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录取”乱象 教育部门不能再纵容

(2011-07-23 16:56:03)
标签:

安徽

教育部门

中国之声

《新京报》

录取分数线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新京报社论

“预录取”乱象  教育部门不能再纵容 
 
 晨雾 / 转贴
 

 “预录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高校抢生源行为,教育考试部门为何不早对这种不合规的做法,加以制止,同时提醒考生加以防范呢?

 

 据中国之声报道,此前安徽无为县无为中学的7名高分考生,收到了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的预录取通知书,本来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最后却无一被录取。安徽教育厅昨日回应称,“从教育政策上预录取协议是不被认可的,但是考生可以以个人和南京大学签订的录取协议作为一种契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权益”。

 

 当初,南大的招生老师和学生签署预录取协议时,定的理科分数线是645分,但如今南大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档线是648分。成绩在645分到647分之间的这7名考生,于是就被拒之门外。

 

 家长们正焦急地找南大讨说法,可当时和他们签协议的招生老师手机已经关机;南大学生处处长对媒体称,“往年我们都会追加一些名额带走预录取的学生,但是今年分数线提高了不少,安徽省情况尤其特殊,我校已经对该省生源追加至30多名录取生了,现在是一位学生也没办法再接收了,对此我们深表遗憾。”

 

 有教育专家早就分析过,“预录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高校抢生源行为。如果考生的分数达到该校在当地的录取线,没有这一纸协议,学校也必须按规定录取;而如果考生的分数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按照投档、录取规则,即使有“预录取协议书”,也无法被这所学校录取。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恐怕很难从“深表遗憾”的南大那里讨到什么说法。

 

 问题是,“预录取”早已是众多名校争夺生源的公开手段,教育部门为何不早对这种不符合规定的做法,加以制止,同时提醒考生加以防范呢?

 

 由于高考政策的复杂性和信息渠道的不畅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往往处于焦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高校招生老师,就会被视为权威的信息来源。他们容易相信高校招生人员所说的话和所做的“承诺”,本身的权益受到侵犯也浑然不觉。如果招生人员不讲操守,为了招生政绩不择手段,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发生。

 

 令人遗憾的是,“预录取”被曝光多年,教育部门却一直没有公开表态,这让考生和家长越来越糊涂,而相关高校或许也觉得这种做法“被默许”,于是进一步大胆推进。当招生人员预计的录取分数线,与最终的录取线差异较大,而学校也无法增加招生计划来“兑现”承诺时,就会导致安徽这7名学生所面临的困境。

 

 高考录取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任何细节上的偏差,都可能影响考生的一生。因此,对于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任何不规范行为,教育考试部门都必须加以重视,及时叫停以维护考生的基本权益。

 

 但据媒体报道,虽然今年惹出事端,南大招生办依旧表示,明年可能还会采取“预录取”这种招生形式。教育部门还要纵容这种“潜规则”到何时呢?

 
信息来源:2011-07-23《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7/23/content_256723.htm?div=-1

 

关于7名被南京大学预录取考生落榜的更详细情况见熊丙奇同名文章:

《“预录取”乱象教育部门不能再纵容》

 

相关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dIDtEcwhCo/

 

晨雾点评:

 

    招生人员不讲操守,为了招生政绩不择手段的行为何止“预录取”?高校为争夺生源最常见的手段还有另外两种:

 

    1.高校大肆宣扬“一本线以上XX分的考生可以填报我校”。这种用分差法估计提档线的办法,随着这些年高考报名人数、招生计划人数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加分的复杂影响下,已经很不准确。当考生家长实现了“一本线上XX分”却不能被高校录取的时候,高校还能理直气壮地说:我那只是招生资讯的宣传,我也没有承诺过达到“一本线上XX分”一定录取!我相信因此落榜考生不计其数。

 

    2.口头承诺“只要服从调剂,我校对提档考生一本不退档”,最终却不能兑现。今年南开大学在京招生理科提档线609,最终公布的最低录取线613。一部分609-612分的考生被退档。许多考生家长控诉:南开大学的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咨询的时候承诺过提档不退档的。现在这些考生和家长又没处讲理去了。查南开大学招办主任赵桂敏做客新浪时候是这样讲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先了解它的生源情况,然后再做决定,是提什么样的比例,如果生源不好,我们就少提,避免退档,提档的尽量要录取的。如果生源不好,我们尽量少提,所以退档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主任大人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没有承诺过不退档。但是您不怕人说您是在抬杠吗?你的这段话说的这么罗嗦想向家长表达的意思难道不是“放心报吧,我们不退档”吗?

 

    诚信的缺失真是太可怕了。特别是这种缺失出现在教书育人的高校。给我们的孩子们造成什么样的引导?

 

    我们的高校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招生的时候态度很好,咨询也能找到人。录取的时候这些人就都不知道哪去了?电话也没有一个管用的了。心急如焚的考生家长现在想问的问题真是太简单不过了:我录取了没有?什么时候发通知书?家长们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晨雾为此建了一个“高招提档大看台”,后来又建了一个“高考录取通知书大看台”。让家长们自己互相交流信息,点击量已过15万人次。多么大的需求量,服务的缺失呀!真是一种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