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应有“自主”之意
统一的分数、统一的命题,无疑是对大学个性的忽略,高考如此,联考也是如此
晨雾
/ 转贴
南开大学12月1日表态,2012年不再参加自主招生联考——该校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等13校联考的发起者之一。这是首次有高校从自主招生联考中退出。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南开将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列改革,招生作为重要一环,需要与之对接,因此决定退出。(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2011年,我国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名校也纷纷改变了自己的招生选拔方式,以联考取代自考。分别形成了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北约”,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华约”,和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卓越联盟”,自主招生中的“三国鼎立”局面自此形成。但是,因为考试的区域集团化和统一化,许多质疑之声也随即产生。
综合看来,自主招生的联考制度至少有以下三个缺陷:其一,自主招生本是要强调各个大学的特点,然而,联考之下的考试很像另设的“小高考”,也像高考之前的“预备考试”,其结果可能还是抹杀个性,强调共性;其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学校抢生源,考生们必须“跟对领导站好队”——去年“北约”和“华约”同一天进行考试的现实,意味着考生们必须在“北约”与“华约”之间做“二选一”式的选择题;其三,高校之间的“拉帮结派”,不利于各大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
自主招生,必须要体现个性。这里的个性,应该包涵两层意思,首先是学生的个性,其次为大学的个性。现有的高考制度之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即便有所谓的个性,也只能通过分数来划分。作为大学来讲,同样有自己的个性,统一的分数、统一的命题,无疑是对大学个性的忽略,高考如此,联考也是如此。
南开大学退出联考,龚克校长说,“南开此举是针对高考一个明显的缺点——高考录取全是按照总分排队,这就抹杀了考生的专长,学校希望自主招生考试能够识别出学生的专长和志趣。”这,应视为一种寻找个性、寻求救赎的有效探索。
自主招生,倘若没有“自主”二字,很难看出改革意义的存在。
作者:王传涛
信息来源:2011-12-19《湖南日报》
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1-12/19/content_438623.htm?div=-1
晨雾点评:
赞成本文作者的观点:自主招生应有“自主”之意。但是所谓“自主”之意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生;其二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符合要求的几所高校中选择自己心仪的高校。而本文只强调了前者,显然是对“自主”意义的疏漏。
其次,即便是在讨论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生,本文提到的当前联考制度的三个缺陷,其一为:“自主招生本是要强调各个大学的特点,然而,联考之下的考试很像另设的“小高考”,也像高考之前的“预备考试”,其结果可能还是抹杀个性,强调共性”。对此晨雾不能完全认可。晨雾承认采取类似“小高考”样的联考可能忽视了不同学校的个性,但是不能缺乏个性的责任全都赖在联考方式上。我们知道,美国实行的是更彻底的自主招生:高校自己有权决定录取谁,不录取谁,无须任何其它机构参与;而学生也有权在被录取的几所高校中选择上哪一所,不上哪一所。难道美国的高校都没有个性?而美国高校录取参考了比我们自主招生联考更加缺乏个性的全国统考SAT。那么是不是美国的高校极不重视自己的个性,也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呢?否!想一想与我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在录取标准。SAT虽然是美国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那不是唯一的依据;各个高校都有各个高校彰显个性的标准,对于同一所高校SAT成绩录低不录高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因此把自主招生缺乏个性的帽子扣在联考上显然是片面的,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实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