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联络日记”,专“揪”招生问题

标签:
教育王成江苏高招录取楷体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2011年媒体文章重发:
探访高招录取指挥中心——
每天写“联络日记”,专“揪”招生问题
晨雾 / 转贴
联络员在查找资料。记者王晶卉摄
同样的分数,凭什么你能进我不能进?同样是热门专业,为什么分数低的进了分数高的没进?这些问题,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想提的问题,而答案便可以在录取人员的“联络日记”里找到。昨天上午,记者探访位于河西的高招录取指挥中心,目睹了录取中心的工作流程。
联络员每天写“联络日记”
在指挥现场,“联络组”是最大的一个职能组,专门负责与院校的沟通与联络,负责对退档考生的审核和把关。今年联络组专门印制了“联络手册”。记者在一位叫王成的联络员的桌前看到,单提前批次,他就已经记了满满两大本的“联络日记”。
翻开王成的联络手册,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这两天的工作。“每一所学校的联络信息都要记录。”赵辉介绍,上面除了各大学的基本情况,如招生人数、调档比例、院校联系人之外,还专门记录联络的内容。比如,杭州师大艺术类专业在江苏招9人,结果只招了7人,该校要求降分录取的申请就记录在日记里。
在王成的工作台上,还摆着一大本高校招生简章汇编。“我负责审核十所高校的招生,首先要对这十所高校的录取原则了如指掌,因此随时要翻这些招生简章。”王成说,“比如上海体育学院有个招生简章是面向全国的,我就会打电话过去,要求他们将针对江苏考生的专业排序原则发过来,做到标准明确,有据可查。”
几十人踩线,哪些人退档有记载
平行志愿最大的风险是退档。同样踩线的二三十人,凭什么退这个不退这个?这是王成重点把关的内容。“我们先用自己预设的模块录取,再和高校的录取状态进行比对。”赵辉指着电脑屏幕说,状态正常的考生,显示的是黑色字体,而如果有考生的信息显示为红色,就要特别关注,并要一一与录取院校进行联系沟通。
在青岛大学的本一录取系统中,王成看到一个叫严寒的同学,359分,却被退档了,而一位姓张的同学,357分却被录取。查了一下招生简章,王成发现这个学校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这就奇怪了。“为什么高分的反而退档,我们必须要问清楚。”赵辉跟青岛大学的招生负责人联系后,了解到了退档的原因,并把严寒的情况记录到了联络手册上。“各个学校有一些具体的专业录取原则并没有在招生简章里写出来,比如同分情况下,满足第一志愿,或者同分同等级情况下,看文理科奖励分等。我们都要求他们写下来盖章发过来,以防学校从中做手脚。”
王成介绍,从这几天的录取情况来看,学生被退档,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专业已满,二是分数偏低。还有一些考生,特别是艺术类考生,参加的校考专业跟报考的专业不一致,导致被退档,比如有一位学生参加考试的专业是动画,结果却填报了艺术设计,对于院校来说,肯定要招录专业对口的艺术生。
新闻链接
录取每个考生要走7道程序
据了解,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和合理,每个考生的录取,都要经过计划、投档、联络、审核、批准等一系列录取环节,主要有7道流程。
第一,院校上网核对计划,根据模拟投档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
记者王晶卉
信息来源:2011-07-17《南京晨报》
http://njcb.xhby.net/mp3/page/161/2011-07-17/A02/45081310856582125.pdf
晨雾点评:
因任何考生出现一点点特殊问题,都有可能影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