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顾秉林:中国的大学校长全世界最累

(2012-03-07 23:29:55)
标签:

教育

顾秉林

中国

清华

《北京青年报》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顾秉林:中国的大学校长全世界最累

 

晨雾 / 转帖

 

顾秉林:中国的大学校长全世界最累

  仍旧是朴素的黑夹克、白衬衣,全国政协委员顾秉林参加政协会议的装束几乎与去年完全一样,不过他的角色与心情已经截然不同。67岁的顾秉林不久前刚刚卸任清华大学校长,这个职务,他已经担任了九年。

 

  ★原声回放★

 

  “学生应该有权自由选择到哪里读书,多元化是好事,可以不断激励我们把学校办得更好。”

 

  “他们当中一大批将来还是要回来。不回来也没关系,依然可以为加强两国关系作贡献。”

 

  “公平从来就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异地高考政策的关键在于细化

 

  记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透露异地高考政策已经呼之欲出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顾秉林:这个方案关键是如何细化,既要考虑到农民工等随迁子女回家乡高考不合理,又要避免为了上好大学专门到经济不发达地区考试,成为高考移民。

 

  记者:外地考生对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在北京招生名额多、分数线低很有意见。

 

  顾秉林:这个问题上存在误解。我曾经说过一句实话,清华、北大本地生源的比例在同类大学相比是最少的,复旦的本地生源超过一半,而清华、北大只有百分之十几。当然,也不是说清华现在的生源比例就是合理的,也在逐步调整中。

 

  自主招生只能作为高考的补充

 

  记者:高校自主招生走到第十个年头,围绕它的质疑声越来越多,有人把它称为“小高考”。您怎么看?

 

  顾秉林:公平从来就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统一招生有弊端,通过自主招生增加面试等,可以发现单科成绩突出或者有特殊才能的考生,不拘一格降人才。但自主招生只能是个补充,不能完全代替统一高考。统一高考,农村偏远地区的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考上好大学,自主招生他们的机会就明显减少了。所以我一直没有特别地鼓吹自主招生。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的,自主招生到底功过如何,需要长期考察。

 

  清华向国际化发展

  不会以牺牲中国学生机会为代价

 

  记者:现在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放弃国内高考,选择到国外读大学的越来越多,您担心清华未来的生源吗?

 

  顾秉林:生源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生源。中国的年轻人太多了,前5%都是天资非常聪颖的,而清华现在是万里挑一,还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应该有权自由选择到哪里读书,多元化是好事,可以不断激励我们把学校办得更好。

 

  记者:清华毕业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出国深造,您怎么看?

 

  顾秉林:这是好事情。他们当中一大批将来还是要回来。不回来也没关系,依然可以为加强两国关系作贡献,和我们清华合作比较密切的国外大学基本上都是因为我们有校友在那里。我们办学要有国际视野,虚怀若谷。我们现在这批高校领导基本上都有国外学习经历,我本人曾在丹麦、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留学。不让年轻人出国是不公平的。

 

  记者:很多世界知名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都比较高,清华是否会朝这方面努力?

 

  顾秉林:清华现在有3500多名外国留学生,其中2000多名是攻读学位的,美国学生最多。外国学生想来清华也不是那么容易。清华未来将向国际化发展,但不会以牺牲中国学生的机会为代价,会在不减少中国学生招生名额的条件下更多吸收海外学生。

 

  最喜欢学生叫我“顾老师”

 

  记者:不做清华校长了,您这次参加政协会议的感受和心情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顾秉林:不同的地方太多了,这次终于能塌下心来开会了。以前这边开完会,还得回学校开会,心里总惦记着学校的事务,还得时不时回去请假处理。

 

  记者:说心里话,您这九年累吗?

 

  顾秉林:中国的大学校长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累的。美国大学校长只需要关注人才培养,为学校争取经费就够了,我们的校长什么都要管,是校长加省长。所以我们这次选了个年富力强的(陈吉宁),也不用非得是院士。

 

  记者:不做校长了,有失落感吗?您的新职务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您还会重返教学研究岗位吗?

 

  顾秉林:一点失落感都没有,很轻松。我今后会授课,最喜欢学生叫我“顾老师”。

 

  记者:这次上会带了哪些提案?

 

  顾秉林:我的提案都与科普有关,比如建议高校实验室向全社会开放、建立科学园、两院院士有责任通过媒体进行科普等。

 

  最骄傲的是请来了好教授

 

  记者:执掌清华九年,最让您骄傲的成就是什么?

 

  顾秉林:经过九年的努力,清华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引进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吸引人才的难点是工资。国外名牌教授年薪都是几十万美元,而我们能给到人民币几十万就不错了。

 

  我任期内,将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施一公、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等知名学者邀请到清华全职工作。类似这样级别的全职教授现在在清华有四五十位,其中有很多是我一个一个谈下来的。为了争取世界知名数学家丘成桐执掌数学科学中心,我到他家里去了三次。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引进300到500名国际水准的专家教授,现在还差得很远。

 

  记者:回想九年前您担任清华校长时,现在的清华与那时有了哪些变化?

 

  顾秉林:那个时候我们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是模糊的,现在逐渐清晰起来。原来那是个遥远的目标,我们的办学质量和国外一流大学差得很远,几乎不在一个量级上,而现在基本相当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摄影/刘晓林


信息来源:2012-03-07《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3.1/1203/07/6860498.html

 

晨雾点评:

 

    “中国的校长全世界最累” -- 这句话也许是对的,看看他们都“累”在了什么地方?

 

    这次顾秉林关于清华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说法还算相对谦虚和客观一些 -- “现在基本相当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换句话说,就是清华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已经十分接近,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而在2011年1月在清华媒体交流座谈会上,清华校长顾秉林表示,争取在2011年即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准确地说,在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了。当时距离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还有一百天。清华大学经过一个“白日冲刺”即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难怪他是世界上最累的校长呢。

 

    作为中国一所顶级大学的校长说出这样的话也算天下奇闻了。

 

顾秉林:中国的大学校长全世界最累

2011年1月20日北京晨报D05版截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