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职业藏在儿时的“玩具”里

(2011-12-13 20:28:46)
标签:

教育

代鸥

高考志愿

求知欲望

玩具

分类: 高考心理和方法

孩子的职业藏在儿时的“玩具”里

——访高考志愿辅导专家代鸥老师孩子的职业藏在儿时的“玩具”里 (2011-12-05 11:13:36)

 
晨雾 / 转帖
 

孩子的职业藏在儿时的鈥溚婢哜澙镡斺敺酶呖贾驹父ǖ甲掖咐鲜

 

    代鸥作为高考志愿辅导专家,多年来从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工作,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作为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北京家长交流中心的组织者、发起人,代鸥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曾成功帮助染上网瘾的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并且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等名校。目前,其心理咨询工作侧重于对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希望帮助孩子们解决考前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让莘莘学子们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备考。

 

    每年的四月到五月,是高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这时,代鸥就会被很多高三学生和家长牵挂,因为她会通过细致分析孩子的成绩、兴趣爱好、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特点,来帮助孩子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在代鸥的帮助下走进理想的学校,选读合适的专业。“请她从孩子未来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的角度,跟父母们谈谈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什么,应该能给父母不一样的启发。”带着这样的假设,我采访了代鸥老师。

 

    “您是怎么样帮助孩子们报志愿的?”带着好奇,记者问了第一个问题。“我给高三孩子做高考志愿辅导的时候,一定会问他‘小时候玩什么’,‘小学时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等问题,我通过这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专业。比如一个小时候爱玩车、拆车、来回组装车的孩子,他的研究、创造潜质就会被更好地挖掘出来,动手能力、逻辑思维也会得到培养,那么,他应该比较适合机械、物理、计算机等专业;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玩拼插玩具可以自如地拼出自己想象的形状,说明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性、分析能力都很好,再结合高三的成绩和现在喜爱的学科,他可以学习数学、物理、机械、计算机、金融、化学等理科的很多专业;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爱给小娃娃做衣服,爱搭配各种配饰,而且对色彩感兴趣,那么他可能就比较适合美术设计、园林等专业。为高三学生报志愿要看高三的成绩,还要看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多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大学。因为小时候喜欢过的东西,长大后对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哪怕很长时间都没再接触过,小时候接触时的感觉会留存下来,而且小时候对某个东西的喜欢是比较纯粹的,不带功利色彩,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当他以后再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他会感到熟悉,也会感到快乐。对于个人来说,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工作,他不仅会很快乐,而且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那么在这位高考志愿辅导专家的眼里,为了让孩子在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的时候更轻松、更明确,父母在孩子小时候该做些什么呢?认真为孩子选择玩具,因为玩具是他们理解世界的开始;顺着孩子的兴趣展开教育,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善待孩子的“为什么”,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认真选择孩子的玩具

 

    孩子小时候的“玩”事关成年后的职业选择以及发展方向,那么父母该如何给孩子选择玩具?

 

    代鸥从自己小时候的玩具说起,她说小时候经常玩抓拐游戏,手部肌肉以及灵敏度都得到训练。直到现在,当看到某个东西正在下落,她都能下意识地去抓住。她告诉记者,某个动作或程序在小的时候有一定量的训练后,它就被身体记忆,而不是被大脑记忆,当某种相似情况再次出现,身体自然会做出反应,而不需要大脑的指挥和控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代鸥想告诉父母们的是:玩具一定要玩精,不能浅尝辄止。针对当下孩子们拥有玩具很多但常常玩几下就不玩的情况,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父母买玩具要有导向性,并不是孩子一有要求就瞎买玩具。同类的玩具也不能只买一种。”很多家长都认为,家里已经有一辆车了,就别再买车了,买个别的吧。这样在种类上考虑自然貌似正确,但对孩子的智力帮助并不大。她认为同类玩具有一定的量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深度会加深。因为这些玩具会有一定的关联,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对孩子认识完整的事物很有帮助。比如孩子喜欢车,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买不同类型的车,助力车、回力车、电池车、跑车、轿车、越野车等。这些车有的可以拆卸相互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培养。玩了这么多车后,孩子会在“车”这个大概念下面,产生很精细的分类,对一些细小的差别也能敏感地认识到。如果孩子只有一辆车,就难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无从比较和想象,无法重新组装,对智力的帮助有限。

 

顺着孩子的兴趣来教育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兴趣、偏好,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呢?“我觉得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顺着孩子的意愿,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要刻意地强制孩子做什么。比如孩子喜欢唱歌,那就让他去唱,孩子喜欢画画,那就让他去画。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说事’,而要‘做事’。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要认真画’、‘要好好学’等等。其实父母说太多没用,反倒可能对孩子起负面作用。父母应该去做实在的事,给孩子创造条件。如果孩子喜欢唱歌,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唱。可以组织一些小朋友一起唱歌,这不仅增进交往,还可以让自己家爱唱歌的孩子在小朋友当中显露出自己的能力来,那么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孩子的兴趣还是培育智力的突破口。代鸥认为孩子凭着兴趣去做的事情,往往更喜欢琢磨,更喜欢往深处研究,而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思考上。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深想的东西越多,琢磨得越多,他的智力训练机会就越多,长大后的智力就会越好,思考问题会更精细更全面。因此,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要有意识地循着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有深度的思考和探索。

 

    也有的父母会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比如有些家长自己喜欢画画,就要求孩子画画。也有的家长会把自己想学好但没学好的某个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曾经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代鸥认为这样做非常不好。“家长要明白自己想做好但没做好,肯定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要让孩子来代替做,这个没道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一件事,孩子没有做的动力,没有做的理由,其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做事一定要找到孩子自己的理由,而不是父母的理由。孩子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时才是快乐的。”

 

    父母要用心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然后创造条件让孩子顺着自己的特点发展。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既开心地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也开发了智力,训练了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孩子不仅愉快,还容易找到发展的方向。“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阳光,发现孩子、扶持孩子,而不是凭自己的意愿‘打压’和‘修剪’,这样孩子才更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代鸥发现自己接触到的很多优秀的高三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童年都相对轻松,没有受到父母过于紧密的管束,自己的自由度比较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得到发展。说到底,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

 

善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很多中小学生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如此反问:“你的孩子问过‘为什么’吗?”“当然问过。”家长回答得干脆利落。“这就是孩子爱学习的表现。”心理学家的回答同样崭钉截铁。
“家长一定要善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因为这是孩子最初求知欲望的体现。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知识,或者不知道如何获取知识,那么在这样的年代里,他会显得非常被动。所以,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望,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动力,需要从认真对待孩子们的‘为什么’开始。”几乎所有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从孩子三岁左右开始,就特别爱问“为什么”。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手触摸到的、鼻子闻到的,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提问的对象。“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火会烫手”、“为什么石头是硬的”,相信这样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曾提出过。此时父母们的回答非常关键,恰当的回答,不仅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也会启发孩子问出更多的问题,而不恰当的回答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代鸥的做法是,一旦孩子问了“为什么”,就非常认真地回答,自己知道多少回答多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会顺着孩子的“为什么”不断讲下去,直到自己都不明白。她的儿子曾经问妈妈“什么是大”,代鸥就给儿子从1讲到了无穷。

 

    有些父母会担心,怕自己讲得不对,或者不全面,会影响孩子日后在学校里接受正确的答案。代鸥认为父母大可不必担心,她说孩子在课堂上听到自己曾接触过的东西时,会更加认真,因为他要印证自己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父母之前不够准确或不够全面的回答,都会在这时候得到纠正或补充,这对孩子的已有知识是一个很好的深化。“一定不要等到上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只要觉得孩子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了,就可以教给孩子知识。”也许有一个比喻能说明代鸥的这个观点。把一个人已有的知识信息比作一个圆,如果孩子所拥有的信息越大,这个圆也就越大,他所接触到的圆外面的未知信息也就越多,给他提供探索的机会也就越多,这样他就更能产生多方面的、多种深度的探索。如果这个圆很小,那么,他所接触到的外界的未知世界就很少,相比而言,探索的可能性就会小。

 

    也有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从不问“为什么”。代鸥认为这里面肯定有原因,很有可能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简单地回答“我不知道”、“以后再说吧”或者“我给你查查”,但实际上却不去查。长此以往,孩子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会逐渐萎缩。“这样的孩子上小学都很困难,因为他有不知道的东西时不会问,求知欲望很弱,也不太会主动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业来说是很可怕的。”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没问题,那么家长可以先向孩子提问,比如“天为什么雾蒙蒙”,“为什么今天没太阳呢”,然后再告诉他其中原因。这样的体验次数多了以后,孩子会慢慢认识到很多事物背后都有原因存在。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他就有可能会对其他事物的原因感兴趣,于是“为什么”就自然产生了。

 

本报记者 胡雪瑛

 

信息来源:2011-12-05 当代家庭教育报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78e410100wt4x.html

 

晨雾点评:

 

    每年都有不少家长发愁: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选专业,问孩子,孩子也不置可否,真是愁死人了。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孩子学习忙,根本就顾不上考虑这个问题;另一个是孩子不了解各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读了这篇文章,也当能够受到一些启发。作为一个家长,您可能不清楚您的孩子现在专业倾向,但是他/她是在您的眼皮底下长大的,没有谁比您更了解您的孩子。对于您的孩子应当选什么专业,最有发言权的除了您孩子自己,然后就是您了。您欠缺的也许只是哪些专业是干什么的?比如微电子学与电子技术基础有什么区别;计算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有什么区别? 这些您可以学习。

 

    晨雾经常看到家长提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想报某某大学,您看应当选什么专业?我的孩子是女孩子,你看报什么专业合适?这样的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专家都无法回答?为什么?读了代鸥老师的这篇专访文章您应当明白点了。

 

-------------------------------------------------------------------

晨雾高考公益讲座通知(简写版)

  主讲人:晨雾
  讲座主题:高考自主招生
  讲座提纲:

    一、自主招生目标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二、四大联盟规则解析
  三、报几所自主招生学校合适
  四、自主招生简章的重要性
  五、自主招生对考生的心理影响
  六、自主招生申请材料的作用
  七、怎样理解高校自主招生不占用当地招生计划
  八、参加自主招生辅导班有没有用
  九、其他与自主招生相关的问题

  讲座时间:2011年12月16日晚18:30 - 20:30
  讲座地点:清华园教育国家图书馆领航者校区,中关村南大街甲54号(国家图书馆东大门马路东南面)

  报名方式:仅限网上报名,限额260名
  1、网上报名时间:即日起额满为止。
  2、网上报名方式:登陆清华园教育论坛进入讲座报名页面(
http://bbs.qhyedu.com/thread-146874-1.html
)

    讲座报名详细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e981c0102dv1u.html

    讲座入场须凭【入场通知短信】,请您务必填写正确的手机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