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整治“高考经济”

(2011-04-01 12:26:38)
标签:

教育

桂林市

高考改革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谁来整治“高考经济”

 

晨雾 / 转贴


  “绝密消息:大考临近,精明的家长竟然买到了《2011中高考‘必考点’》”,“50多位名师揭秘2011‘必考点’”,“紧抓‘必考点’,考什么就复习什么”,“连续出版8年,百万考生冲刺提分”,“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出来误人子弟”……这些雷人的广告语,推销的是由北京某著名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高考读物。在报刊上、网站里、书店中甚至大街上,类似的广告时常吸引人的眼球,令考生和家长欲罢不能。

 

  更有甚者,一些人近日混入桂林市许多校园里,向高三学生大肆发放所谓“助考名片”,连学校的洗手间里也被贴上了类似信息。而所谓的“助考”,内容却是“特殊的内部操作程序,绝密的内部资料,高科技的辅助设施”等等,其实就是提供高考“作弊服务”的广告。“作弊服务”广告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校园中,让人不得不感叹高考的诱惑力。

 

  高考季节还没到来,“高考经济”已经如火如荼。多年来,因为拥有千千万万考生,在社会上拥有“超高人气”,在许多人的眼里,高考就像一座巨大金矿,蕴藏着无限商机。于是,高考几乎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谁都想捞一把。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也有政府部门的一份“功劳”,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高考可以拉动GDP的增长,即便有些乱象,也不要干预。

 

  “高考经济”对考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在提供帮助和服务吗?否!多如牛毛的高考习题、“高考秘笈”,不仅不能为考生指点迷津,反而加重了考生的备考负担;喧嚣的“高考经济”,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考试环境,也扰乱了考生和家长的正常心理;五花八门的“高考作弊服务”、“高考移民服务”等等,更是严重损害了高考公平,严重破坏了高考秩序。站在高考全局想一想,在利益的驱逐和纷争中,“高考经济”也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

 

  我们常说,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协调、科学决策;也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各界的理解、认同、配合和支持。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社会环境中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考改革举措出台后,时常遭遇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围剿”,使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新颖的考试内容刚刚公之于众,立刻就有出版社组织“专家”“名师”分析点评,各种“仿真试题”、“模拟练习”正式出版,成为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红宝书”。旨在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招生考试,一不留神就会演变成传统考试的翻版。

 

  随着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整治“高考经济”已势在必行。但问题在于,谁来破解这一难题?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责任主体?高考出版物成灾谁来监管?“高考作弊服务”谁来整治?高考骗子谁来惩办、打击?对此,人们不愿看到有关机构推诿、搪塞、找借口、不作为,而是期盼政府有关部门责任明晰、举措到位、整治得力,还万千考生一个平静的高考。

 

作者:袁新文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01日   18 版)

信息来源:2011-04-01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4/01/nw.D110000renmrb_20110401_4-1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