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北京宋体平行志愿第二志愿 |
分类: 晨雾原创 |
平行志愿的退档风险
晨雾 / 文
yqdwt66
老师您好!
晨雾多年为家长咨询,从家长提出的问题就能看出家长对所提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位家长网友确实仔细研究了平行二志愿录取的规则,并且理解得十分深刻了。虽然还存在疑虑,但是这个问题提得也算是比较有“水平”的了,因为他看到了“还投档的话,对A考生很不利”,已经预见了这位考生A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平行志愿学校一旦第一个失利,后面两个也丧失机会,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凭分数“够上哪个上哪个”的优点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了。
我们先看看晨雾给这位家长的回复:
晨雾 回复 yqdwt66:2012-03-14 10:06:14
1.
2.
3.
4.
5.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已经实行了平行志愿。北京市属于仍然实行顺序志愿的极少数省区之一,市教委受到各方要求实行平行志愿的压力也很大,北京于2008年开始实行部分平行志愿,即只在三个本科批次的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仍然是顺序志愿的关系。平行志愿受到多个省市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档完全根据分数,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学校只要梯度顺序正确,“够上哪个就上哪个”。这种高招投档方式使得志愿填报的难度大大降低。
例如,一位理科考生十分优秀,但是的模拟考试成绩排名很不稳定,考得好的时候完全可以上清华,而大多数情况只能达到上海交大的水平,发挥不好的时候只能上北航、北理工。我相信很多不同层次考生都有这种情况,让家长很伤脑筋。可是按照北京目前的高招规则,这位考生的志愿填报就会十分纠结:他必须在清华、上海交大、北航中选择一所作为第一志愿,然后再填报三所低得多的平行二志愿学校“兜底”。如果选择他最心仪的清华作为一志愿,他就必须有这样思想准备:在考试发挥失常的情况下要落到比清华低100多分的学校。每年7月份都有一批高分落榜考生和家长万分痛苦,痛斥北京市的高招录取制度不合理。也造就了每年很多高分复读生。
如果是平行志愿,这位理科考生几乎不用犹豫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填报三个平行志愿:A清华大学;B上海交通大学;C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论他高考发挥的如何,只要别低过最低一所学校北航,投档的时候就能做到“够上哪个投档那个”。请大家注意我在用词上发生了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我没有说“够上哪个上哪个”,把“上”换成了“投档”。
“够上哪个上哪个”是咱民间的说法,这个说法没有把“投档”和“录取”的区别表达出来,把“投档”和“录取”用一个“上”字笼统地替代了。事实上,高招录取过程中“投档”和“录取”是两个不同的环节。“投档”是高招办的事,在平行志愿的情况,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当检索到某个分数时,符合这个分数的考生所填报的几所平行学校只要还有空额,按照顺序“够上哪个投档哪个”,不看专业、身体、分项成绩、是否服从调剂等考生的细节数据。一旦投档到某一所学校,这位考生的平行志愿投档就结束了。不可能再投到其他平行学校了。
一旦被投档后,对这位理科考生来说,接下去的事情是“录取”。“录取”是高校的事情。“录取”要根据高校的录取规则(不同高校,录取规则也不同),看考生专业填报情况、身体情况、有时还会考虑单科成绩情况,还有就是是否服从调剂情况。因此仍然存在“录取”或“不录取”的情况。例如考生虽然够了提档线,但是分数不是足够高,填报的专业又偏高,如果再不服从调剂,“不录取”而被退档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可是悲哀的是,他一旦被退档,即便他的分数能够达到他填报的下一所平行学校的理想专业,他也不可能再被投档录取了。
在这种情况下,平行志愿的所谓“够上哪个上哪个”就不可能实现了。所以在平行志愿的情况下,没有绝对把握一定要慎填“不服从调剂”。因此这是平行志愿的最大“弊病”。
北京市目前仅在本科三个批次的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但是仅就第二志愿的“投档”和“录取”规则来说,与外省的完全平行志愿没有区别。如果像 yqdwt66 家长提问的那种情况,必然发生退档。这是我们考生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
但是凡事都是利弊共存的。也有人利用平行二志愿“不服从调剂”的退档风险实现自己的愿望。举一个例子:
第一批次:
第一志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服从调剂)
第二志愿:A 北方工业大学
第二批次:
第一志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服从调剂)
第二志愿:(空缺)
这位考生充分利用了志愿填报的规则,表达出自己十分有个性的愿望。这是一位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自己最心仪大学的考生,如果他的高考发挥正常,他将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旦失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落榜点高出一本线不多,他的二志愿选择空间十分有限。在他所能够选择的二志愿学校中,很难找到他能接受的。仅有北方工业大学的某一个专业他能接受,除此之外的其他选择他都不愿意去。他在二志愿只填报了北方工业大学的这一个专业并且不服从调剂。他知道,一旦他填报的这个专业满额了,他宁愿被退档放弃所有二志愿学校。他更愿意去读第二批次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当然,不是每位考生家长都会像这位考生这样想。晨雾在这里举例子,也没有让大家效仿的意思。晨雾只是想说明,如果我们家长对高招录取的每项规则都能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真的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成绩排名,让志愿填出符合自己心愿的“特色”来,至少别在志愿填报方面“吃亏”。
最后还想告诉大家一句实话:二志愿学校,除了专门为二志愿预留计划的学校以外,一般都别指望一志愿录取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好专业了。因此二志愿的专业选择基本上是撞大运,不要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