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提前打响状元争夺战

标签:
教育通道创新型人才北大清华争夺战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北大清华提前打响状元争夺战
晨雾 / 转帖
2010年2月3日,北京大学举行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东方IC
【财新网】(实习记者王箐丰)继北大于10月11日公示“校长推荐制”中学之后,清华也于23日公示了获得自主招生“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中学的名单。
北大于2009年开始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规定凡是获得校长实名推荐的考生,可以跳过自主招生初试即笔试环节,直接进入面试,并且获得比其他自主招生考生更优惠的录取条件。今年已是北大实行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的第三年。2009年获得北大校荐资格的中学仅有39所,而今年已扩容到211所,分布省区市从2009年的13个增加到2011年的内地全部31个省市区,可谓对优生进行“全国大网罗”。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曾标榜“不拘一格降人才”,希望通过这一改革措施选拔“创新型人才”。然而2009年、2010年两年的实践中,全国没有一个校长推荐考试成绩排在本校年级前五名之外的考生,校长实名推荐非但未给特殊人才提供通道,反而成了特优生“锦上添花”的机会。而今年北大修改校长实名推荐的标准,明确规定只有排名年级前5%的考生才能获得自主招生校荐资格,事实上承认了校长推荐制目的就是争抢优秀生源。
据财新记者了解,清华大学近年来高考招生成绩斐然,抢到“状元”的数量,已经连年领先北大。过去文科状元青睐北大,理科状元钟意清华的现象已经发生了改变,每年全国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科状元也选择清华大学。在“出分填志愿”的省份,清华和北大招生组对高分考生做出各种承诺,以高额奖学金争抢各地的“状元、榜眼、探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清华大学给高分考生开出的条件,一般比北大更加优厚,这也正是清华在高考招生站中步步为营的关键原因。
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提前“预定”优秀考生,从而在高考之后的“状元争夺战”中占得先机。今年清华推出“新百年领军计划”,与北大实行了两年的“实名推荐制”展开了竞争。
清华的“领军计划”明确称,招生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掐尖”意味展露无遗。
清华“领军计划”同样规定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可以免予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并且可以获得最高降60分的招生优惠幅度。今年清华“领军计划”的中学共有221所,这些中学中有147所同时入围北大的“校长实名制”推荐名单,占到全部221所中的70%。
财新记者发现,在2011年全国公布的58名各省区市高考“状元”中,来自北大校荐中学的有33名,而来自清华校荐中学的更多达41人,超过“状元”总数的七成。两校对2012年高考状元的争夺战,实际上已提前打响。因而北大清华两校的“校荐”自主招生,可能沦为通过招生政策争抢优质生源,与自主招生“选拔创新型人才”的初衷相去甚远。
曾获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学生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其实“自主招生”只是让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考试“上双保险”,多数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最后根本用不着自主招生的加分,真正用上加分进名校的,也是平时成绩优秀而高考偶尔发挥失误的学生。“自主招生”实际上只是对现行教育制度下发挥稳定的考生的一种保障,与素质教育没什么关系。
信息来源:2011-10-28 财新网
> 政经频道 >
政经新闻
2011-10-28 劳动报:
自主招生“直推”新政遭质疑
本报讯 北大清华最近分别推出了2012年自主招生方案,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清华也将试水“中学推荐”的方式。从明年起,全国221所重点高中的校长可以直接向清华选送优才。新计划一公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质疑:中学推荐,会不会变成“拼爹大赛”?获得推荐资格的学校多是重点中学,会不会影响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名校竞相采取“直推制”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2012版自主招生方案中“领军计划”采用中学推荐方式报名。
参与“领军计划”的高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格致中学、七宝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等7所上海本地知名中学榜上有名,共可推荐9人。
这些学校获得推荐并通过清华审核的学生不用参加笔试,直接参加综合面试,面试通过者高考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其他学生清华会根据面试的成绩给予最多加30分选专业的优惠政策。
新政策并不被“看好”
然而,如何在遴选中做到公平公正?
尽管高校推出了相关防范举措,但一些家长仍担心:中学推荐会不会变成“拼爹比权”?市民张先生儿子所在的高中人才济济,但只获得一个推荐上清华的名额。“会不会家里有‘背景’的更占优势?”对于这一招生新政,张先生心中没底。
除了家长,一些中学校长也对“推荐”提出质疑。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直言,在鼓励教育均衡发展的当下,名校出台“直推”政策令人看不懂。把绝大多数名额都分给了知名高中,留给普通学校的少之又少,更加不利于普通中学的发展和教育均衡化。
越掐尖生源质量越低
校长实名推荐除了炒作还剩什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清华能抢到的生源,最多是“二流”,那些“领军”的生源,已经投奔国外名校怀抱。
记者了解到,在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中取消提交“推荐信”要求的复旦大学,在2011年自主招生中,又提了“推荐信”要求。“直推”已经成为了掐尖“暗战”。
熊丙奇直言,如果国内大学还乐此不疲地玩用政策掐尖的游戏,优秀生源将可能加快流向海外名校。如此,越掐尖生源质量越低。
张贤贞
信息来源:2011-10-28《劳动报》
http://www.labour-daily.cn/Web/NewsDetail.aspx?IssuanceID=23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