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科大招生方案被指"倒退"   朱清时坦承非最初设想

(2012-06-10 09:30:03)
标签:

教育

朱清时

中国

科大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南科大招生方案被指"倒退  朱清时坦承非最初设想

 

晨雾 / 转帖

 

         中广网北京69日消息(记者陈俊杰 实习记者王明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全国高考即将正式落幕。国内名校的自主招生早已完成,不少出色的学生已被名校锁定,部分省份志愿也已填报结束。

 

  而有“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工作则刚刚开始。66岁的校长朱清时这几天正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全国的8个省区,召开学生家长见面会,不断重复南科大今年的招生人数、报名和选拔方式。

 

  按照教育部批复方案,南科大招生计划是180个,将采用“以高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报考该校的学生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再参加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最终按照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而此前南科大向教育部提交的招生方案是4:3:3,即高考成绩占40%,高中平时成绩和能力测试各占30%

 

  从上报的“433”方案,到现在的“631”模式,有人质疑南科大的改革是在“倒退”。录取模式为什么会改变?是妥协倒退吗?南科大距离理想大学还有多少路要走?

 

  昨天深夜,朱清时校长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了回应。

 

  昨天,朱清时终于回到了合肥的家中,但这次难得回家却还与工作脱不开关系。今天下午,他将在合肥一中做最后一站的巡讲。

 

  尽管很疲惫,但他仍不愿意放弃再次通过媒体讲解南科大录取模式的机会。

 

  从“433”到“63+1”,高考成绩所占份额由小变大,为什么?话题由此开始。朱清时说:

 

朱清时:平时成绩各省都不太一样,不太容易算的准确,所以第一次这样尝试,我们就同意就把平时成绩减少到10%,去掉的20%加到高考成绩上,变成了631了,稳妥起见。我们就试试看,它占的比重小了,出现偏差影响也不大。

 

这次南科大被教育部批准纳入集中录取提前批次招生,有教育专家指出,提前录取的投档权由教育部门掌控,南科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朱清时回应说,

 

  朱清时:只有划入提前录取批次,我们才能真正的自主招生,要不我们只能去招别人选剩下来的学生。如果不是提前批次招生的话,我们要真的实现我们的自主招生就没有基础。

 

  从完全自主招生,到如今的高考成绩要占到“控股”的60%,有人说是教改试验的倒退。朱清时却不认同。那么,南科大的改革究竟指向什么方向?

 

  朱清时始终强调,现在高考关键问题是录取的环节,“一考定终身”禁锢了优质人才的选拔,而尽管南科大的录取模式中高考成绩仍占据过半比例,但这足以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朱清时:美国的自主权主要是录取自主权,统一考试成绩只是每个学校录取的参考,各个学校还要加上自己的考试内容,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这个学生。我们现在做的631的改革就很接近国际了。我们这么考察使得农村孩子和非重点学校孩子的才干和能力不至于埋没,更容易显示出来。你哪怕考上了高考状元,不一定会被录取,我们还要测试你的能力和看平时成绩,如果一个考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测试你的能力反而很强,超过常人的极限,可能就录取他了。我们要做的试点是更容易在国内推广的。

 

  去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牵头举行自主招生,而有观点认为,南科大的录取模式事实上落后于北大和清华,而朱清时却认为,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朱清时:他们的自主招生等于是还要考一次类似于高考的这种考试,只不过他们自主命题的。我们的自主招生要测试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要测试的是学生的四种能力,就是记忆力、想象力、洞察力和注意力。这四种能力的测试跟知识的多少、经验的多少毫无关系。所以我们的测试跟他们自主招生测试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朱清时也承认,南科大现在的录取模式并不是他最初设想的那样。

 

  朱清时:我理想的自主招生的方式是自主招生的比例占得更高,而且能够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或者他为人的各方面都能反映进来。现在我们这种模式还是在综合算分数,用一种算法算他的分数,按照测试的分数录取,并没有反映出学生的为人,他的道德品质等等。是不是孝顺父母,是不是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是不是乐于助人,这些也应该包含进来。

 

  在朱清时看来,网上之所以出现质疑的声音,是因为人们对南科大赋予了太大的希望,但理想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朱清时:理想的东西往往都不能一步到位实现,要积小步成大步,就是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最后变成一大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这样,我们希望学校有完全的招生自主权,但是这个完全的招生自主权要一小步一小步走才能实现。我们如果做得好,大家就放心了,他们这样测试吧是很公正的,而且是科学的,也不会出什么问题。那么下面就可能走的步子就大一些了。

 

  事实上,南科大的改革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学生退学,到三位核心创校成员悄然退出,南科大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今后的路要怎么走?朱清时一时也说不好,他说,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每一步都要走的稳。

 

  朱清时:走一步说一步吧,我们希望南方科大最终能够办成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但是这个可能得一步一步慢慢走。我们已经走了好几步了。比如学校成立了理事会,也成立了教授会。我们正在用学术至上的方式推动学校的发展,让教授更多地参与学校的各种大事的管理、决定中间来。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走得快一点,但是也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每走一步都要稳妥谨慎。

 

信息来源:2012-06-09 中国广播网 > 新闻纵横

http://china.cnr.cn/yaowen/201206/t20120609_509856124.shtml

 

晨雾点评:

 

    南科大2012年招生方案是不是“倒退”?如何判定招生方案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人们比较容易关注到的是南科大的招生方案从“433”到“63+1”,高考成绩所占份额由小变大。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但不是最主要的方面。

 

    南科大的招生方案从“433”到“63+1”,那只是体现了自主的份额所占比例的问题。晨雾认为朱清时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南科大今年能够招生,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这是可以接受的,这不过是自主招生评价体系中权重比例的分配问题,是“量”的问题。

 

     朱清时解释:“平时成绩各省都不太一样,不太容易算的准确,所以第一次这样尝试,我们就同意就把平时成绩减少到10%,去掉的20%加到高考成绩上,变成了631了,稳妥起见”。这个解释看似合理。了解中国国情的都知道,我们确实为所谓“平时成绩”的客观性担心。在试验阶段为稳妥起见减少“平时成绩”的份额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为自主招生改革试验,减少平时成绩的20%份额为什么全部加到高考成绩上,为什么没有加到南科大自主份额上去,变成“4+5+1”?晨雾认为这绝不是去年已经尝试过“45只小白鼠”实验的朱清时不敢做。63+1是朱清时的无奈接受。用朱清时的话来说,就是“理想的东西往往都不能一步到位实现,要积小步成大步,就是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最后变成一大步”。

 

   这一点上晨雾同意朱清时的看法,这是改革步骤中的策略问题。这个妥协是可以接受的。最不能接受,最不能理解,也最令人失望的两点是:1.招生被列入了全国统招的提前批次;2.并且给各省分配了十分明确的招生计划名额。这两点就使得这种招生方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我国现有的8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已经实验了十年,没有任何本质突破的基础上,稍微加大了一点点力度而已。甚至与东北大学今年在辽宁省试行的高考后自主招生改革差不了多少。这根本就不叫作自主招生。因此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看出是退步。

 

    但是精明的朱清时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把报名时间提前(佩服朱清时做事雷厉风行,发布方案的当晚就开始受理报名),精心选择了考后志愿填报时间较晚的8个省份,才得以把自主测试评估的时间安排在志愿填报之前。“在报志愿前,我们就对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测试评估,测试完了,会动员觉得有希望的学生填报志愿,之后才投档”。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南科大的选择范围可以大大突破120%投档的限制。最终志愿填报选择南科大的考生应当是已经经过南科大的一轮筛选之后的考生了。因此从这一点看来,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试点虽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但是已经比我们其他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进了一步。从这里也能看出南科大在他的带领下,在政策十分有限的夹缝空间生存的艰难。已经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政策。

 

    据6月7日新华社记者报道,朱清时认为,南科大今年“6+1+3”的招生模式是内地大学没有实行过的,更类似于香港地区一些高校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方案,是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可以说一贯讲真话的朱清时这次为了完成招生,迫不得已地讲了违心的话。

 

    而这次朱清时又对中国广播网记者说:“只有划入提前录取批次,我们才能真正的自主招生,要不我们只能去招别人选剩下来的学生。如果不是提前批次招生的话,我们要真的实现我们的自主招生就没有基础”。如果这话确实是朱清时真心思想的表达,那么南科大就是货真价实的“倒退”了。我们知道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的大陆招生是完全自主招生,都没有划入大陆统招的任何批次,难道他们都是甘愿去“招别人选剩下来的学生”吗?难道他们“自主招生就没有基础”。而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大陆招生不是自主招生,是划入了大陆提前批次的统招。只有这样才有“自主招生的基础”吗?很显然朱清时对自主招生的表述至少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

 

    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未必就一定能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例如有几所在大陆自主招生的港澳高校,以及去年考试招生的台湾高校的招生情况也很一般。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实际上是把高校置于更加激烈的招生双向竞争环境之中,优秀的高校更易于招收到适合自己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更易于在诸多优秀高校中实现自己的最佳选择。

 

    回到南科大的问题上。那么南科大怎样才算不倒退呢?其实第一不是根据申请人是否参加高考来判定,第二也不是根据高考成绩在录取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来判定。判定的主要依据是录取学生是否要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投档环节。比如说,今年南科大招收的180名考生的录取方式与去年的45名“小白鼠”一样自主录取,只是要求“小白鼠”们必须提供高考成绩,哪怕高考成绩同样需要占60%的份额,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