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体晨雾试点高校教育部文件北京日报 |
分类: 晨雾原创 |
自主招生的5%限招令形同虚设
晨雾 / 文
试点高校组织专家组,依据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及方案,对申请考生的材料进行审查,结合考生的高校考核成绩,按自主选拔录取计划数的适当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最高不超过200%)择优提出候选考生,由高校招生领导机构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以及每名入选考生的相应录取要求。试点高校对入选考生高考成绩的录取要求,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试点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北京日报的文章做了如下分析:
“按照“不超5%”的要求,每年在全国招生3000余人的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计划应在150人左右,即便是按照“不超过200%”的上限计算,自主招生认定人数也不应超过300人。但北大自主招生“中学校长推荐制”以及清华“领军计划”的推荐学生就各超过250人,这还不算两高校其他的“特色计划”。不仅如此,人大的两个“特色计划”认定人数也将达到150人左右。”
在教育部发布“自主招生计划不超5%”限招令的时候,晨雾就发现清华北大等名校早已在教育部文件出台之前就发布了自己的打着自主招生旗号的各种“特色计划”。晨雾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特色计划”的招生数量就已经超越5%的限令了,难道清华北大等名校2012年不再招收其自主选拔简章上的普通自主招生了?此前不少思维敏锐的高三家长也向晨雾提出这个问题:
“特色计划”是否包含在教育部规定的5%里面?
关心这个问题有两部分家长。
一部分是自己的孩子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参加自主招生,他们担心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都被“特色计划”占用太多,会造成2012自主选拔难度加大,成功率下降,自己的孩子将百忙一场。
另一部分是本来就对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颇有微词的普通考生家长,他们的担心正与上述家长相反。他们担心“特色计划”没有包含在教育部规定的5%里面,那么势必造成“特色计划”占用普通高招计划的名额,降低了没有参加自主选拔的裸分考生上名校的机会。
这涉及到两类家长的利益,因此两种担心都是十分有道理的。在上周五( 12月16日)晨雾讲座的时候,仍然有家长向晨雾问到这个问题,但是晨雾无法回答。因为从来没有过像今年这样众多高校一下子推出这么多“特色计划”。而此前无论是教育部,还是高校,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正面的回应过。
今天北京日报的文章《限招令挡不住“特色计划”》无论从大标题,还是从内容上,都对家长们的这个疑问进行了解释。这是本市主流媒体第一次正面说明此事 –-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2012年高校推出的所有“特色计划”都属于“区别普通自主招生的其他形式”呢?晨雾认为,还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对了。我们最好在读一下教育部文件《教育部:2012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通知》的原文:
第三条第12款:
探索实行联考的部分试点高校适用上述办法。拟开展其他形式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有关方案需报教育部同意后方可实施。
晨雾理解,只有以“其他形式”的名义报教育部批准了的“特色计划”才算“区别普通自主招生的其他形式”。
这就给我们家长出了个新难题:如果教育部不说,高校也不说,我们小小老百姓怎么知道那个“特色计划”是作为“其他形式”批准的?这里“信息不透明”就相当于又让我们去猜想。那么我们就猜一猜。晨雾引导一下,问题就不会太难解。回顾往年,除了几所“超级名校”以外,大多数自主招生高校实际上的自主招生计划都没有超上限,或者超过很少。因此你只要假设这几所“超级名校”的“特色计划”肯定是作为“其他形式”报批的也就行了。往年超过限令的高校实质上得不到限制,往年不超过限令的高校限制也没什么意义。总的理解就是,2012年自主招生计划应当没有受到什么限制。
如果想进一步弄清楚哪几所算“超级名校”?那就太为难晨雾了,这本来就是一个近似模糊的概念。
也许有家长想问,为什么信息不能更加透明一些?问得好!作为2012家长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和耐心,还会继续碰到信息不透明或者模棱两可的事情要我们去“猜”。上周五(12月16日)听过晨雾讲座的家长应当知道,至少晨雾在现场还解释过三个模棱两可的概念:
1.
2.
3.
类似这样的问题,从来就没有一个官方机构能够给家长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