料,不提供借阅服务。

 

  此外,校外读者的借阅需求还可通过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满足,由公共图书馆间完成面向社会读者的资料管理和图书借阅,以避免图书流失,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料的流失。

 

  目前,北大已经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北京及外地的多个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协议。北大图书馆的馆际互借组设置56个专职人员、2辆专车专门负责北京本地的送书、取书业务,异地的馆际互借则通过公共物流体系完成,成本比较高。今后还需要政府进行资金和体制的保障,建设馆际图书借阅的物流体系。

 

信息来源:2012-08-06《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3.1/1208/06/735147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