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育部长谈随迁子女高考问题
晨雾 / 文
今天(2012年2月16日)新华社发表了记者专访《教育部长:正研究论证随迁子女高考等改革重要问题》。教育部长袁贵仁谈“随迁子女高考”问题这个题目已经听得十分耳熟了。因为将“异地高考”的说法纠正为“随迁子女高考”的第一人就是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
今天,2012年的两会前夕,教育部长关于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是这样说的:
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深入研究和论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流动人口子女升学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今年要推动各地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我们再回顾一下一年前的2011年3月10日上午教育部长袁贵仁就同样的问题是怎样说的,在与他今天说的话进行对比,就能看出这一年的时间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有怎样的推动?
据2011年3月10日法制晚报报道:
今天(2011年3月10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人民大会堂北厅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就这一话题与记者进行了详细的交流。
当有记者抛出“异地高考”的问题时,袁贵仁首先进行了纠正,表示“异地高考”这个词并不准确。“‘异地高考’这个词容易产生误解,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高考移民。”袁贵仁举例说,如果孩子上学在一个省份,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到另一个省份参加高考,这种做法是不被政府赞同的。
而类似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考试问题,袁贵仁表示,这属于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的问题。
随着一些地方城镇化建设加快,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其子女也分为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这两类群体都是必须关注的。对于随迁子女来说,当前要解决的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怎么参加高考这个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但在这个阶段矛盾还不是最尖锐的。
袁贵仁介绍,目前,全国高考有16个省份自主考试,还有一个国家命题的全国统一考试,等于有17份卷子在高考中同时运用。如果父母在城里站住脚,子女完整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该考虑到高中阶段在哪里参加高考的问题。
袁贵仁进一步透露:“随迁子女如何参加高考很快将出方案,目前正在加强调研。”
袁贵仁认为,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人才,包括高端人才、技工和一般工人等,如果这些人群的就业证、暂住证等几证齐全,其子女在当地上学的问题就应该得到解决。
但袁贵仁也强调,如果孩子的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孩子在这个城市上学就是不合理的。
袁贵仁去年这个时候说了这么多,归纳一下就是“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应当解决,目前正在加强调研,很快将出方案”。
袁贵仁今年说的要简单得多,归纳一下就是“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一个多方面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正在深入研究论证”。
不知道谁能从中看出什么新意来。总之是告诉大家:这事难!
我们知道这事难。也知道这事不是教育部一家说了算。但是教育部是牵头的呀!说这事要改也是教育部长。我们相信随迁子女高考问题的解决绝对不可能是简单放开就行了,这里牵涉到随迁子女的利益和本地学生的利益,没那么简单。如果简单,也用不着论证了。就拿北京来说,如果简单放开的话,用不了几年在高考录取问题上北京就变成了“外省”。随迁子女争取到的利益即刻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这不能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以问题复杂为借口无休止地拖延下去。你要是根本就没这个事,人家虽然有意见,但是知道无任何希望就不惦记着了;你确定要做这事情,却永远不出真格的。哪怕你说的时间长点,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五年,人家也有个盼头。否则人家怎么决定?是回老家,还是出国留学,还是等你的论证消息?孩子教育问题是需要长远规划的,今天的任何决定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这样的事情难道教育部不明白吗?说严重点,你耽误的是人家孩子的生命!同时对本地考生家长也不合适:人家就一天到晚听到说这事要改,仿佛一日之间大量外地学生都会涌入本地参加高考,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影响?心里也担心。
而且问题不落定,人为造成随迁子女家长和本地学生家长形成尖锐的对立,无休止地争论,也不是什么好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