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愿填报角度评《我的高考奇迹》
晨雾 / 文
一模考试之后,确实有不少考生被考“蔫”了。今天(4月23日)的北京考试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2010级北京女生孙悦的文章《我的高考奇迹》,文章的副标题是“一模上三本线,二模上专科线,高考上一本线”。考试报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篇文章,其目的无非就是希望给这些一模考试不理想的考生一个激励,提振考生的士气。
在文章中孙悦说:“我是海淀区2010年高三理科生,“一模”考试成绩421分,按分数线只能读“三本”;“二模”407分,按分数线只能读高职;6月高考后,成绩上升到496分,超过了一本线,被西南政法大学传媒学专业录取。”
晨雾查了一下2010年的数据,海淀理科一模二本线425分,三本线395分,孙悦421分在三本线之上,二本线以下;海淀二模三本线425分,孙悦407分在三本线以下。再查阅2011年版的大厚书,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理科在其录取的最低分数段494-499段确实录取了唯一的一名考生,并且是传播学专业,但不是第一专业录取的。
从北京考试报的另一篇文章《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界的“黄埔军校”》
可以看出,孙悦,传播学专业,还自学了法学第二学位。高中毕业于北京立新学校。
可见这件事情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一方面在承认这样类似的奇迹会发生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这种奇迹的发生不具备普遍性。否则我们研究一模二模分数排名与高考志愿的关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高考排名与平时以及模考排名还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规律的。孙悦奇迹的出现,一方面与她自身的努力有关,这一点给我们的指导意义是,任何分数排名层次的考生首先都不能自己放弃自己。只要不断努力,即便出现不了奇迹,但是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不能仅仅通过高招办确定的模考分数线,就把自己限制死了。
如果读了孙悦高考创奇迹这篇文章后,得出一个结论,高招志愿可以尽量往高报,那就大错特错了。北京是考前报志愿。孙悦的整篇文章里也没有交代,在她二模考试成绩排名出来已经开始填报志愿的时候,她作为一名高职分数层次的考生,是根据什么敢于低分高报填报一本学校的?而假如她当时没有填报一批次学校的志愿,无论她后来的高考成绩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她也无法被一本学校录取。
晨雾在2009年写过一篇文章《一本线下20分的考生不要放弃一本填报》。晨雾的观点是,由于区县高招办划定的分数线存在误差,以及分差法本身局限性,区县划定的各参考分数线以下20分的考生,一定不要轻易放弃线上学校的填报。例如一本线下20分分的考生,首先认真填报好第二批次志愿是对的,但是一定不要放弃一批次至少填上一所一本线上的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对二批次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这里实际上是利用了高招录取规则中,前面批次落榜不影响后面批次的录取这样一条规则。我们每年从大厚书中都能看到有不少一本线以下的考生填报了清华北大等名校,其中有不少就是高职、三本层次的考生出于“恶作剧”的填报。他们敢于这样填报,也是因为对他们来说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从这点考虑,我们所有一本线下任何分数层次的考生,都可以在认真填报自己分数排名层次的高考志愿的基础上,不妨也认认真真地填报一所一本线、二本线位置的压线学校,否则即便你的成绩在最后一个月出现奇迹,你也不可能上更高层次的学校。
因此,一本线下20分的考生不要放弃一本填报的这句话的意义可以加以扩展:一本线下任何批次和分数层次的考生,都不应随意放弃更高批次学校的志愿填报。
附:2011年4月23日《北京考试报》文章
一模上三本线,二模上专科线,高考上一本线
我的高考奇迹
(点击图片可放大)

截图信息来源:2011-04-23《北京考试报》
http://bjksb.bjeea.edu.cn/uploads/softnew/81-110422185030.Pd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