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地方军”“游击队”生存空间渐窄

(2011-03-22 22:00:44)
标签:

教育

娄源功

陕西省

地方军

《中国青年报》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一位大学校长的“良心债”
高校“地方军”“游击队”生存空间渐窄

 

晨雾 / 转贴

 

    “学生平均占地60平方米、教学实验行政用房人均20平方米、住宿生人均7.5平方米,每个学生100册图书……这是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估标准,达不到就不合格。按照这种标准,现在每招进来一个学生,我都得算算学校会赔多少钱。”日前,在全国政协民盟界别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给在座的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算了一笔账。

 

    事实上,对他来说,这样一串数字早就烂熟于心,每次碰到省政府、教育厅,还有教育部的领导,他都会把这本账翻出来诉苦。“很无奈。”他坦言。

 

    娄源功说的情况是现在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娄源功把高校分成三类,一类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他称之为中央军;一类是地方高校,在当地实力还算不错,他称之为地方军;还有一类是市级财政拿钱,他则称之为游击队。现在的他自嘲自己的学校为地方军,而在此前,他也曾有过游击队的经历,在他看来,这两支“队伍”日子都不好过。

 

    对于娄源功的“苦水”,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韦苇有着同样的感受。在他所在的陕西省,部属和省属高校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存状态,前一种是发愁怎么花掉自己的科研经费,而后一种则是学校经费捉襟见肘。

 

    “就像刚才算的,学校要支出那么多钱,但是我们又没有财政补贴,学费标准也不高,这样学校怎么能不负债呢。”在娄源功看来,自己这个地方军还不如有些民办学校。“他们学费高啊,每个学生每年1万~1.5万元,而我们则是3300~4000元。”

 

    这样一本账让娄源功觉得每天都在背负着一笔良心债。“本来应该实行小班的大学教育,现在只能上大班课,一个班动辄就几百人。”对他来说,这是教育的一种缺斤短两。当然,他也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是我们也没办法,老师不够,我们也想多引进点人才,可是缺钱啊。”这样的状态又让他觉得有点无可奈何,有时候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来维持学校的运营。

 

    娄源功希望教育部门对这些非重点高校多一些扶持。

 

    在他看来,现在的制度仍然有些不合理,有些非重点学校在办学实力和教学科研方面并不弱,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自己和其他“地方军”不能有机会享受到和“中央军”一样的待遇和支持。而更让他觉得无奈的是,自己的学生也要背着“地方军”的印记,在就业时受到“牵连”。“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他说。

 

    “希望教育部门能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公平地获取一些教育支援和财政支持。”他说。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也注意到了地方院校的生存困境,“这也是我们极力想解决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将这方面的内容包含进去了。”

 

    “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 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这样的内容,娄源功只有期待。

 

本报记者 陈凤莉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2日   03 版)

 

信息来源:2011-03-22《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1-03/22/nw.D110000zgqnb_20110322_6-03.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