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沪总领事:
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怀
晨雾 / 转帖
本报讯(汪奕
记者周凯)近日,由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美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对话美国驻沪总领事”活动在沪举行,美国驻沪总领事葛瑞风和来自上海9所高校的十余名校媒记者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流。
“最近中国对‘狼爸’、‘虎妈’有很多争议,您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对此有什么看法?”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名同学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的”,葛瑞风总领事笑着回答道,“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更多的是从朋友的角度关心教育孩子。”葛瑞风表示,作为一个典型的美国人,自己更倾向于让孩子享受自己的生活,尊重孩子的感受,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孩子总有变成大人的一天,到那时他们要自己独立面对问题,我倾向于让孩子自主面对生活。”
葛瑞风说,他有个中国朋友,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大提琴、小提琴等,“他的孩子非常辛苦,的确中国家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我也听说很多‘狼爸’、‘虎妈’的故事,但是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他们的小孩。”
在谈到中国家庭的教育状况时,葛瑞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在任何学校,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怀。”他说,不同于中国父母喜欢让孩子单独在书房学习的模式,美国小学生更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做作业,比如妈妈在厨房做饭,孩子宁愿在厨房做作业,“我觉得父母要对孩子的功课感兴趣,家长的重视是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的前提。”
“西方的老师更多的是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葛瑞风说,“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促使孩子自发地去学习知识,培养孩子自己思考学习的能力。老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这点不同于中国老师仅仅传授知识。”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02日 04 版)
信息来源:2012-01-02《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2-01/02/nw.D110000zgqnb_20120102_5-04.htm
另一篇相关文章:
肖远骑:我不支持“虎妈”“狼爸”
2011年刚刚过去,盘点这一年,我觉得最出格的事,莫过于对“虎妈、狼爸”的炒作。居然有人为他们出书,居然有几家媒体做“虎妈狼爸”的访谈,居然有人为他们唱赞歌,用赵本山的话说,“这年头,耗子给猫拜年了”,真是荒唐!
年初,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引发美国有关家庭教育的讨论,“虎妈”一时成为热点。比“虎妈”更张扬的,是被称作“狼爸”的香港富商萧百佑,他敢于带着一支鸡毛掸子到电视台,大肆宣扬他的“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的“家教经”。“虎妈、狼爸”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竟然在中国还有那么大的市场,我们到底哪里出问题了?炒作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不外乎金钱、名誉。个人借“忽悠”捞名,出版商借“忽悠”捞财。至于,为此当吹鼓手的,要么不懂教育,要么就是缺少文化的判断力!
因为,“虎妈、狼爸”式的教育,不是现代教育。“虎妈、狼爸”式的教育,培养不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现代教育强调:人的成长应遵循“自由—选择—责任”的人格建构规律: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地探索,主动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而不是棍棒相逼苦学文化知识。
教育不是制造产品的工业,而更像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强调“活动与快乐”,强调“体验—理解—实践”,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忌讳强迫与压力,需要很放松的外在条件。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受教育者奠定好人生的根基。人格成长第一,智能成长第二。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也只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较大空间与较长时间里,在放松的、快乐的、尽兴玩耍的、游戏的状态下,儿童才会形成自由、阳光的性格与完整健全的个性。这种性格与个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基础。棍棒打出来的孩子,容易形成扭曲的性格,所以这种教育是现代教育所摒弃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学生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教育自身也需要一种宽松的环境。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如只注重知识传授、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心灵的感受,淡化心理健康教育,频繁使用语言暴力、威权压制、心罚……那样的教育是很可怕的。我们知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那么他们学会的是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那么他们学会的是攻击;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那么他们学会的是发现世间之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那么他们学会的是感激,以及自信。
罗素有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的人生。教育的世界里只有春天!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美国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81岁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在领奖台上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因此我认为“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完全是个别的小概率事件。前后不构成因果联系。打不出人才,逼不出人才。一切教育行为都要建立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否做到了耐心地等待他的绽放?请相信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这朵花都有属于他自己开放的季节,一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开放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21世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任何教育所提供的帮助都是不够的,它要求人们不得不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中,人们需要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培养人的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保持自己的文化判断力。
人大附中 肖远骑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02日 04 版)
信息来源:2012-01-02《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2-01/02/nw.D110000zgqnb_20120102_4-0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