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分数线“男女有别”的讨论

(2012-07-11 20:56:10)
标签:

教育

吕频

中国

分数线

男女有别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媒体综合报道:

关于分数线“男女有别”的讨论

 

晨雾 / 转贴

 

北京日报:

分数线“男女有别”饱含制度善意
 
杨朝清 
  
  新闻回顾

 

  今年人大首次在提前批次小语种录取时,区别男女划分数线。文科的男生分数线601分,女生分数线614分。理科男女线均为644分,比去年降低8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分析”的理念逐渐被公众所接受。不论是厕位比例的改善,还是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设立,尊重女性利益诉求、维护女性合法权益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性别分析”,说到底就是对性别差异引起的独特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要进行关注和满足。

 

  科学研究表明,男性具有一定的语言弱势。这一点,在实践层面也得到印证。在高等院校,语言相关专业“阴盛阳衰”早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外国语学院男女比例为1比8,有的班级20多名学生中只有一名“男代表”。高校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出发,实行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必须坚持“一视同仁”的公平立场,不能“男女有别”,认为招生分数线“男低女高”是对女性权利的一种侵犯。然而,对于教育弱势群体来说,仅仅强调平等对待、机会均等并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额外地进行一些“弱势补偿”。

 

  正如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言,“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或者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们。”这个观念就是要按平等的方向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用对待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差异化手段达到教育平等的目标。因此,农民工子女也好,单亲家庭儿童也罢,作为教育弱势人群,理应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饱含制度善意。坚持“性别分析”,践行弱势补偿原则,和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并不矛盾。一方面,招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男女有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坚持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公众应摘掉“有色眼镜”,对分数线“男低女高”进行理性解读。

信息来源:2012-07-11《北京日报》
http://bjrb.bjd.com.cn/html/2012-07/11/content_109463.htm

 

新京报:

分数线女高男低律师申请信息公开

今日可送达教育部,称多高校分性别投档存歧视
      
  新京报讯(记者魏铭言郭少峰)今年,多所高校部分专业分性别投档,且分数线女高男低。前日,长期关注性别平等的公益人士吕频质疑此举涉嫌性别歧视,并向教育部申请信息公开:2012年高考招生中批准了哪些高校的哪些专业可以限制男女生录取比例?依据是什么?

 

  目前,该信息公开申请已通过特快专递方式寄出,预计今日可送达教育部。吕频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教育部应在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15日内给出回复。

 

  现状:多所高校分数线女高男低

 

  昨日,吕频介绍,7月8日,有广东媒体报道,高考分数线男女有别。招收国防生的高校及部队院校,男女生最高可相差40多分。如中国政法大学理科女生投档线632分,比男生投档线588分高出44分;又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理科女生投档线620分,比男生投档线585分高出35分。同时,一些非国防生专业也分性别划定分数线,且女生分数线高于男生。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科女生高出男生14分,理科高出15分。

 

  此外,人民大学2012年提前批小语种专业,首次区别男女划分数线。

 

  吕频查阅部分高校公开招生计划,一些高校为提前录取专业规定了明确的性别比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提前录取招生专业均为小语种,各专业总招生比为男女1: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导演专业录取时,男女生分别排队,男女生录取比例为1∶1。

 

  质疑:提高女生分数线属性别歧视

 

  2006年,教育部在其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未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此项规定在历年教育部及各地教育厅高校招生通知中曾多次重申。

 

  吕频认为,在像外语小语种、导演这类专业中设置性别比例,提高女生分数线,阻止部分高分女生入学,这种做法有违教育平等。公立高等教育是公共资源,分配机会理应公正公开。

 

  公益律师黄溢智指出,高校招生是竞争性体制,但这是人与人的竞争,不是男与女的竞争。高校招生应坚持公正原则,分数线不应该基于性别予以区分。对于高校的此类招生行为,作为行政管理机关的教育部应该负起监管责任。

 

  探因: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

 

  某高校一位相关人士介绍,在语言学习上,女生比男生有优势。之所以在这些小语种专业上的分数线男女有别,主要是为缓解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现在相关高校男女比例失调非常严重,有些外语外贸类高校的女生比例已超70%。有关人士认为,此情况使学校和班级内阳刚不足。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考虑,接收单位普遍欢迎男生,女生就业相对困难。学科可持续发展也是原因之一,这些专业如果男生数量过少,硕士、博士招生也相应出现男女生比例不协调问题,这还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培养。

 

信息来源:2012-07-11《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07/11/content_355516.htm?div=-1

 

红网:

女高男低的分数线再次敲响教育警钟
 
  根据人大招办公布的录取结果,今年人大首次在提前批小语种录取时,区别男女划分数线。文科的男生分数线601分,女生分数线614分,去年的文科线为637分。理科男女线均为644分,比去年降低8分。(7月8日《京华时报》)
  
  从教中学近三十年了,笔者一直认为男生比女生学习有成绩要好,而且年级愈高,这种现象就更加突出,一般情况下前十名的学生有七八名是男生,后十名的学生则是有七八名是女生。而且,一旦出现名次男女大致相同时,那么这个班主任就会大呼“坏事!”——因为当时的班主任有一个共识:男生最后有冲劲,在升学率极低的大语境下,最后胜出大多是男生。然而,近十年来,情况却来了个颠覆,“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的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每一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几乎都高于男生。2006-2007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甚至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多个省份文理科“状元”,全部被女生夺得。因此说,人民大学小语种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文科男生比女生的分数线要低十多分),这是当今教育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这是社会上“男女平等”好风气的影响。多年来,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都在宣传:“生男生女一个样,女孩子同是传后人”,“一个孩子一朵花,育好孩子为国家”。如今,虽然部分家长还有封建思想,但因为孩子少,在培养教育方面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了,因此男女学生比例大致平衡。曾记否?三十多年前,高考分数线也曾“男女有别”,男生一般比女生高十来分。那时,因为社会上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家长不太重视女孩子的学习,所以女孩子读高中的比例很少。笔者记得自己班(理科班)只有四个女生,中途还转走了一个,而同年级的另一个理科班则是“和尚班”——没有一个女生;文科班女生多些,五十多人的班里大约有十来个。
  
  其次,学校教师的“阴盛阳衰”现象使然。全国中小学里女老师所占比例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早在2006年成都城区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80%左右,高的占到了85%;初中占70%左右。太原市教育年鉴最近统计数据也显示:2008年,高中阶段的男教师占36%,初中男教师仅占28.23%,在小学,男教师比例低,仅占15.95%。近年来,这一比例不降反升。况且,女生天生比男生细致、安静、听话,相反,男生则思想活跃、调皮捣蛋、喜欢挑战老师,所以一直是老师特别是女教师眼中的“头疼人物”。这并不是男孩本人的过错,而是由男孩生理特点决定的:他们的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大脑额叶发育缓慢,这就是小男孩比小女孩更淘气的原因。学校教育在孩子们性格形成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阴柔之气浓郁的氛围中,女孩子们能在应试大考中抢得先机也是必然的了。
  
  最后,如今教育界过分地强调外语也是男孩子走向“滑铁卢”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女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比男孩子强,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女生的观察力较男生更敏锐、细致和全面,女生英语成绩优于男生,这是一时难改变的现实,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更加严重。而在高中、大学、硕士招生中的外语成了许多男生永远迈不过去的一条坎。
  
  “女高男低的分数线”,这是“男孩危机”的又一面镜子,它再一次显示了改革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再次敲响了教育改革的警钟,呼唤改变这种磨灭阳刚之气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
 

信息来源:2012-07-09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http://hlj.rednet.cn/c/2012/07/09/2671059.htm

 

中国江西网: 

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文/徐大发

 

  日前,根据人民大学招办公布的录取结果,今年人大首次在提前批小语种录取时,区别男女划分数线。文科的男生分数线601分,女生分数线614分。(7月8日《京华时报》

 

  一直以来,只听说过“男女平等”的口号主张。到了新中国,妇女同胞好不容易推翻了压在身上的几座大山,才争来了与男士平等的合法权益。而人大招生的“男女有别”明显不平等不公正,是一种典型的侵犯妇女权益的表现。

 

  不知男生录取分数线比女生分数线低的政策依据在哪?具体原因报道中没提,但据查以前北大招生就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其理由无外乎是为了平衡女生多男生少的“性别比例”,以改变阳刚不足的环境问题。其实这个理由早就被专家否定了,倘若是这个原因,那就可看出一些悖论的生命力有多强。

 

  难道是智力因素问题?男生擅长理科逻辑推理,女生擅长于文科形象记忆?这一论调显然也站不住脚,女子未必不如男,性别不能决定绝对的智力界限,各有长处。有研究表明,男女总体智力水平是持平的。

 

  那剩下的就只有一点理由:学校有意出台了一个歧视女性的录取政策。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

 

  作为高等学府,应该为争“女权”,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做出好的表率。在招生录取分数线上“重男轻女”,显然是一种赤裸裸的性别歧视,是一种文明倒退的表现,令人感到深深的遗憾。这种做法应该得以纠正。


信息来源:2012-07-09 中国江西网 / 江湖大话 / 网人网言
http://news.jxcn.cn/1389/2012-7-9/30177@1128838.htm

 

 

 
对于某些高校专业录取分数线“男低女高”,您表示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2-07-11 21:00    截止时间:2012-09-11 20: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